蒋慧娟
- 作品数:7 被引量:65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初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护理干预效果
- 2020年
- 探讨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抽签分组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分为临床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额外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均等分为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估和比较,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衰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调查并评估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SAS、SDS)和护理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干预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不仅负性情绪评分显著减少,而且心衰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同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总满意度显著增加,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低,上述组间比较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负性情绪,其对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均具有重要意义。
- 蒋慧娟张全权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衰护理干预
-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需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2年1—8月需院内转运的72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转运患者,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需院内转运的76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转运时间,并对两组患者转运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转运时间、坠床、氧气中断、管道脱落或打折等意外情况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诊危重院内转运患者,及时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在缩短转运时间和降低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 蒋慧娟刘艳侠贺敬程仁力
-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
-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2
- 2019年
-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按照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衰标准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每日60 mL。观察两组患者第1、3、10日的脑钠肽(BNP)、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和治疗过程中心衰发病的严重程度,以及观察治疗10 d后以及出院2个月后复诊6 min步行距离及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大小。结果观察组心衰发病率为27.27%,低于对照组的53.12%(P <0.05)。两组患者第10日BNP、CysC、hs-CRP的水平均低于第1日及第3日(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6 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高于治疗10 d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Lee氏心衰计分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及远期预后,治疗效果肯定。
- 张友红程仁力尚亚东瞿晓雅王婷婷吕秀英王泉松蒋慧娟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参附注射液临床疗效
- 急性三光气体中毒的心理治疗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三光气体中毒的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予吸氧、解痉、平喘、祛痰、预防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重症者)等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治疗;而对照组只行常规治疗。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对2组患者均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7天,治疗组焦虑和抑郁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病情轻、中、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意外光气中毒后,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治疗,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 许春奇贺静蒋慧娟杨洋张友红
- 关键词:中毒焦虑抑郁心理治疗
- 优化急救流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7
- 2015年
-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接诊的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流程。比较两组出诊时间、启动救治时间、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B 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天数及患者转运过程中和入院后 APACHE Ⅱ评分。结果观察组启动救治时间为(9.39±2.75)min、D-B 时间为(61.27±10.35)min、住院时间为(15.34±4.33)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013,-2.224,2.683;P 〈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98.21%,12.50%,3.64%,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93,3.890,4.906;P 〈0.05)。观察组入院后 APACHE Ⅱ评分为(20.82±3.88)分,低于对照组的(23.78±4.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46,P 〈0.05)。结论优化急救流程,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体现急救的时效性。
- 陈芹马影蒋慧娟
- 关键词:心肌梗死
- 下肢骨折患者踝泵运动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观察
- 2020年
- 探究踝泵运动于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预防价值分析。方法:共收集我院骨科下肢骨折患者为观察指标,共计70例,病例纳入周期为2019年3月至今,模拟随机抽签的方式均分病例,一组分得35例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股四头肌伸缩、踝关节背伸等运动指导;依据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制定康复强度,设为参照组;一组分得35例患者,实施踝泵运动,加强科室内资深护理人员培训,并针对踝泵运动开展重要性及必要性对患者进行讲解,提高患者对康复运动的重视度,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继发深静脉血栓患者1例,参照组患者住院期间继发深静脉血栓患者6例,发生率统计分析表意义(P<0.05),实施踝泵运动患者于住院期间诱发深静脉血栓情况得以显著控制,患者自述下肢恢复良好;观察组康复运动满意评分高于参照组数据,其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参照组时间,组间差统计校验表意义(P<0.05)。结论:于下肢骨折术后开展踝泵运动,于术后康复转归有显著增益效果,可显著规避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 贺敬蒋慧娟
-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