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 作品数:5 被引量:23 H指数:2 供职机构: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佛山市医学科研立项课题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评价 2004年 目的:探讨阿奇霉索序贯疗法及连续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6例M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63例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阿奇霉素针静脉滴注10mg/kg,每天1次,连用3天,改口服10mg/kg,每天1次,连用3天,停4天,10天一个疗程:对照组63例采用连续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mg/kg,每天1次,连用10天。疗程结束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贯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均为100%。序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9%,对照组为19%(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序贯疗法治疗小儿MP安全、方便、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江风 汤耀斌关键词:阿奇霉素序贯疗法 肺炎支原体肺炎 疗效评价 降钙素原在诊断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诊断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住院并确诊为手足口病第2期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在入院时查外周血WBC计数、CRP和PCT,以及尿、痰、血、粪便等细菌病原学检查,并及时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按照上述诊断结果分为合并病毒感染性脑炎组(n=63例)和合并细菌感染性脑炎组(n=37)。比较两组外周血WBC计数以及CRP和PCT水平。以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作为诊断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性脑炎的"金标准",通过ROC曲线评估WBC、CRP和PCT三个指标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感染组患儿外周血WBC计数及CRP和PCT水平均高于合并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性脑炎的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均优于WBC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WBC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感染组患儿WBC、CRP和PCT水平均显著上升,而PCT对于该病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WBC和CRP,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从而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周俏滢 廖友明 江风 白翠芬关键词:降钙素原 重症手足口病 脑炎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 IF)对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组18例,对照组8例,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M IF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M IF的表达;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肺组织中M I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RDS组外周血清M IF水平为(2040±146)μg/L,PBMC M IF表达率为(8.98±2.76)%;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清M IF为(53±31)μg/L,PBMC M IF表达率为(0.97±0.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ARDS肺泡液中KP1+细胞数为(229±87)/mm2;M IF+为(31.4±7.8)%;M IFmRNA为(34.71±8.91)%。正常对照组肺泡液中KP1+细胞数为(9±7)/mm2;M IF+为(1.4±0.8)%;M IFmRNA为(1.17±0.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DS肺组织中KP1+细胞数为(319±129)/mm2;M IF+为(41.7±11.6)%;M IFmRNA为(45.13±13.2)%。正常组肺组织KP1+细胞数为(11±6)/mm2;M IF+为(1.9±0.8)%;M IFmRNA为(1.40±0.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间质、肺泡液中可见巨噬细胞浸润并有M IF表达,且与巨噬细胞浸润数量明显相关。结论M IF在ARDS患儿血清和肺组织中表达增高,肺间质和肺泡灌洗液中可见巨噬细胞浸润并有M IF表达,且与巨噬细胞数量明显相关,提示M IF在儿童ARD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M IF和肺组织中的M IF水平可以作为ARDS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汤耀斌 邱世彦 江风 易亮 郭莉关键词: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儿童 干扰素治疗小儿乙肝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小儿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小儿乙肝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苦参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HBV-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儿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干扰素治疗小儿乙肝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肝功能,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俏滢 江风关键词:小儿乙肝 干扰素 苦参素 纳洛酮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 2003年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意义。方法:将120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60例,即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使用纳洛酮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惊厥或频繁惊厥的发生率,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分度,神经行为评分。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惊厥或频繁惊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5.0% VS 45.0%,·^2值11.25,P<0.01)生后7~8天和12~14天的神经行为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前者亦明显低于后者(53.70% VS 81.40%,·^2值8.18,P<0.01;33.33% VS 69.77%,·^2值12.71,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重度HIE发生率也有显著意义(40.00% VS 61.67%,·^2值5.63,P<0.05)。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纳洛酮,能增加脑血流灌注量,减轻脑水肿,显著减轻缺氧缺血脑损伤程度。 江风 冯飞跃 汤耀斌 韩玉昆关键词:纳洛酮 重度窒息 新生儿 脑细胞功能 H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