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刚

作品数:17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松滋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肝炎
  • 4篇血清
  • 4篇病毒
  • 3篇胆红素
  • 3篇毒性肝炎
  • 3篇乙型
  • 3篇肾综合征
  • 3篇肾综合征出血...
  • 3篇重型
  • 3篇综合征
  • 3篇综合征出血热
  • 3篇结核
  • 3篇出血热
  • 2篇血清胆红素
  • 2篇乙肝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特异性IGM
  • 2篇清胆

机构

  • 17篇松滋市人民医...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7篇邹刚
  • 3篇李仁全
  • 2篇江虹
  • 2篇杨村
  • 1篇袁光辉
  • 1篇王东海
  • 1篇刘宏伟
  • 1篇黄胜
  • 1篇向常艳
  • 1篇杨文

传媒

  • 5篇医学理论与实...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医药导报
  • 2篇中华临床医药...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新知
  • 1篇肝脏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6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拉米夫定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激素治疗过程中病毒激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预防HBV携带者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使用泼尼松后激活HBV的价值。方法 91例HBV携带者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抗结核药物加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至泼尼松停用3个月终止。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ALT、AST水平和HBV DN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2、3个月对照组ALT、AST分别为(40.3±2.8)、(60.1±4.0)、(64.5±3.8)、(30.1±3.2)、(64.2±2.7)、(62.2±4.7)U/L,均高于同期治疗组(36.6±2.0)、(38.9±5.4)、(40.1±4.2)、(20.3±1.8)、(59.5±2.3)、(50.1±3.1)U/L,均P<0.05。在治疗2、3个月后,对照组HBV DNA水平分别为(5.7±1.1)、(5.1±1.2)lg拷贝/mL显著高于治疗组(4.3±0.9)、(4.1±1.1)lg拷贝/mL,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HBV DNA也明显高于治疗前(4.3±1.0)lg拷贝/mL,P<0.05。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有8例HBV DNA转阳,而治疗组无1例转阳,其中4例伴有ALT、AST升高达150 U/L。结论 HBV携带者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用抗结核及泼尼松治疗的同时加用拉米夫定,能有效预防HBV被激活,且不影响抗结核药物的疗效。
邹刚江虹杨村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泼尼松结核性胸膜炎病毒复制
肾综合征出血热检测血清透明质酸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1998年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2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与30例非肝、肾疾病病人和健康献血者血清中透明质酸的含量,并对此作对比分析,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组中,轻型阳性率84%,中型94.7%,重型和危重型阳性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血清中Cr和BUN阳性率比较P>0.05。血清中HA上升和下降与血清中Cr和BUN成正相关。但恢复期HA降到正常范围的时间明显迟于血清中的Cr和BUN。认为,血清中HA测定是反映HFRS肾功能损害和恢复程度的一敏感的客观指标。
邹刚李仁金黄胜杨守全雷元芬熊伟李善英
关键词:透明质酸肾综合征出血热肾功能衰竭血清检测
强力宁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
1997年
为研究强力宁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及毒副作用,作者观察了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30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强力宁治疗组150例,在常规护肝的基础上静滴强力宁、用至ALT、SB降到正常后,逐渐减量至停用。与常规护肝治疗的15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在ALT和SB降到正常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强力宁使用在50 d以上的 10例,其中有6例出现“满月脸”及四肢、面部多毛现象,提示强力宁可能存在皮质激素样副作用。
邹刚李仁全向常艳
关键词:强力宁病毒性肝炎血清胆红素
捕捉法ELISA检测特异性IgM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的研究
1999年
采用捕捉法ELISA检测患者HFRS和健康献血员血甭中特异性IgM。结果HFRS患者总阳性率为99.17%,而健康献血员对照组阳性率为2%,两组之间比较,P<0.01。轻型,中型和重型阳性率均为100%,危重型为95%,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对15例早期入院的病例,进行追踪检测,结果病程2d内阳性率46.67%,d3-4d阳性率80%,5-6d阳性率93.3%,7d以上阳性率100%,提示捕捉法ELISA检测特异性IgM对HFRS早期诊断有很大应用价值。
邹刚李仁全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特异性IGM
脂肪肝的治疗近况被引量:23
1999年
综述临床上常用的脂肪肝的治疗方法,包括去除病因、调整饮食、合理运动及药物治疗,其中着重介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功并已用于临床的十余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
邹刚
关键词:脂肪肝病因饮食药物治疗
庚型肝炎研究进展
1998年
在急慢性输血后肝炎、散发性肝炎及重型肝炎中,有10~20%的病人用甲、乙、丙、丁及戊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仍不能分型,提示可能存在新的肝炎病毒。因此,探索新型肝炎病毒的研究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1995年美国的Simmons和Kim及Bradley等相继报道,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了一种新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HGV)。本文就有关庚型肝炎(HG)及HGV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原学 30年前,一位名叫GB的外科医生因做手术时发生意外创伤而患急性不明原因肝炎,用此人黄疸第3天的血清静脉内感染狨猴和狷毛猴。
邹刚
关键词:庚型肝炎RT-PCRHGV流行病学病原学
短程化疗治疗肺结核并乙肝小三阳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2002年
邹刚
关键词:短程化疗肺结核乙肝小三阳肝功能
捕捉法ELISA检测特异性IgM对乙脑早期诊断的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采用捕捉法ELISA检测乙脑和正常儿童血清中特异性IgM,结果乙脑组阳性率为78%,正常对照蛆阳性率2%,两组比较,P<0.01。特异性IgM阳性率轻型为90%,中型83.3%,重型75%,极重型40%。住院3周以上按不同病型,不同病期追踪检测,结果重型和极重型1周内阳性半分别为55%扣50%,3周末阳性率上升到70%和80%,提示阳性率与病型有一定关系。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检测乙脑特异性IgM和总抗体,结果表明捕捉法ELISA检测IgM优于血凝抑制试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
邹刚李仁全李善英杨文
关键词:ELISA特异性IGM乙型脑炎
重型肝炎患者小板数量及体积的变化
2003年
对我院1996年10月至1999年2月收治的38例重型肝炎患者的血小板数(PLT)和血小板体积(MPV)进行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邹刚
关键词:肝炎患者PLT重型肝炎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2000年
目的:证实促肝细胞生长素的疗效,方法:对20例重型肝炎在综合措施治疗的基础上加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100mg/d,与单用综合措施治疗的20例对照,以存活率,病死率,血清总胆红素(SB)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作为指标。结果:治疗组存活率为65%,病死率为35%,ALT复常时间平均27.53±15.6d,SB复常时间平均52.37±20.45d,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有一定疗效。
邹刚
关键词:重型肝炎促肝细胞生长素总胆红素SB病毒性肝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