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亚杰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肝炎
  • 7篇病毒
  • 6篇细胞癌
  • 6篇肝细胞
  • 6篇肝细胞癌
  • 5篇慢性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3篇慢性丙型
  • 3篇慢性丙型肝炎
  • 3篇肝癌
  • 3篇丙型
  • 3篇丙型肝炎
  • 3篇病毒学
  • 3篇病毒学应答
  • 3篇持续病毒学应...
  • 2篇队列研究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机构

  • 10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河南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2篇潘亚杰
  • 9篇曾庆磊
  • 4篇余祖江
  • 3篇付艳玲
  • 3篇刘艳民
  • 2篇吕君
  • 2篇吕君
  • 1篇潘延凤
  • 1篇陈慧
  • 1篇鲁凤民
  • 1篇胡秋月

传媒

  • 2篇肝脏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进展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中国肝癌分期患者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差异与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分析不同中国肝癌分期(CNLC)患者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差异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125例肝细胞癌(HCC)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实验室检测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甲胎蛋白(AFP)]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进行3年随访,并依据随访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死亡组。统计患者3年总生存率(OS),比较不同CNLC分期HCC患者3年O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5例HCC患者3年OS为67.20%(84/125),其中CNLCⅠa期患者的3年OS高于Ⅰb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患者,Ⅰb期患者3年OS高于Ⅲa期、Ⅲb期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肿瘤数目多发、肿瘤破裂、低分化及血管侵犯患者占比高于生存组,死亡组ALT、AST、AFP水平高于生存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多发、肿瘤破裂、低分化、血管侵犯、ALT、AST、AFP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不同CNLC分期HCC患者术后OS差异较大,肿瘤数目为多发、肿瘤破裂、低分化、血管侵犯、ALT、AST、AFP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蓉张婕潘亚杰
关键词:肝细胞癌预后
慢性丙肝持续病毒学应答后发生肝癌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 C)抗病毒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后发生肝癌(SVR后HCC)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模型.方法...
曾庆磊付艳玲吕君刘艳民潘亚杰余祖江
关键词:队列研究慢性丙型肝炎肝细胞癌持续病毒学应答
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老年Loeffler心内膜炎患者1例
2025年
Loeffler心内膜炎是由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造成心内膜及心肌进行性纤维化的一种罕见疾病,早期多无典型临床表现,病死率高。本文报道1例因消化道症状就医的老年Loeffler心内膜炎患者,总结其诊疗经验及复习相关文献报道,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监测病情变化,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华静潘亚杰曾庆磊武利萍
关键词:心内膜炎嗜酸粒细胞增多纤维化
肝脂肪酸结合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及机制
背景和目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被认为是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其中乙肝病毒X蛋白(HBx)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前期的研究表明肝脂肪变性是肝细胞癌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HBx可诱导肝脂肪变性。然而,肝脏脂...
潘亚杰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信号转导
文献传递
肝硬化合并乳糜性胸腹水诊断和治疗的病例系列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乳糜性胸腹水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乳糜性胸/腹水患者4例,收集其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数据,并给予大剂量人血白蛋白联合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观察其疗效及预后。结果 (1)患者平均年龄61±8.91岁,男性占3/4;3例病因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为酒精;3例合并肾功能不全,2例出现低蛋白血症;2例Child-Pugh分级为C级,1例合并肝肾综合征、MELD评分大于20;(2)3例积液外观呈乳糜样,1例表现为淡黄色;3例乳糜微粒阳性,3例同时存在乳糜性胸腹水,1例单纯乳糜性胸水、1例单纯乳糜性腹水;(3)给予大剂量人血白蛋白后4例患者积液均较前消退,血肌酐好转,随访1月、3月、6月后3例患者病情稳定,1例在随访4月后死亡。结论 乳糜性胸腹水患者给予大剂量白蛋白联合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有助于积液消退,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华静潘亚杰吕雪艳陈如悦曾庆磊
关键词: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功能肝硬化失代偿期
艾米替诺福韦与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比较:一项真实世界单中心研究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比较艾米替诺福韦(TMF)与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真实世界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分别给予TMF和TAF治疗。主要研究结局是治疗48周时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20 IU/ml),次要研究结局是治疗48周时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及肾功能和血脂指标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共入组患者440例,其中TMF组220例(初治63例和经治157例);TAF组220例(初治61例和经治159例)。疗效方面,治疗48周时,TMF组和TAF组初治患者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90.5%、85.2%(P=0.372),ALT复常率分别为92.1%、88.5%(P=0.505);经治患者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99.4%、98.7%(P=1.000),ALT复常率分别为94.9%、92.3%(P=0.863)。安全性方面,治疗48周时,TMF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低于TAF组[TMF组66.5(56.3,78.3)μmol/L,TAF组70.6(60.7,77.8)μmol/L,Z=-2.282,P=0.022],两组患者的其他肾功能和肾小管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48周时,TMF组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TAF组[TMF组1.4(1.1,1.6)mmol/L,TAF组1.3(1.1,1.6)mmol/L,Z=-2.204,P=0.027],两组患者的其他血脂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MF和TAF治疗CHB患者48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安全性良好。
陈如悦吕雪艳黄硕李为哲翟壮壮王月航潘亚杰曾庆磊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
慢性丙型肝炎经抗病毒治疗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患者发生肝细胞癌危险因素预测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抗病毒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后发生肝细胞癌(HCC)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因 CHC 入院且抗病毒后获得 SVR 的住院患者共203例,其中 SVR 后 HCC 患者11例;应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研究 SVR 后 HCC 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危险因素预测SVR 后 HCC 的截断值。结果在 Cox 模型中,与初始诊断 HCV 感染时疾病阶段为 CHC 相比,初始诊断为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 SVR 后 HCC 风险增加9.4倍;SVR 时白蛋白水平每升高1 g/L,SVR 后HCC 的风险降低20%。SVR 时白蛋白水平预测 SVR 后 HCC 的截断值为≤36.0 g/L,ROC 曲线下面积为0.809。基于初始诊断 HCV 感染时疾病阶段为代偿期肝硬化和 SVR 时白蛋白≤36.0 g/L 基础上建立了 SVR 后 HCC 预测模型,其 ROC 曲线下面积为0.871,敏感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18、0.896和0.989。结论初始诊断 HCV 感染时为代偿期肝硬化和 SVR 时白蛋白≤36.0 g/L 是SVR 后 HCC 的危险因素,且可较好地预测 SVR 后 HCC 的发生风险。
曾庆磊吕君付艳玲刘艳民潘亚杰余祖江
关键词:队列研究持续病毒学应答
“雨课堂+CBL”的混合教学模式在感染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联合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的混合教学模式在感染病科临床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实习的100名郑州大学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学生。对照组采用CBL教学法,试验组采用“雨课堂+CBL”的混合教学模式,而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综合测试成绩以及对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在综合测试方面,试验组在理论成绩(44.78±1.75 vs 42.12±2.01)、技能操作成绩(46.56±2.29 vs 42.48±2.34)以及总成绩(91.34±3.13 vs 84.60±3.00)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教学模式评价方面,试验组在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教学重点突出程度、时间利用、临床技能、学习兴趣、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感染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雨课堂+CBL”的混合教学模式,可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对于感染病科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潘亚杰陈如悦曾庆磊
关键词:感染病科临床教学实习生
肝脂肪酸结合蛋白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及机制
背景和目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被认为是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其中乙肝病毒X蛋白(HBx)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前期的研究表明肝脂肪变性是肝细胞癌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HBx可诱导肝脂肪变性。然而,肝脏脂...
潘亚杰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
文献传递
艾米替诺福韦治疗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3
2023年
目的探讨艾米替诺福韦(tenofovir amibufenamide,TMF)治疗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的54例初次使用TMF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抗病毒治疗的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TMF组30例,TAF组24例,采集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基线数据、治疗24周时病毒学应答率(HBV DNA<20 IU/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复常率、肝硬度测定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肾功能和血脂的变化情况等。结果基线时,TMF组和TAF组的年龄、HBV DNA、ALT、LSM分别为(47.27±10.33)vs(46.96±10.43)岁、1.28[1.28,4.75]vs 1.28[1.28,4.72]log10 IU/mL、(64.20±58.52)vs(59.21±60.54)U/L、(20.76±8.01)vs(21.44±11.76)kPa;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TMF组和TAF组病毒学应答率、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00%(11/11)vs 80%(8/10)、84.62%(11/13)vs 90.00%(9/10)、20%(2/10)vs 14.29%(1/7),LSM较基线下降3.96 vs 5.71 kPa,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TMF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低于TAF组[(2.49±1.01)vs(3.04±0.88)log10 IU/mL,P<0.05]。肾功能方面,两组血清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血β2微球蛋白较各自基线均无显著改变;血脂方面,治疗24周时,TMF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0.1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升高0.28 mmol/L(组内比较P值分别为0.011、0.001),TAF组总胆固醇升高0.35 mmol/L(组内比较P<0.05);TMF组三酰甘油降低0.27 mmol/L,TAF组TG升高0.15 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MF和TAF治疗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无显著差异,TMF在降低HBsAg、升高HDL和降低TG方面优于TAF。
吕雪艳陈如悦潘亚杰华静黄硕李为哲曾庆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