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2篇疗效
  • 1篇弹性髓内钉
  • 1篇压缩骨折
  • 1篇乙醇酸
  • 1篇有限内固定
  • 1篇有限内固定治...
  • 1篇早期疗效
  • 1篇张力带
  • 1篇张力带技术
  • 1篇治疗儿童
  • 1篇乳酸
  • 1篇手部
  • 1篇手部肌腱
  • 1篇疏松性
  • 1篇术后
  • 1篇四肢
  • 1篇四肢长骨
  • 1篇髓内
  • 1篇髓内钉

机构

  • 6篇中国航天科技...
  • 1篇北京物资学院

作者

  • 6篇吴永恒
  • 3篇彭海洲
  • 3篇赵文
  • 2篇赵太茂
  • 1篇李毅
  • 1篇吴云峰
  • 1篇潘长江
  • 1篇张孜君
  • 1篇黄岩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09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钢丝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骨折体会被引量:2
2009年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骼损伤的1%。传统采用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效果虽然满意,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我院于2004年1月~2008年3月采用空心拉力螺钉钢丝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骨折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吴永恒彭海洲赵太茂
关键词: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技术髌骨骨折关节内骨折骨骼损伤
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患者40例,拉力螺钉或钢丝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架辅助固定治疗。结果40例患者随访7~16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合率100%,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该方法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不影响关节功能康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是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单恩奇吴永恒彭海洲赵文
关键词:外固定架有限内固定胫骨骨折
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干骨折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使用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干骨折34例。结果所有患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患肢行走、负重和活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钉道感染、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畸形愈合和骨骺损伤。结论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适合于儿童四肢长骨骨干横形、短斜形骨折,具有简便、微创、安全、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彭海洲赵文赵太茂吴云峰吴永恒
关键词:钛制弹性髓内钉儿童四肢骨折
携载BMP-2的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成骨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以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制备新型缓释载药微球,携载骨生长因子2(BMP-2),研究其物理学特性以及在体内、体外对成骨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复乳法制备载有BMP-2的PLGA缓释微球,检测形态、粒径、载药率、包封率、释药规律。观察其在体外环境下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观察其在小鼠股部肌肉内异位成骨的情况。结果缓释微球的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242.2±31.3)μm,正态分布,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符合双相动力学释药规律。随着微球缓释量的增加,携载BMP-2的微球组细胞增殖明显加快(P<0.05),BMP-2介导的BMSCs增殖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5)。微球体内成骨效果明显,4周后可见大量的骨小梁,并有骨髓腔形成。结论携载BMP-2的PLGA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载药特性,可明显促进BMSCs增殖、分化、提高成骨活性。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吴永恒张孜君黄岩赵文
关键词:聚乳酸-聚乙醇酸人骨形成蛋白成骨活性骨组织工程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早期疗效被引量:39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周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3椎)行PVP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内疼痛VAS评分、手术前后Cobb角。结果83椎中10椎骨水泥渗漏至椎体周围及椎间隙,1椎周围静脉内出现骨水泥。VAS评分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疼痛与稳定性上效果明确,治疗效果可在术后1 d后显现,1周内疗效稳定;PVP对椎体压缩无改善。
吴永恒那雨虹李俊辰李毅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手部肌腱吻合术后康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作者自2000年初至2004年7月进行手部肌腱吻合120例,随访120例,手部肌腱吻合术后进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方法肌腱吻合法均采用3-0或4-0聚丙烯单针缝线、改良的Bunnell、Kessler和肌腱编制缝合法,患者肌腱均为Ⅰ期手术吻合,术后伤口Ⅰ/乙愈合105例、Ⅱ/乙15例,手部肌腱吻合术后均采用程序化的康复训练, 结果对手部肌腱吻合术后的患者进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本康复训练程序目前已逐渐形成我院的治疗常规,并逐步推广和普及。
吉乐天潘长江单恩奇吴永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