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媛

作品数:14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视网膜
  • 7篇网膜
  • 4篇血管
  • 4篇视网膜病
  • 4篇视网膜病变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病变
  • 4篇玻璃体
  • 3篇术后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内皮
  • 3篇玻璃体切除
  • 3篇玻璃体切除术
  • 2篇蛋白
  • 2篇血管内皮
  • 2篇糖尿病大鼠

机构

  • 11篇保定市第一中...

作者

  • 11篇刘媛
  • 6篇杨倩
  • 4篇顾朝辉
  • 3篇张月玲
  • 3篇李洁
  • 2篇张海江
  • 2篇赵玮
  • 2篇王丽英
  • 2篇陈娜
  • 1篇杨娜
  • 1篇冉振龙
  • 1篇付燕
  • 1篇李威威
  • 1篇李素平

传媒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医学研究与教...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硅胶环扎带行额肌悬吊术治疗婴幼儿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体会
2013年
目的硅胶环扎带行额肌悬吊术是适合治疗婴幼儿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式。方法利用硅胶环扎带行额肌悬吊术治疗婴幼儿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26例33只眼,对术后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随访8~26个月,所有患儿疗效满意。结论硅胶环扎带行额肌悬吊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且硅胶环扎带有一定弹性瞬目较自然,睑裂闭合好,效果满意。是一种适合矫正婴幼儿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式。
李素平陈娜李洁刘媛张月玲顾朝辉
关键词:婴幼儿
23G和25G玻璃体切除术后对PDR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变化及炎症反应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探究23G和25G玻璃体切除术后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变化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眼科接受玻璃体切除术的497例(497只眼)PD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观察组(25G玻璃体切除术,256例)和对照组(23G玻璃体切除术,24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T0)、术后3 d(T1)、术后7 d(T2)、术后14 d(T3)、术后30 d(T4)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I试验(SIT)值,以及术后1 d炎症反应情况。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点效应、组间效应、时点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均会对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BUT、SIT水平造成显著影响(P<0.05)。T1、T2、T3、T4时刻观察组较对照组CFS评分显著低(P<0.05);T2、T3时刻两组CFS评分显著升高(P<0.05),T4时刻观察组CFS评分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CFS评分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T1、T2、T3、T4时刻观察组较对照组BUT显著长、SIT显著短(P<0.05);T2、T3时刻两组患者BUT显著降低,SIT显著升高,T4时刻观察组BUT、SIT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BUT显著短于术前,SIT显著长于术前(P<0.05)。观察组(50只眼,19.53%)和对照组(49只眼,20.33%)患者术后1 d炎症>2分的眼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25G玻璃体切除术较23G玻璃体切除术对PDR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较浅,泪膜稳定性较强,炎症反应无明显差异。
刘媛杜鹃杨倩
关键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变化炎症反应
VE-cadherin、CD3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5年
目的 探究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DR患者86例,依据其病变严重度分为非增生型组42例和增生型组44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40名为对照组。比较非增生型组、增生型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非增生型组与增生型组血清VE-cadherin与CD31表达水平差异,分析VE-cadherin与CD31表达水平与DR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法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VE-cadherin与CD31表达水平对于增生型DR的诊断价值。结果 非增生型组、增生型组和对照组在MAP、FPG、HbA1c、TC、TAG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增生型组和增生型组在糖尿病病程、MAP、TC、TAG及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增生型组患者VE-cadherin表达水平高于增生型组,CD31表达水平低于增生型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R患者VE-cadherin表达水平与糖尿病病程、MAP、TC、TAG呈负相关(P<0.05),与LDL-C正相关(P<0.05),CD31表达水平与糖尿病病程、MAP、TC、TAG呈正相关(P<0.05),与LDL-C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方程显示,糖尿病病程、MAP、TC、TAG、LDL-C、VE-cadherin及CD31水平是DR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VE-cadherin与CD31值评估增生型DR的AUC分别为0.812和0.828,联合评估AUC为0.874,敏感度为0.932,特异度为0.714。结论 DR患者血清VE-cadherin表达水平随疾病发展而降低,CD31表达水平随疾病发展而提升,二指标对DR发展进程有一定诊断价值。
杜鹃刘媛杨倩常瑚高鸽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牛磺熊去氧胆酸通过TGF-β1/Smad3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Smad家族成员3(Smad family member 3)信号通路对高糖(high glucose,HG)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损伤的影响。方法以HUVECs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HG组(50 mmol/L HG诱导细胞24 h)、L-TUDCA、M-TUDCA、H-TUDCA组(在HG诱导的基础上添加1、10、100μmol/L的TUDCA)、TUDCA+SRI-011381组(在H-TUDCA组的基础上添加10μmol/L SRI-011381);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处理24 h的HUVECs增殖;划痕实验检测处理24 h的HUVECs迁移;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24 h的HUVECs细胞凋亡;WB检测处理24 h的HUVECs中内皮细胞标记分子(VE-cadherin、CD31)、间质细胞标记分子(FSP-1、α-SMA)和TGF-β1/Smad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HG组存活率、克隆数、划痕愈合率、VE-cadherin、CD31蛋白表达降低,凋亡率、FSP-1、α-SMA、TGF-β1、Smad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HG组比较,L-TUDCA组、M-TUDCA组、H-TUDCA组存活率、克隆数、划痕愈合率、VE-cadherin、CD31蛋白表达升高,凋亡率、FSP-1、α-SMA、TGF-β1、Smad3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H-TUDCA组比较,TUDCA+SRI-011381组存活率、克隆数、划痕愈合率、VE-cadherin、CD31蛋白表达降低,凋亡率、FSP-1、α-SMA、TGF-β1、Smad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TUDCA可以抑制HG诱导的HUVECs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实现的。
杜鹃刘媛杨倩常瑚高歌
关键词:牛磺熊去氧胆酸转化生长因子-ΒSMAD高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损伤
虾青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探讨虾青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虾青素15 mg/kg)、高剂量实验组(虾青素30 mg/kg),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它各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30 mg/kg)并持续高糖高脂饲料饲养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变化;免疫沉淀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活性氧(ROS)、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实验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ROS、VEGF水平降低,CAT、SOD和PEDF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实验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AT、SOD和PEDF水平高于低剂量实验组(P<0.05),ROS、VEGF水平低于低剂量实验组(P<0.05)。该结果表明虾青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氧化应激、PEDF和VEGF有关。
杨倩刘媛李威威
关键词:虾青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玻璃体切除术的21例NVG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3~5 d后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完成全视网膜光凝,16例联合行白内障手术,15例联合行睫状突光凝.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眼压、视力及虹膜新生血管(NVI)消退情况.结果 术后3周80.95%(17/21)患者NVI完全消退.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明显低于术前[(18.6±5.1)、(14.3±4.8)、(12.8±4.4)、(15.1±3.7)mmHg(1 mmHg=0.133 kPa)比(42.8±7.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个月2例因眼压难以药物控制,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术后6个月眼压完全控制15例,条件控制6例,无低眼压发生.4例视力没有明显改善,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对于伴有玻璃体积血和增殖明显的NVG患者,首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然后联合玻璃体切除、全视网膜光凝、睫状突光凝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李洁顾朝辉赵玮陈娜杨娜杜鹃刘媛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睫状突
塞来昔布可通过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发挥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
2025年
目的: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探讨塞来昔布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DR)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与塞来昔布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构建DR模型。建模成功后,塞来昔布组予以塞来昔布灌胃干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则予以等量溶媒灌胃,1次/d,连续4周。于药物干预当天和干预4周后,检测大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大鼠血清VEG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测定,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药物干预当天及干预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塞来昔布组体质量均下降(P<0.05),空腹血糖(FPG)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VEGF、IL-6、TNF-α水平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塞来昔布组血清VEGF、IL-6、TNF-α水平下降(P<0.05)。HE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神经细胞排列紊乱,内核层与外核层呈现出明显的疏松样变;与模型组比较,塞来昔布组视网膜神经细胞排列趋于正常,内核层与外核层疏松样变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塞来昔布组视网膜组织VEGF、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塞来昔布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杜鹃刘媛杨倩常瑚高鸽马胜男李娜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塞来昔布缺氧诱导因子-1Α
红景天苷抑制cAMP/PKA/CREB通路减轻高糖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
2025年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损伤及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PKA/CRE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RGC-5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红景天苷(0.25、0.5 mmol/L)组、红景天苷+Forskolin(0.5 mmol/L+0.02 mmol/L)组。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氧化应激及cAMP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检测自噬空泡形成;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增殖、凋亡、自噬及cAMP/PKA/CRE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红景天苷(0.25、0.5 mmol/L)组Edu阳性率、PCNA表达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活性氧(ROS)平均荧光强度、丙二醛(MDA)含量、细胞凋亡率、cleaved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3、自噬空泡绿色荧光强度、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Ⅰ、Bcl-2同源结构域蛋白抗体(Beclin-1)、PKA、p-CREB/CREB蛋白表达及cAM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红景天苷0.5 mmol/L组比较,红景天苷+Forskolin组Edu阳性率、PCNA表达及SOD活性降低,ROS平均荧光强度、MDA含量、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自噬空泡绿色荧光强度、LC3Ⅱ/LC3Ⅰ、Beclin-1、PKA、p-CREB/CREB蛋白表达及cAMP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减轻高糖诱导的RGC-5细胞损伤,与抑制cAMP/PKA/CREB信号通路相关。
刘媛杨倩杜鹃马胜男李娜常瑚高鸽
关键词:红景天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严重高眼压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总结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发生严重高眼压的常见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住院和随访期间发生严重高眼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高眼压发生的原因.结果 37例患者术后眼压45.5~76.2 (52.7±8.6) mm Hg(1 mm Hg=0.133 kPa),原因:有晶状体眼硅油进入前房7例,无晶状体眼硅油进入前房5例,瞳孔后粘连导致闭锁4例,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例,发生闭角型青光眼5例,硅油乳化4例,前房积血2例,不明原因4例.结论 高眼压是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损害视功能的重要原因,术前仔细评估和合理选择术式,重视术后的观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发生.
顾朝辉张月玲赵玮苏陆青刘媛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硅油类高眼压
OCTA在视网膜大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视网膜大动脉瘤诊治中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1例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单眼患病且接受OCTA检查。分析OCTA诊断结果与临床结果的一致性;将入选患者分为静止期、视网膜前出血、视网膜内出血亚组,对比本组内不同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底及OCTA检查结果。结果OCTA检查诊断视网膜大动脉瘤有典型的表现,如动脉分支灰白色圆形病灶、点状黄色渗出物环绕、出血灶情况等,诊断结果与实际病情的符合率为98.59%;静止期亚组患者不同时间BCVA、眼压、CM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BCVA均高于就诊当天(P<0.05),眼压、CMT均低于就诊当天(P<0.05);视网膜前出血亚组患者不同时间BCVA、眼压、CM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VA比较,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前;眼压比较,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周<术前;CMT比较,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后1周<术前;视网膜内出血亚组患者不同时刻BCVA、眼压、CM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VA对比,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抗VEGF术前;眼压对比,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周<抗VEGF术前;CMT对比,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后1周<抗VEGF术前;所有患者治疗后不同时刻经OCTA检查发现逐渐显著好转。结论在视网膜大动脉瘤诊疗中OCTA检查不仅能明确诊断病情,还可评估治疗效果,均有较高价值。
杜鹃张月玲刘媛顾朝辉冉振龙张海江王丽英
关键词:视网膜大动脉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