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罗丹

作品数:32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台州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优秀青年人才基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会议论文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篇眩晕
  • 10篇颈源性
  • 10篇颈源性眩晕
  • 8篇吞咽
  • 8篇吞咽障碍
  • 8篇卒中
  • 8篇卒中后
  • 7篇随机对照试验
  • 7篇疗效
  • 6篇延髓
  • 6篇延髓麻痹
  • 6篇针刺
  • 6篇脑卒中
  • 6篇假性延髓麻痹
  • 5篇针刺疗
  • 5篇针刺疗法
  • 5篇病例
  • 5篇刺疗法
  • 4篇随机对照研究
  • 4篇脑卒中后

机构

  • 32篇台州市立医院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台州学院

作者

  • 32篇王罗丹
  • 30篇郎伯旭
  • 17篇罗建昌
  • 7篇方震宇
  • 2篇潘丹
  • 2篇金灵青
  • 1篇徐小辉
  • 1篇何金峰
  • 1篇王文敏
  • 1篇茆红霞
  • 1篇陈慧
  • 1篇刘珏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医正骨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2
  • 17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观察微针刀疗法对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30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针刀组(96例,脱落4例),常规针刺组(96例,脱落4例)和口服药物组(95例,脱落5例)。微针刀组给予上颈段局部微针刀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7次;常规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口服药物组给予敏使朗片(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每次6 mg,每天3次,连续口服2周。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观察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并根据DHI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疗程结束时和结束后3个月随访,3组患者DH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微针刀组治疗后同时间点DHI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和药物组(P<0.01),常规针刺组和口服药物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DHI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微针刀组痊愈50例,显效28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95.83%;常规针刺组痊愈28例,显效26例,好转24例,总有效率81.25%;药物组痊愈18例,显效20例,好转28例,总有效率69.47%;微针刀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另两组(χ^(2)=45.956,P=0.000)。3组治愈患者中,微针刀组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常规针刺组和药物组(F=18.796,P=0.000)。结论:微针刀松解寰枢段软组织对颈源性眩晕具有明显疗效,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以及痊愈患者所需治疗时间均优于常规针刺及口服药物。
郎伯旭罗建昌郎珈望王罗丹徐文斌
关键词:眩晕针刀疗法铍针病例对照研究
微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随机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微针刀疗法对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的收治的30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针刀组(96例,脱落4例),、常规针刺组(96例,脱落4例)和口服药物组(9...
郎伯旭郎珈望罗建昌王罗丹徐文斌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
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床体和穴位定位仪,所述床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上开设有贯穿口,所述贯穿口上滑动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
郎伯旭郎珈望罗建昌徐文斌陈欣欣王罗丹
文献传递
微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一随机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微针刀疗法对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的收治的30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针刀组(96例,脱落4例),、常规针刺组(96例,脱落4例)和口服药物组...
郎伯旭罗建昌郎珈望王罗丹徐文斌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应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组纳入医院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失语严重程度改善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应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何金峰徐小辉茆红霞王罗丹陈慧王文敏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性失语针灸康复治疗
醒脑开窍针法结合项八针治疗卒中后睡眠倒错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项八针治疗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疗效,以及在日间嗜睡及运动功能改善方面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120例卒中后睡眠倒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项八针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每日1次,每次1 mg,睡前口服,连续服用4周。治疗前、后评价各组的日间嗜睡及运动功能情况,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的Epworth日间嗜睡量表(ESS)评分为(5.97±2.49)分,对照组为(7.38±2.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为(78.00±11.09)分,对照组为(72.20±10.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项八针对卒中后睡眠倒错有显著疗效。
潘丹徐文斌泮金亮王罗丹郎伯旭
关键词:脑卒中针刺临床疗效
微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验案一则
2025年
颈源性眩晕是由颈椎的退化、劳损或外伤等颈源性原因引起的疾病。浙江省名中医郎伯旭教授指出,椎动脉的先天性发育异常、骨质增生、血管硬化等内在因素,可能并不直接引发颈源性眩晕,但在这些内在因素基础上,外在因素如寰枢关节的不稳定和软组织的损伤,可能成为诱发眩晕的直接原因。基于这一理论,作者采用微针刀技术对1例颈源性眩晕患者上颈段枕寰枢关节区的筋结病灶点进行治疗,解除组织粘连,恢复其原有弹性,缓解对椎动脉和椎旁交感神经等结构的压迫,2次治疗后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徐文斌郎珈望王罗丹陈辉罗建昌郎伯旭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上颈段
寰枢段因素与颈性眩晕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寰枢段因素与颈性眩晕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研究的500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X线摄片及TCD检查,统计分析患者病变节段与性别及年龄、病变节段与致病因素、年龄与致病因素的关系。[结果]椎动脉病...
郎伯旭王罗丹金城钟罗建昌
关键词:颈性眩晕发病机理
头部阿是穴留针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头部阿是穴留针对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取穴特点和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门诊治疗的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头部阿是穴留针组和口服西药组各45例.头部阿是穴...
罗建昌王罗丹郎伯旭
关键词:慢性紧张型头痛
微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及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比较微针刀疗法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颈源性眩晕(CV)的疗效及对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的影响。方法:将200例CV患者随机分为微针刀组(100例,脱落5例)和药物组(100例,脱落3例)。微针刀组于后颈项部寰枢段枕下三角区域行微针刀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药物组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每天3次,连续口服14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3个月随访时比较两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椎动脉Vm,并随访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且微针刀组低于药物组(P<0.001);治疗后,两组双侧椎动脉V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微针刀组高于药物组(P<0.05);微针刀组总有效率为96.8%(92/95),高于药物组的67.0%(65/97,P<0.001)。结论:微针刀疗法可改善CV患者眩晕症状和平衡功能障碍,提高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临床疗效优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罗建昌王罗丹徐文斌郎伯旭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随机对照试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