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畸胎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22年 研究卵巢畸胎瘤良恶性鉴别诊断过程中运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验方式的检验准确性、有效性以及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作为本轮研究时段,于该时段内在我院进行卵巢畸胎瘤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102例,所有病患均需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诊断鉴别。本轮研究以病理检测作为“金标准”。在术前运用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检测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检测内容包括CEA、AFP、CA-125、CA19-9、CA72-4。对比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疾病的检出率;通过分析各参数之间相关性分析单一和联合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之间从差别。结果 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恶性卵巢畸胎瘤检出值高于良性卵巢畸胎瘤(P<0.05);恶性病患的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良性卵巢畸胎瘤病患,且CA-125和CA19-9的阳性检出率更高(P<0.05);临床在诊断时运用联合检测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对肿瘤良、恶性进行诊断鉴别,临床更具运用价值,且联合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达到较高水平。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畸胎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可通过对比血清肿瘤标志物参数以及肿瘤标志物阳性检测率来准确判断其良恶性,且联合检测能为卵巢畸胎瘤良恶性临床鉴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可提升术前肿瘤良、恶性鉴别的检出率,降低中转开腹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值得推广。 渠爱华 冯会敏关键词:血清肿瘤标志物 卵巢畸胎瘤 良恶性 阴茎神经鞘瘤一例 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男,34岁.因阴茎肿物10余年,于2013年11月2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10年前阴茎前段左侧皮肤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黄豆粒大结节,无痒、痛等自觉症状,当时未予重视.皮疹缓慢进行性增大,现已增至小枣样大,阴茎勃起功能一直未受影响,但近2年来性生活后皮损局部时常出现破溃及渗液,自行外用消炎药膏后可痊愈.既往体健,已婚,育有1子,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李俊峰 冯会敏 李万松 耿瑞钊 韩莉关键词:阴茎勃起功能 神经鞘瘤 进行性增大 自觉症状 性生活后 大结节 食管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5例报道 被引量:5 2011年 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食管高度恶性肿瘤,发生率仅为食管癌的0.05%~7.6%[1],是最为常见的肺外小细胞癌。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与肺的小细胞癌相似,大体表现与食管的鳞状细胞癌相同。本文通过对5例食管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以期对该肿瘤进一步认识。 张云虹 刘复生 粟艳松 姜秋霞 冯会敏关键词:食管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极性蛋白Pard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极性蛋白Pard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外科行乳腺癌切除术的9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ard3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Pard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Pard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乳腺癌组织中Pard3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31.2%(29/93),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72.0%(6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ard3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ER、PR、HER-2、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rd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ER表达呈正相关,与TNM分期呈负相关,与PR、HER-2、Ki-67表达无相关性。结论:极性蛋白Pard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组织分化程度、ER表达呈正相关,与TNM分期呈负相关。 姜秋霞 冯会敏 栗艳松 张云虹关键词: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腹膜胶质瘤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膜胶质瘤病(gliomatosis peritonei,GP)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观察和分析15例GP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5例GP患者,年龄6~28(中位22)岁;合并卵巢未成熟畸胎瘤12例,成熟畸胎瘤2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15例中8例与原发瘤同时发现,7例二次手术时发现。随访5~148个月,至随访终点,15例中有4例复发或进展;GP是否复发或进展与原发瘤破裂/粘连有显著相关性(χ~2=2.47,P=0.03),与患者年龄、化疗与否、是否妊娠、淋巴结有无转移、原发肿瘤大小、原发肿瘤是否成熟、原发瘤未成熟成分分级、GP自身大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非常罕见,主要发生于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有着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当原发瘤破裂/粘连时,复发或进展概率增高,须长期随访。 冯会敏 孙洋 杨迷玲 廉世萍 吴焕文关键词:卵巢畸胎瘤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CD105、BMP9在绒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绒癌化疗前后组织中CD105和B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绒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和预后提供判断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诊治的绒癌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41例,其中化疗前(初治组)标本8例,化疗后(化疗组)标本33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D105和BMP9在绒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D105和BMP9表达与绒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初治组中CD105在细胞型、合体型滋养细胞中呈强阳性,在中间型滋养细胞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BMP9在中间型滋养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在细胞型、合体型滋养细胞中呈中等阳性表达。不同患者化疗前绒癌组织中CD105、BMP9表达具有相似性。化疗后,CD105、BMP9表达均减弱,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术前血清β-HCG、是否转移等无关,与患者复发呈正相关。细胞型和合体型滋养细胞中CD105和BMP9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D105和BMP9在绒癌化疗后组织中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可能与患者化疗耐药的产生和不良预后有关。 王晓雨 王文泽 杨隽钧 冯会敏 何瑜 向阳关键词:绒癌 化疗 耐药 CD105 STIP1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STIP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105例行手术治疗的TNBC患者的癌组织进行研究,另选取同期手术治疗的105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病灶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NBC组织和纤维腺瘤组织中STIP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采用SPSS 24.0完成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STIP1表达与TNBC患者预后的关系。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NBC组织中STIP1蛋白阳性率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5);TNBC组织中STIP1蛋白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Nottingham预后指数及Ki-67水平显著相关(P<0.05);STIP1阳性表达组患者累积总生存期(OS)和累积无病生存期(DFS)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4.716、4.457,P=0.035、0.041)。结论TNBC组织中STIP1显著阳性/高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Nottingham预后指数及Ki-67水平等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可能参与疾病进展,可作为潜在TNBC患者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栗艳松 冯会敏 刘明超 刘泽鹏 姜秋霞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 CaSR基因rs17251221,rs60388536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遗传易感性的关联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钙敏感受体(CaSR)基因rs17251221,rs60388563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BC)患者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6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乳腺癌患者为BC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两组患者CaSR基因rs17251221,rs60388563位点的多态性;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SR基因多态性与BC患者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BC组家族史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19.67%vs 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46,P<0.05)。CaSR基因rs17251221,rs60388563位点基因型在对照组、BC组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χ^(2)=0.087~1.202,均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在矫正混杂因素后发现,rs17251221,rs60388563位点在共显性模型下,携带GG基因型者发生BC的风险明显增加(OR=1.493,95%CI=1.070~2.108;OR=1.483,95%CI=1.034~2.121);rs17251221位点在显性模型(AA vs GA+GG)和隐性模型(GG vs GA+AA)下,分别携带G等位基因(OR=1.371,95%CI=1.023~1.824)和A等位基因(OR=0.524,95%CI=0.221~0.926)与BC发生风险显著相关(均P<0.05);rs60388563位点在显性模型(CC vs GC+GG)和隐性模型(GG vs GC+CC)下,分别携带G等位基因(OR=1.245,95%CI=1.107~1.461)和C等位基因(OR=0.682,95%CI=0.523~0.974)与BC发生风险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CaSR基因rs17251221,rs60388563位点多态性与BC易感性密切相关,且均是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BC患病风险高。 刘明超 冯会敏 刘泽鹏 栗艳松 姜秋霞关键词:钙敏感受体 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 乳腺癌 遗传易感性 头部巨大遗传性多发性毛根鞘囊肿 2025年 患者女,68岁。因头皮多发肿物40年,破溃伴疼痛2个月就诊。患者40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部出现黄豆大丘疹,皮损渐增多并增大至鸡蛋大,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诊治。2个月前,一肿物破溃伴疼痛,患者自行外用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治疗无效,为明确诊断,遂于2022年5月22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5年,自行口服降糖药物(具体药物不详)病情稳定。家族中患者祖父、伯父、父亲、堂兄、侄女和儿子均有类似头皮多发肿物。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头皮可见7个直径1.5~12.0 cm近肤色类圆形质中肿物,表面光滑,隆起于头皮,肿物可推动;枕部肿物直径10 cm,基底较宽,表面可见直径4.5 cm溃疡,有渗出,并可见软骨样物质(图1A~C),伴明显触痛。身体其他部位无类似皮损。 王展 韩莉 冯会敏关键词:多发性 遗传性 皮肤镜 获得性指(趾)部纤维角皮瘤1例 2016年 患者女,67岁。左足拇趾屈侧肿物3年,于2014年4月11日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足拇趾屈侧出现一黄豆大丘疹,走路时有轻度疼痛,自行忍耐未诊治。该丘疹进行性增大。因长期走路压迫和摩擦逐渐变为扁平状并紧贴在拇趾屈侧面,病程中无破溃及渗液。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常年口服硝苯地平(20mg,每日2次),血压控制可,否认左足拇指有外伤史,婚育史无特殊.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李俊峰 冯会敏 韩莉 姜秋霞关键词:获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