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性分析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耐药性分析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溶血
  • 1篇新生儿溶血病
  • 1篇血功能
  • 1篇血浆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降钙素原
  • 1篇血清指标
  • 1篇血型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炎患者
  • 1篇原菌分布
  • 1篇孕妇
  • 1篇孕妇产

机构

  • 5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长治市郊区人...

作者

  • 5篇张书芬
  • 1篇马菊芬
  • 1篇刘金霞
  • 1篇秦刚
  • 1篇张茹
  • 1篇王宇坤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8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指标PCT、TNF-α及IL-8动态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分析对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动态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将23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设为观察组1,3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设为观察组2,将观察组2患者中30例合并感染者设为观察亚组3,7例无合并感染者设为观察亚组4。于入院第1、3、7天检测所有患者血清PCT、TNF-α、IL-8水平,归纳分析上述指标动态监测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2不同时间段PCT、TNF-α和LI-8指标均高于观察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中观察亚组3不同时间段血清PCT、TNF-α和LI-8指标均高于观察亚组4,但仅两亚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和IL-8有助于判定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发展程度,PCT则对于鉴别是否合并感染有突出价值,三种指标动态监测具有简便、准确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张茹秦刚张书芬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8
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医院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方法 将2021年4月到2023年12月作为研究时段,研究人员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收入的262名血流感染作为研究对象,在录入患者的一般资料后,医务人员常规收集血液样本进行病原学和药物敏感实验检测,对最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262名患者感染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感染占比最高为22.90%,高于其他病原菌,其次则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以及阿米卡星针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进行用药,能够获得较高的用药敏感度。而针对传统的阿莫西林,头孢噻肟以及红霉素,药物的敏感度相对来说较低。结论 针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针对医院环境中血流感染患者进行评价时,患者的主要病原菌感染类型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屎肠球菌等,而其中大肠埃希菌是对患者造成感染比例最高的一种病菌类型。针对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发现针对大多数病原菌的状况进行评估,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是目前临床效果相对较好的药物,对于诸多病原菌产生的治疗效果相对较为良好,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王乐牛婀娜张书芬
关键词: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差异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探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差异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 方法 根据凝血功能正常与否,将302例大量输血患者分为正常组(276例)和异常组(26例),同时根据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差异分为高比例组(2∶1)、中比例组(1∶1)及低比例组(〈1∶1);比较不同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 结果 凝血功能正常患者中低比例组治疗后PT、APTT及TT水平均显著长于治疗前及高比例、中比例组(P〈0.05);凝血功能正常患者中低比例组治疗后FIB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高比例、中比例组(P〈0.05);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高比例组治疗后PT、APTT、TT及FIB水平均显著优于低比例和中比例组(P〈0.05);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低比例和中比例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正常患者中低比例组凝血功能障碍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高比例、中比例组(P〈0.05);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高比例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低比例、中比例组(P〈0.05);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低比例组病死率显著高于高比例、中比例组(P〈0.05)。 结论 大量输血患者应根据凝血功能对血浆与红细胞比例进行调节,其中凝血功能正常和异常者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应分别选择1∶1、2∶1。
张书芬张兵锋杨芳牛婀娜
关键词:血浆红细胞输血凝血功能
O型血孕妇产前IgG抗A(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O型血孕妇产前IgG抗A(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984例夫妇血型不合的O型血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21例孕妇行IgG抗A(B)抗体效价检测,并对IgG抗A(B)抗体效价异常者行药物治疗;363例O型血孕妇未接受IgG抗A(B)抗体效价检测。分析产前IgG抗体效价与HDN发病的相关性。 结果 HDN的发病率与抗体效价呈正相关,随着抗体效价的升高,HDN的发病率升高(χ2=18.07,P=0.000);检测组治疗后孕妇HDN发病率为3.54%(22/621),低于对照组的9.37%(34/363),χ2=12.51,P=0.002。 结论 HDN的发病率与IgG抗A(B)抗体效价呈正相关,开展IgG抗A(B)抗体效价检测并积极治疗,可降低HDN的发病率。
马菊芬张书芬张燕
关键词:ABO血型抗体效价新生儿溶血病
2013—2017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2018年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2013—2017年临床分离的29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主要集中在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其分离率分别为:26.2%、23.1%、15.7%;标本类型主要为痰标本(69.8%);2013—2017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分别为8.27%、8.5%、5.7%、5.1%、5.2%;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分别为26.5%、38.9%、41.9%、42.3%、42.5%,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具有明显的耐药性,其中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达75.0%。结论:该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规范的连续的耐药监测,及时发现耐药株,对临床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十分重要。
刘金霞王宇坤张书芬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