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斌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治疗组应用锡类散灌肠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黏膜功能和炎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DAI均呈现明显下降,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中,锡类散灌肠治疗可起到消除炎症、改善肠黏膜功能的作用,与美沙拉嗪效果相似,在改善肠黏膜功能上效果较好。
- 王文斌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灌肠锡类散美沙拉嗪
- 胃黏膜肥大细胞与胃病流行病学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 2013年
- 目的研究胃黏膜肥大细胞(mast cell,MC)与胃病流行病学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20例胃镜受检者进行胃病流行病学资料调查,对患者胃黏膜MC进行免疫组织染色及计数,分析不同流行病学因素中MC的分布特点。结果①胃病组胃黏膜MC及其脱颗粒明显高于正常组;②H.pylori感染、饮酒、吸烟、焦虑、喜咸食(高钠饮食)、过冷过热饮食与MC改变有相关性。结论胃病流行病学因素可以通过激活胃黏膜MC引起胃黏膜炎性改变。
- 喻群力刘克伟朱海杭李蕾蒋丰娟袁超王文斌王茜
- 关键词:肥大细胞脱颗粒流行病学因素胃病
- 胃黏膜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胃黏膜肥大细胞(mast cell,MC)在不同消化性溃疡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窦黏膜组织进行HE染色及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各型消化性溃疡中胃黏膜MC计数及其脱颗粒特点。结果消化性溃疡组MC平均值为18.02±3.96,高于正常组13.30±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消化性溃疡组脱颗粒率为(18.87±11.81)%,正常组为(32.07±14.5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U+DU(复合性溃疡)MC脱颗粒率为(41.99±24.42)%,明显高于GU组(29.75±12.78)%及DU组(30.05±1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窦黏膜MC脱颗粒的增多与复合性溃疡的形成有相关性。
- 刘克伟喻群力朱海杭李蕾蒋丰娟陆坊庆袁超王文斌
- 关键词:肥大细胞胃窦黏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合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