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视网膜
  • 4篇青光
  • 4篇青光眼
  • 4篇网膜
  • 3篇切开术
  • 3篇小梁
  • 3篇小梁切开
  • 3篇小梁切开术
  • 3篇疗效
  • 3篇房角
  • 2篇眼压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开角型
  • 2篇视力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机构

  • 12篇衡水市第四人...

作者

  • 12篇段颖
  • 2篇于俊义
  • 2篇张淑清
  • 1篇付亚静
  • 1篇贾站荣
  • 1篇王春燕
  • 1篇任国英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7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路小梁切开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及视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探讨内路小梁切开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术后眼压和视力的影响。方法纳入行内路小梁切开术的POAG患者126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药物使用种类、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眼压显著下降,药物使用种类显著减少,视力显著提高(P<0.05);术后患者出现眼压反跳并发症的发生率(27.78%)最高,其次为前房积血(14.29%)、角膜水肿(10.32%)、睫状体脱离(7.14%)。结论对POAG患者进行内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眼压下降,有助于视力恢复,减少药物使用种类,效果较为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张阳段颖崔明霞树玲博
关键词:眼压视力
Kahook双刃刀内路小梁切除术与内路房角镜辅助经管腔内小梁切开术治疗POAG的术后早期疗效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Kahook双刃刀(KDB)内路小梁切除术与内路房角镜辅助经管腔内小梁切开术(GAT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术后早期疗效研究。方法选取120例(120眼)POAG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采用KDB内路小梁切除术治疗的62例(62眼)患者为A组,采用GATT治疗的58例(58眼)患者为B组,收集两组患者相关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 d、1周及1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均为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1周及1个月,两组患者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均较术前明显减少(均为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5.16%)与B组(39.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并发症主要为前房积血、眼压反跳,B组并发症主要为前房积血、睫状体脱离。结论KDB内路小梁切除术与GATT均能够有效降低POAG患者眼压,减少术后降眼压药物的使用,且手术并发症差异不明显。临床中对于术式的选择可根据患者意愿及实际情况决定。
段颖崔明霞张阳树玲博李楠
加味引火归元化瘀方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加味引火归元化瘀方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阴虚血瘀型DR患者100例(20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100眼)。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卵磷脂络合碘)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引火归元化瘀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NF-κB信号通路关键因子[NF-κB p65、κB抑制性蛋白激酶(IkK)、抑制因子κB(IkB)]、新生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相关疗效性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视野灰度值、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情况,评估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00%(44/50),对照组为70.00%(35/50),组间比较(χ^(2)检验),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2组患者的视物昏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对视物昏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积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NF-κB信号通路关键因子方面,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2组患者的NF-κB p65、IkK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kB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对NF-κB p65、IkK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幅度及对IkB蛋白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新生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方面,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2组患者的FGF21、Ang2、V
崔明霞段颖树玲博张阳刘晓哲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阴虚血瘀型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
癔症致单眼失明病例一例
2019年
癔症,是一种神经症,神经因素是该病的关键病因。临床上,多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与躯体症状。发病时,常伴随有情感症状。较为有影响的两种观点:①癔症是一种原始的应激现象;②癔症是一种有目的的反应。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两方面的症状,即转换症状与分离症状,而癔症性神鬼附体是该病的一个特殊表现,多见于相信鬼神迷信的老年人,青年学生极为少见[1]。
崔明霞于俊义贾站荣段颖张阳付亚静
关键词:癔症球后视神经炎视诱发电位
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5年
探究康柏西普结合全视网膜光凝疗法对治疗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效果。方式 抽取本院2023年6月至2024年4月期间就诊的80名患有视网膜静脉阻塞引发的黄斑水肿病例,平均分配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单纯的激光光凝疗法,而观察组则接受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与视网膜激光光凝的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症状缓解时长以及并发症出现率。结果 显示观察组在视力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更薄(P<0.05);在最佳矫正视力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症状缓解时间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显著(P<0.05);而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采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同时,有效改善黄斑水肿症状,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段颖
关键词:黄斑水肿激光光凝
房角分离术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案中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研究房角分离技术在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疗效。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的一年时间里,本院选取了80位患有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涉及80只眼睛)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这些患者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小组,分别是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包含20位患者(各含20只眼睛)。对照组患者接受了联合小梁切除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实验组则采用了超声乳化手术结合房角分离技术进行治疗。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眼压变化、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房角深度、视力以及眼压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之后,实验组在上述各项指标上均显示出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特别是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高达97.5%(39/40),明显超过对照组的75.0%(30/40),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重要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至2.5%(1/40),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5.0%(6/40),两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段颖
关键词:房角分离术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
翼状胬肉与泪液中EGF和免疫球蛋白A的相关研究
2019年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患者进行期、静止期及健康组3组泪液中EGF和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为翼状胬肉的预防和术后治疗,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方法 2015年至2017年本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239例作为研究组(分为静止期组和进行期组),同期1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泪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患者泪液EGF含量高,同组男性、女性阳性率比较:女性泪液EGF含量高。结论经研究结果分析可知,泪液中EGF含量高,提高了翼状胬肉发病率,而免疫球蛋白A与翼状胬肉发病率无直接联系,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崔明霞于俊义段颖张淑清
关键词:翼状胬肉免疫球蛋白A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临床效果分析
2025年
探究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合并使用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4年2月至2024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名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人。对照组仅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采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的联合治疗方式。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结论 合并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可积极应用联合治疗方式。
段颖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过敏性结膜炎
房角镜辅助的360°小梁切开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25年
探讨房角镜辅助的360°小梁切开术(Gonioscopy-Assisted Transluminal Trabeculotomy,GATT)治疗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70例,随机分成2组35例。对照组进行180°小梁切开术,观察组进行房角镜辅助的360°小梁切开术。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手术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x2=8.929,P=0.00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对照组为20.00%(x²=5.081,P=0.024)。结论 房角镜辅助的360°小梁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段颖崔明霞
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值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值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6例非增值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63例设为观察组,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将另外6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值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可作为临床治疗非增值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有效药物进行推广应用。
张淑清段颖王春燕
关键词:羟苯磺酸钙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