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林 作品数:7 被引量:19 H指数:3 供职机构: 泰安市中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双抗双活血治疗急性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价双抗双活血联合应用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血栓通和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14 d。将临床有效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Index,BI)指数评分作为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并检测血清神经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以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为70.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抗联合双活血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安全高效,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保护缺血脑组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 张树泉 张海林 杨月关键词:血栓通 银杏叶提取物 双联抗血小板 急性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临床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进展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5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经CT或MRI证实的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进展型脑卒中组(54例)和非进展型脑卒中组(6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患病率较高,其中进展型卒中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为(419.62±67.51)ng/m L明显较非进展型的(386.52±62.07)ng/m L高(t=2.793,P=0.006)。进展组患者出院时出院时NIHSS评分为(2.36±0.93)分,低于非进展组的(4.57±1.18)分(t=9.835,P=0.000)。结论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导致的小血管病变是此类患者的常见原因,血清铁蛋白水平偏高是脑梗死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张海林 张树泉关键词:脉络膜前动脉 脑梗死 血清铁蛋白 中医综合方案干预急性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的临床进展情况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 评价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急性脉络膜前动脉(AChA)区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析因设计的研究方法,将120例AChA区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中药组、双活血组、中医综合组,每组30例。基础治疗组予以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抗血小板聚集,中药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肾通脉方颗粒剂,双活血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银杏叶提取物两种活血化瘀注射液,中医综合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银杏叶提取物以及益肾通脉方颗粒剂。将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Index)评分、中医症状积分、临床进展发生率及临床有效率作为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将脑出血、死亡事件、肝肾功能异常作为不良事件的观察指标。结果 临床有效性评价:基础治疗组、中药组、双活血组、中医综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76.7%、80.0%、93.3%,临床进展发生率分别为60.0%、50.0%、46.7%、23.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治疗后14d,中药组、双活血组、中医综合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中药与双活血治疗后存在明显交互作用(P=0.046,P=0.040)。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治疗后14d,中药组、双活血组、中医综合组Bl评分均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P<0.05),中药与双活血存在明显交互作用(P=0.040)。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14d,中药组、中医综合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但中药与双活血未见显著交互作用(P=0.161)。结论 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急性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安全高效,可显著减缓临床进展,降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张海林关键词:血栓通注射液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中医综合治疗 脉络膜前动脉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7年 脉络膜前动脉梗死[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AChA) infarction]是脑梗死的特定类型,又称为Abbie综合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诊断和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本研究介绍脉络膜前动脉(AChA)的解剖结构特征和血液供应分布,分析国内外对AChA梗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目前仍需要对AChA梗死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进行深入研究。 张树泉 张海林 杨月关键词:脑梗死 脉络膜前动脉 发病机制 溶栓治疗 急性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2018年 探讨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06月至2017年03月收治的120例经CT或MRI证实的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进展型脑卒中组(54例)和非进展型脑卒中组(6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患病率较高。结论: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导致的小血管病变是此类患者的常见原因。 张海林 张树泉 郭延林关键词:脉络膜前动脉 脑梗死 光化学法大鼠脑梗死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5年 在脑梗死的实验研究中,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用于脑梗死实验研究的动物主要有鼠、兔、狗、猴等,其中由于大鼠在心脑血管病变方面与人类较为相似,加之品系多、成本低等优点,成为该领域的主要实验对象。 黄硕 张海林 张树泉关键词:光化学法 造模方法 微栓子 心脑血管病变 电凝法 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急性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肾虚血瘀痰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益肾通脉方颗粒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中医症状积分作为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并检测血清神经烯醇化酶(NSE)以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49%,高于对照组的70.73%(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且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肾虚血瘀痰阻证)安全高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保护缺血脑组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 张海林关键词:双联抗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