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庆
- 作品数:4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吉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响应面试验优化挤出酶解复合法改性玉米淀粉工艺被引量:9
- 2015年
- 利用挤出酶解对玉米淀粉进行改性,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改性工艺的主要因素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挤出温度、玉米淀粉含量进行优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玉米淀粉挤出酶解复合改性前后的低聚糖组成、表观结构、结晶度以及热力学性质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40 U/g、挤出温度140℃、玉米淀粉含量70%时,挤出改性玉米淀粉葡萄糖当量值为19.55%。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挤出物低聚糖的组分能够得到较好的分离,低聚糖样品中各组分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麦芽四糖、麦芽五糖的质量比为1.0∶3.4∶7.5∶6.0∶1.8。玉米淀粉经挤出酶解复合改性后颗粒表面出现孔洞,结晶度下降。
- 刘静雪樊红秀王庆庆赵鑫郭中张艳荣
- 关键词:玉米淀粉高效液相色谱法
- 木耳黑色素碱法提取工艺优化及表征被引量:23
- 2016年
-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碳酸钠提取木耳黑色素的工艺,并对黑色素的稳定性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60 W(5 g固体物料)、料液比1∶30(g/mL)、碳酸钠浓度2.00 mol/L、提取时间5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木耳黑色素粗提物的产量为9.078 g/100 g。化学表征证明,木耳黑色素对温度、低浓度氧化剂和还原剂有较强的稳定性,但对光的稳定性较差;木耳黑色素在波长21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红外结果显示,木耳黑色素由羟基、氨基、C=O、C=C、CH、CH_2以及芳环基团组成。木耳黑色素的S∶N=0.01,表明木耳黑色素为真黑色素,预示其具有乌发、抗衰老等作用。
- 张艳荣王庆庆刘通郭中
- 关键词:黑木耳黑色素
- 香菇柄纤维挤出低聚化作用及工艺优化被引量:11
- 2014年
- 利用单螺杆挤出对香菇柄纤维进行低聚化处理。采用黏度法测定纤维的聚合度及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以聚合度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挤出温度、物料粒度、液固质量比对低聚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挤出温度162℃、物料粒度0.147 mm(100目)、液固质量比1.43:1时,香菇柄纤维低聚化效果最佳,香菇柄纤维聚合度由1278降低至20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由207054降低至3274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挤出低聚化香菇柄纤维结构呈疏松多孔状。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挤出低聚化处理对香菇柄纤维分子结构无明显破坏作用,但有少部分半纤维素发生降解。低聚化香菇柄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均较未处理样明显提高。
- 刘婷婷戴龙王庆庆王大为
- 关键词:香菇柄纤维
- 碳酸钠脱色对木耳可溶性膳食纤维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木耳可溶性膳食纤维理化性质的研究,分析碳酸钠脱色对木耳可溶性膳食纤维性质的影响。方法测定脱色前后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水合能力(持水力、结合水力、膨胀性)、吸附性(持油力、吸附胆固醇能力、吸附亚硝酸根离子能力)、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图,确定碳酸钠处理对可溶性膳食纤维性质的影响。结果碳酸钠脱色处理使木耳可溶性膳食纤维表面变得疏松多孔、层次分明,与未脱色木耳可溶性膳食纤维相比化学组成基本相同,结合水能力略有降低,但吸附性有所增强。结论碳酸钠处理改变了木耳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表面结构,减少了亲水基团的数量,但其基本性质变化较小,不影响木耳膳食纤维的正常应用。
- 王庆庆刘通刘婷婷郭中张艳荣
- 关键词:碳酸钠木耳可溶性膳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