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虎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篇飞机
  • 1篇动强度
  • 1篇抖振
  • 1篇多体动力学
  • 1篇压电
  • 1篇压电纤维
  • 1篇液压
  • 1篇液压管路
  • 1篇载荷识别
  • 1篇战斗机
  • 1篇振动环境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试验件
  • 1篇特征提取
  • 1篇脱体涡
  • 1篇先进战斗机
  • 1篇鲁棒
  • 1篇鲁棒性
  • 1篇轮轨

机构

  • 4篇成都飞机设计...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空气动力...
  • 1篇中国飞机强度...

作者

  • 4篇黄虎
  • 2篇杨智春
  • 2篇金伟
  • 1篇胡利
  • 1篇孟德虹
  • 1篇吴兴文
  • 1篇陈园方
  • 1篇陈炎
  • 1篇何石
  • 1篇闵强

传媒

  • 2篇装备环境工程
  • 1篇航空学报
  • 1篇航空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2篇202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航炮炮振载荷识别
2025年
飞机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飞机结构抗炮振设计问题,因此,确定航炮发射时的动载荷大小及时间历程尤为重要。相对于传统的动载荷识别方法,以深度学习技术为支撑的深度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拟合能力,对于动载荷的识别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深度神经网络应用的角度出发,建立航炮炮振载荷识别方法,以与某型炮舱结构动力学相似的简化炮舱模型为研究对象,对复杂波形冲击载荷的动载荷环境进行模拟并对简化炮舱试验模型进行激励;从信号处理的角度将有阻尼动力学系统与有限长脉冲响应系统等效,提取对应的特征信号,应用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对简化炮舱模型试验的冲击动载荷进行识别,并从鲁棒性角度对方法的应用性能进行测试。最终,利用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对实际的某型炮舱在真实炮振载荷环境下受到的冲击波脉动压力载荷进行了识别,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适用性,为炮振动载荷这类复杂冲击载荷的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途径。
黄虎刘翛然王用岩杨建杨智春
关键词:载荷识别特征提取鲁棒性
飞机典型液压管路全状态考核试验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提出一种飞机典型液压管路全状态考核试验方法,同时考虑液压管路内部高压高速液压油流动和外部振动环境耦合产生的响应。方法从飞机典型舱位液压管路系统中抽取出液压管路及其支持结构试验件,模拟出液压管路安装的机体支持刚度,通过液压回路组件模拟飞机液压管路内液压油的流动环境,以及通过振动台组件模拟飞机舱位振动环境这两个液压管路疲劳寿命的主要影响要素。结果通过设计的试验能同时施加液压管路疲劳寿命主要影响因素环境。结论针对目前飞机液压管路地面模拟试验环境和空中飞行状态有较大差异,文中提出了一种飞机典型液压管路全状态考核试验方法,通过该试验可为液压管路减振优化设计提供试验依据。
闵强王用岩黄虎金伟
关键词:液压管路振动环境
先进战斗机全动V尾抖振动强度设计与验证被引量:7
2020年
大迎角(AoA)机动飞行能力是先进战斗机的标志性指标之一,中国先进战斗机采用V型垂尾布局的气动设计方案,可充分实现其良好的大迎角机动可控飞行。飞机在大迎角机动飞行时,前机身分离流所产生的高强度脱体涡破裂后产生的非定常扰流将不可避免地打在V型垂尾翼面上,导致V尾结构发生严重的抖振,这不仅会影响飞机的飞行品质等性能,还会导致V尾结构的疲劳损伤,大幅增加飞机的使用维护成本。本文详细阐述了其研发设计过程中攻克的以下关键技术:全动V尾抖振风洞试验"刚/弹"组合模型的设计技术与风洞试验方法,抖振风洞试验的动态测试结果向飞机尺度进行相似转换的原理;基于RANS/LES混合算法进行V尾结构抖振响应的CFD/CSD耦合计算方法;基于正加速度反馈(PAF)的V尾抖振响应压电控制技术;V尾抖振动态疲劳载荷谱的编谱方法与试验实施方案。本文为解决中国先进战斗机、无人机V尾结构抗抖振动强度设计与验证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理论分析技术、设计准则和试验方法。
金伟杨智春孟德虹陈炎黄虎王勇军何石陈园方
关键词:抖振风洞试验脱体涡
飞机重载大变形伸缩变体机构动力学仿真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为适应先进战斗机外形变体需求,设计复杂严重载荷环境下的伸缩机构,在整体弯曲、扭转等大变形条件下发挥支持变体运动和传递大载荷的系统功能。方法针对此类重载大变形伸缩机构,构建一种结合机构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的仿真分析方法,综合考虑运动过程中整体刚度分布变化带来的载荷、运动传递特性变化,以及局部轮轨运动组件的接触动力学细节,开展伸缩过程中的动力学仿真。结果计算获取了整个伸缩机构在严重外载荷下的伸缩过程运动参数变化和机构动响应,与典型盒段带载伸缩运动试验测试相比,机构连接交点载荷最大值的计算误差不超过7.9%,自由端位移最大值的计算误差不超过13.2%。结论建立的方法为各组件的传动传载性能优化和结构强度设计分析提供了一种可靠高效的仿真手段,对于变体飞机伸缩运动部件的结构/机构一体化设计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黄虎吴兴文张帆胡利
关键词:变体飞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