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相
-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中全面质控管理的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全面质控管理应用于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湖南省直中医医院检验科的20名检验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分为两组,各10名。研究组接受全面质控管理,参照组接受常规检验管理。对比两组检验人员的标本检验合格率(创伤组织、痰液、血液、粪便、尿液、生殖道分泌物)、检验科管理质量(无菌操作、服务态度、检验技术、预防风险事件、科室间沟通)。结果研究组标本检验合格率、检验科管理质量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当中实施全面质控管理的效果显著,能保证检验准确性,对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准确数据,也能为患者病情提供可靠依据。
- 王璨张雨相栗翔
- 关键词:检验科生化检验管理效果
- 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及实验室指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及实验室指标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失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23例MDH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AVF失功患者74例(观察组),未出现AVF失功且超声下内瘘通畅患者的14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及CHI3L1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VF失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CHI3L1及实验室指标对AVF失功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超滤量、甲状旁腺激素(PTH)、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磷、血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LDL)、纤维蛋白原(FG)、空腹血糖(FPG)及CHI3L1水平升高(P<0.05),清蛋白、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平超滤量、PTH、UA、Hcy、FPG、LDL、FG及CHI3L1是影响MHD患者发生AVF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SBP及DBP则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HI3L1、Hcy、FPG、LDL预测MHD患者AVF失功效能的AUC均在0.7以上,预测效能较好。结论 高水平超滤量、PTH、UA、Hcy、FPG、LDL、FG及CHI3L1是影响MHD患者发生AVF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SBP、DBP则是独立保护因素,血清CHI3L1及部分实验室指标对MHD患者发生AVF失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黄振夏张雨相王璨易小明黄晓峰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
- T-SPOT.TB、痰涂片和TB-DNA在检测肺结核诊断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在临床检测当中,比较T-SPOT.TB、痰涂片和TB-DNA 3种方法对肺结核患者诊断的的准确性。方法将110例肺结核(TB)患者作为实验组,50例非结核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此3种检测方法分别对2组进行检测。结果 T-SPOT.TB、痰涂片和TB-DNA在肺结核检测中的敏感度分别为93.64%、28.18%、6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非结核患者)中其特异性分别为92.00%、100%、97.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SPOT.TB检测方法可作为临床中结核病早期诊断的一项辅助检查手段,但绝不可过于依赖,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检测结果整体分析,有效地控制误诊、漏诊的发生。
- 张雨相熊将军
- 关键词:结核病T-SPOT.TB痰涂片TB-DNA
- 肝细胞癌组织中DEPDC1B和KIF23的表达及其预后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组织中DEP结构域蛋白1B(DEPDC1B)和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3(KIF23)的表达及其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26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HCC组织、癌旁组织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DEPDC1B和KIF23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DEPDC1B和KIF23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分析HCC组织中DEPDC1B和KIF23的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DEPDC1B和KIF23的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TCGA数据分析结果显示,HCC组织中DEPDC1B和KIF23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1.861±1.271比0.314±0.116,1.652±1.089比0.218±0.157,P均<0.0001)。HCC组织中DEPDC1B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KIF23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HCC组织中DEPDC1B和KIF23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1.43%(90/126)比10.32%(13/126),χ^(2)=97.355,P=0.000;75.40%(95/126)比11.90%(15/126),χ^(2)=103.252;P=0.000]。HCC组织中DEPDC1B和KIF23的蛋白表达均与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血管侵犯有关(P均<0.05)。HCC组织中DEPDC1B与KIF23的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13,P=0.000),DEPDC1B与KIF23的蛋白表达亦呈显著正相关(Rs=0.811,P=0.000)。DEPDC1B阳性表达组的3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DEPDC1B阴性表达组(χ^(2)=4.433,P=0.035)。KIF23阳性表达组的3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KIF23阴性表达组(χ^(2)=6.125,P=0.013)。肿瘤分期Ⅱ~Ⅲ期、组织学分级Ⅲ级、血管侵犯、DEPDC1B阳性表达及KIF23阳性表达均是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C组织中DEPDC1B和KIF23的表达上调,两者均与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血管侵犯有关,DEPDC1B、KIF2
- 王璨张雨相吴芳黄振夏
- 关键词:肝细胞癌
- 冠心病患者血浆CD69、DKK-1与血脂、炎性因子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浆CD69、Wnt拮抗剂蛋白-1(DKK-1)与血脂、炎性因子的关系,并分析CD69和DKK1对于CH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CHD患者136例,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同时纳入与之年龄、性别匹配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3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及血浆CD69、DKK-1水平,分析CHD患者CD69、DKK-1水平与血脂、炎性因子、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69和DKK1对于CHD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CHD患者CD69、DKK-1、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冠脉狭窄病变程度的加重,CD69、DKK-1、IL-10、IL-6、TC、TG、LDL水平呈升高趋势,HDL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CHD患者CD69、DKK-1水平与IL-10、IL-6、TC、TG、LDL、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69、DKK-1联合检测诊断CHD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16、0.846。结论:CHD患者血浆DKK-1、CD69水平升高,与血脂、炎性因子和Gensini评分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CHD诊断效能。
- 熊将军高晓阳汪柳黄培芝张雨相
- 关键词:CD69血脂炎性因子GENSINI评分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病理组织中IQGAP2和CDC42表达及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病理组织中含有IQ基序GTPase激活蛋白2(IQ motif containing 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 2,IQGAP2)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诊治的83例初诊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诊治的50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reactive lymph node hyperplasia,RHL)患者为RLH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组织中IQGAP2和CDC42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DLBCL组织中IQGAP2和CDC42的表达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IQGAP2和CDC42表达对DLBCL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DLBCL组中IQGAP2(83.13%),CDC42(85.54%)蛋白阳性率高于RLH组(8.00%,1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016,69.230,均P <0.05)。DLBCL组织中IQGAP2(1.21±0.23),CDC42(1.34±0.25)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RLH组织(0.61±0.18,0.75±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59,14.377,均P<0.05)。Hans分型非GCB型,Ann Arbor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织中IQGAP2(90.00%vs 69.70%,91.67%vs 71.43%),CDC42(92.00%vs 75.76%,93.75%vs 74.29%)蛋白阳性率大于GCB型,Ⅰ~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41~6.200,均P <0.05)。IQGAP2阳性组(50.72%vs 85.71%),CDC42阳性组(50.70%vs 91.67%)完全缓解率分别低于IQGAP2阴性组,CDC42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01,7.013,均P<0.05)。IQGAP2阳性组(56.52%vs 85.71%),CDC42阳性组(56.34%vs 91.67%)三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低于IQGAP2阴性组和CDC42阴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4.963,均P<0.05)。Ann Arbor分期Ⅲ~Ⅳ期(OR=1.618,95%CI:1.019~2.569),IQGAP2阳性(OR=2.036,95%CI:1.174~3.532),CDC42阳性(OR=1.763,95%CI:1.114~2.789)是影响DLBCL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LBCL组织中IQGAP2,CDC42表达升高,是影响DLBCL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是新的DLBCL肿瘤标志物
- 陈铁桥易小明王云王明明张雨相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对临床免疫检验工作质量的有效性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对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的干预研究中免疫检验质量管理的应用价值、具体方法展开研究,分析管理质量,并对比质量管理工作满意情况。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的50名临床免疫检验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实施常规质量管理,作为对照组;2021年5月—2022年5月实施免疫检验质量管理,作为研究组。对比不同管理模式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管理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质量管理工作满意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检验质量管理价值较高,可以提高检验质量管理工作满意度,对后续相关治疗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 黄振夏张雨相赵钢艳
- 关键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管理满意度
- 联合检测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联合检测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6月来该院治疗的新生儿105例,其中败血症组为47例败血症新生儿、对照组为58例健康新生儿,测定两组新生儿血清中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含量。结果在败血症组新生儿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血清水平含量分别为(26.9±17.8)mg/L和(13.5±10.1)ng/mL,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对诊断新生儿早期败血症试验中,阴性预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PCT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及准确度均高于hs-CRP(P<0.05)。结论 在临床中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检测新生儿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含量,参考联合两者能够更有效的对出评估。
- 张雨相熊将军
- 关键词:败血症降钙素原血培养超敏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