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红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舒适护理模式在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6年
- 人们需要健康的生活,追求生理、心理、社会的和谐统一是健康生活的最高境界,对患者来讲,舒适护理则是力求达到这一境界的有效护理模式。无论患者的疾病是否能够治愈,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都应给予积极的舒适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恐惧等不适。因此,应积极开展临床舒适护理的研究,减轻患者的不适。
- 刘志红尹彦玲
- 关键词:舒适护理模式俯卧位通气护理过程
- 不同种类液体复苏对早期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多糖包被的影响及临床意义: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2
- 2025年
-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早期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接受不同复苏液体的临床指标、临床效果及多糖包被生物学标志物水平变化,评估不同复苏液体的风险与获益,探讨如何恰当选择脓毒症患者合适的复苏液体,帮助脓毒症患者液体治疗。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3年4月至10月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经过容量状态评估需要进行液体复苏的早期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配到试验组(平衡晶体液+白蛋白)和对照组(平衡晶体液),监测两组患者复苏前及复苏后3、8、24 h的临床数据,并收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多糖包被生物标志物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水平;分析患者28 d、90 d生存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结局指标。结果共纳入66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4例,对照组22例。两组基线数据均衡,具有可比性。试验组与对照组复苏前后血浆syndecan-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对照组复苏后8 h和24 h血浆syndecan-1水平均明显高于复苏前基线水平〔ng/L:19.02(14.41,27.80)、18.95(12.40,22.50)比14.67(11.57,21.14),均P<0.05〕,而试验组组内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所有患者血浆syndecan-1水平与乳酸、白蛋白、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复苏前syndecan-1与入科SOFA评分存在正相关性(r=0.247,P=0.046),复苏后24 h syndecan-1与白蛋白水平存在负相关性(r=-0.308,P=0.012)。两组患者在28 d和90 d病死率、总住院天数、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血液净化时间、器官损伤数量、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白蛋白基线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g/L:28.7±4.5比31.6±4.2,P<0.05)。分析临床治疗数据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复苏后8 h和24 h乳酸绝对值较低〔mmol/L:8 h为1.30(1.00,1
- 董立鹏武新慧赵聪聪葛胜梅刘志红
- 关键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
- 持续气囊压力监测中的压力传感器在胃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应用压力传感器持续监测气囊压力,观察气囊压力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更好的进行气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气管导管的外露指示气囊通过三通、延长管与压力传感器相连,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输出端与PHILIPS床旁监护仪压力导联线相连,压力校正完成后,通过监护仪持续监测气囊压力,每小时记录一次气囊压力。结果:各时间点的气囊压力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F=8.367,P=0.001,各时间点的气囊压力存在统计学差异,至少有两个时间点气囊压力存在差异;两两比较结果显示,5小时、7小时、8小时气囊压低于起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压力与监测时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33,气囊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结论:气囊存在微漏气,气囊压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使用压力传感器可以持续动态监测气囊压力,及时发现压力不足,保证气囊压力处于控制范围。
- 吴彦烁尹彦玲高鹏刘志红马艳红刘丽霞宿桂霞
- 关键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压力传感器
- 1例人工气道气囊多次破裂的急救与护理被引量:7
- 2020年
- 总结1例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多次破裂的急救与护理.从准确识别气囊破裂、气囊多次破裂急救与护理配合、取出断裂气管软骨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3个方面总结护理经验.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患者住院32 d后,好转出院.
- 吴彦烁尹彦玲高鹏刘志红张洁马艳红
- 关键词:气道管理气囊破裂喉罩急救护理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于脓毒症早期血管内皮通透性标志物Ang-1及SDC-1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明确诊断为脓毒症合并AKI患者共计29例。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脓毒症集束化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RRT治疗。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脓毒症AKI的患者血浆血管生成素-1 (Angiopoietin-1, Ang-1)和多糖包被标志物多配体聚糖-1 (Syndecan-1, SDC-1)浓度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指标的变化水平,观察CRRT对改善脓毒症AKI内皮细胞通透性的作用。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0小时对照组Ang-1浓度与试验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121),4小时及12小时检测Ang-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试验组SDC-1浓度在0小时、4小时、12小时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4小时、12小时的SDC-1的浓度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治疗12小时的单位体重液体入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RRT对于脓毒症AKI的内皮细胞通透性有改善作用,早期开展CRRT可以优化患者的液体管理。
- 武新慧韩雅琦赵钗李斌刘志红胡振杰
-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血液净化ANGIOPOIETIN-1SYNDECAN-1
- NAVA与PSV两种通气模式下患者舒适度的比较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将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NAVA)模式与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模式下患者舒适度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模式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AVA组、PSV组各30例。持续机械通气24 h以上,采用《影响机械通气患者舒适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对两种模式患者均采用镇痛镇静24 h以上(选择同种镇痛镇静药物且相同剂量),应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情况。结果:NAVA组与PSV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吸痰、口干口渴、活动受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VA组在人机对抗方面低于PSV组(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镇痛镇静后NAVA组SAS分值低于PS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VA模式与PSV模式相比,减少了患者因人机对抗带来的不适感,在NAVA模式下患者的躁动程度减轻。该结果表明实施NAVA模式可能是改善患者舒适度的原因。
- 刘志红尹彦玲吴彦烁
- 关键词: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压力支持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