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清华

作品数:43 被引量:188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标准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5篇糜子
  • 7篇性状
  • 4篇淀粉
  • 4篇农业
  • 4篇农艺
  • 4篇农艺性
  • 4篇农艺性状
  • 4篇胁迫
  • 4篇谷子
  • 4篇播种
  • 4篇残膜
  • 4篇残膜回收
  • 4篇残膜回收机
  • 3篇蒸煮
  • 3篇水分
  • 3篇土壤
  • 3篇糯性
  • 3篇轻简
  • 3篇籽粒
  • 3篇粳糯

机构

  • 4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宝鸡市农业科...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赤峰市农牧科...
  • 1篇安阳市农业科...
  • 1篇宜宾县农业局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学研究院
  • 1篇榆林市农业科...

作者

  • 43篇杨清华
  • 34篇冯佰利
  • 16篇高金锋
  • 12篇高小丽
  • 12篇李江
  • 12篇杨璞
  • 7篇王鹏科
  • 7篇黄玉祥
  • 4篇付作立
  • 3篇李阳
  • 3篇周达
  • 2篇周瑜
  • 2篇王海龙
  • 2篇袁宏安
  • 2篇闫伟
  • 2篇郭玮
  • 2篇韩芳
  • 1篇屈洋
  • 1篇晁桂梅
  • 1篇刘国庆

传媒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标准科学
  • 1篇中国标准化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四川农业科技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技推广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榆林学院学报
  • 1篇植物学报
  • 1篇园艺与种苗
  • 1篇农学学报
  • 1篇标准化改革与...
  • 1篇2018中国...

年份

  • 7篇2025
  • 10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榆林市黑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5年
榆林市是中国小杂粮主产区之一,黑豆作为榆林市重要的农作物,对乡村实体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由于其营养、药用及饲用价值高,黑豆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黑豆产业对外依赖程度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本文以神木市黑豆产业为代表,剖析榆林市黑豆产业发展现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建议,以助于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现有问题,确保黑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龚清世张小玲粱鸡保李瑞张霞杨清华冯佰利
关键词:黑豆
粳糯糜子品种品质评价与蒸煮食味品质特性研究
糜子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作物,因其较强的抗性和较短的生育期而广泛种植于俄罗斯、乌克兰、中国和印度等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糜子是重要的制米作物,脱壳产品为黄米,其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预防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功效,是人们提升生...
杨清华
关键词:糜子蒸煮食味品质淀粉特性
文献传递
不同提取方法对苦荞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18年
采用水提法、碱提法、小苏打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苦荞籽粒淀粉,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苦荞淀粉颗粒形态、直链淀粉含量、透明度、凝沉特性、溶解度、糊化特性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苦荞淀粉理化性质有一定差异。水提法制得苦荞淀粉颗粒中球形颗粒比例较高;直链淀粉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碱提法和小苏打法。水提法和碱提法制得苦荞淀粉透明度显著高于小苏打法;在90℃时,水提法制得苦荞淀粉溶解度最高,为13.68%。3种提取方法制得苦荞淀粉糊化特性差异较大,碱提法峰值黏度最高,抗老化能力差,而水提法回生值最小,抗老化能力强、热糊稳定性好,且较少影响淀粉品质。综合比较发现,水提法是最适宜的苦荞淀粉提取方法。
张伟丽白文明王鹏科杨清华任慧莉高金锋
关键词:水提法理化特性
一种防止无人机喷药箱农药残留的超疏水结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农业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无人机喷药箱农药残留的超疏水结构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塑料的表面加工圆柱结构阵列,剔除圆柱结构以外的区域,得到圆柱结构塑料;圆柱结构的直径为200~1000μm,间距为200~1...
李江牟宇凤李文娟冯佰利付作立李萌萌黄玉祥杨清华
粳糯糜子籽粒外观及蒸煮食用品质的差异分析
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谷物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5个粳性(直链淀粉含量高)和5个糯性(直链淀粉含量低)糜子品种,对其外观品质、蒸煮品质、体外消化特性进行研究,探索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糜子籽粒品质的差异,为糜子的生产加工及其专种...
杨清华高小丽王鹏科高金锋杨璞冯佰利
关键词:糜子蒸煮品质
甜荞与主粮作物蛋白营养功能特性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本实验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甜荞、小麦、玉米和水稻4种作物的籽粒蛋白质,并对其蛋白及氨基酸含量、蛋白颗粒形态、溶解性、泡沫特性、乳化特性、持水性、持油性、热特性等营养特性和功能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种作物籽粒蛋白的营养特性及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甜荞和小麦蛋白微观结构较为相似,均呈现疏松多孔,且表面有尖锐状突起,而玉米和水稻蛋白结构紧致,局部有小孔。甜荞清蛋白和球蛋白质量分数为21.81%和19.07%,高于小麦、玉米、水稻;而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与比值显著低于主粮作物。甜荞蛋白质中8种必需氨基酸评分最好,蛋白溶解性、持水性、起泡能力分别为31.32%、5.075 g/g、36.73%,显著高于其他3种主粮作物。4种作物蛋白变性温度都达到了80℃以上,热稳定性良好,甜荞蛋白变性温度为86.1℃,显著高于小麦和玉米。甜荞蛋白质比3种主粮作物蛋白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以及食品加工特性。
李雅馨孙领航万晨茜冯佰利杨璞杨清华高金锋
关键词:甜荞小麦蛋白质功能特性营养价值
一种甜荞杂交种的制种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甜荞杂交种的制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亲本:选择性状互补的亲本;(2)隔离环境:包括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3)隔行种植,错期播种;(4)初花期行间覆反光膜;(5)去除异型花;(6)打顶:对母本行打顶...
屈洋冯佰利王鹏科高金锋高小丽杨璞杨清华罗艳李境王可珍马雯
文献传递
不同种植参数对夏大豆产量及光合效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参数对夏大豆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夏大豆品种‘宝豆6号’和‘秦豆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夏大豆产量和光合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P<0.05),处理3产量达最高,较其他处理高2.24%~24.27%,且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优势明显,较其他处理分别高17.31%~61.44%、5.26%~28.62%和6.8%~9.36%;处理3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是处理6,处理7最低,且花期的水分利用效率要优于鼓粒期;播期6月20日、密度15万株/hm^(2)、复合肥225 kg/hm^(2)和硼肥3.0 kg/hm^(2)分别具有较高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种植参数组合对夏大豆产量和光合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处理3为适宜的种植参数组合。
屈洋王可珍刘洋罗艳杨清华梁福琴
关键词:正交设计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夏大豆
外源物对苦荞芽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为探讨外源添加物对苦荞芽中功能价值的影响。以苦荞品种榆6-21为试验材料,在芽期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蔗糖和L-苯丙氨酸,研究了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苦荞芽的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蔗糖和L-苯丙氨酸浓度的增大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苦荞芽的黄酮含量及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蔗糖的质量浓度为4 g/m L,处理时间为9 d;L-苯丙氨酸的浓度为150μmol/L,处理时间也为第9天时荞麦芽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性也最强。因此,添加外源物质可以改变荞麦芽的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性。
周达张东旗杨清华刘佳佳冯佰利杨璞
关键词:苦荞蔗糖L-苯丙氨酸黄酮抗氧化性
播期对糜子农艺性状及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不同播期对糜子籽粒性状、农艺性状和籽粒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后续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陕糜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月20日(B1)、5月10日(B2)、5月30日(B3)、6月20日(B4)4个播期,全生育期保持土壤充足供水。系统研究糜子成熟期农艺性状指标、籽粒性状及籽粒淀粉理化性质,分析不同播期下糜子株高、穗长、穗柄长、穗分枝数、千粒重、籽粒长/宽/圆度等农艺性状指标,研究淀粉晶体结构,粒径分布、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淀粉的热焓特性及糊化特性的变化,总结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热焓特性及糊化特性与形态指标、粒径分布及粒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糜子的株高、穗长、穗柄长极显著增加,主茎分蘖、分枝显著减少,穗二级分枝数和籽粒粒宽显著降低。籽粒淀粉粒径分布均呈双峰分布,且与其他播期相比,B1播期下粒径>28μm颗粒的比例最高(25.5%),5—28μm颗粒的比例最低(67.5%)。播期不影响糜子淀粉的晶体类型,但是影响了X-射线衍射图谱的衍射峰强度。B1播期的直链淀粉含量(1.3%)极显著高于其余播期处理(0.18%—0.53%)。不同播期的籽粒淀粉的热焓特性相关指标中,糊化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和终值温度(Tc)整体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热焓值(ΔH)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播期下的糜子淀粉糊化特性各项指标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其中,B3的峰值黏度(Pv)、谷值黏度(Tv)、最终黏度(Fv)和破损值(BD)显著高于其余处理,而回生值(SB)及糊化温度(PT)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随着播期的推迟,糜子淀粉的峰值黏度和破损值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B1淀粉的热糊稳定性最强,B3淀粉的冷糊稳定性最强,但热糊稳定性最差,B2淀粉的冷糊稳定性最差,B4的冷糊、热糊稳定性均处于中间水平。【结论】适宜的播期可以提供充分满足�
罗艳屈洋杨清华张伟丽宫香伟李境高小丽高金锋杨璞王鹏科冯佰利
关键词:播期糜子淀粉糊化特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