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兴 作品数:32 被引量:242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十二五”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建筑科学 更多>>
模拟氮、硫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8年 2013年4月—2014年4月,采用凋落叶分解袋法,研究了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对低氮(LN,50 kg N·hm^(-2)·a^(-1))、高氮(HN,150 kg N·hm^(-2)·a^(-1))、低硫(LS,200 kg S·hm^(-2)·a^(-1))、高硫(HS,400 kg S·hm^(-2)·a^(-1))、低氮低硫(LNLS)、高氮低硫(HNLS)、低氮高硫(LNHS)和高氮高硫(HNHS)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氮、硫沉降1年后各处理的凋落叶质量残留率为57.0%~70.7%,凋落叶分解50%和95%的时间分别为1.47~2.08年和6.33~9.01年;氮沉降对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影响不显著;LS显著提高了凋落叶分解速率,HS显著降低了凋落叶分解速率;LNHS和HNHS显著降低了凋落叶分解速率,LNLS和HNLS对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影响不显著.氮、硫复合沉降对凋落叶分解速率的交互作用显著,且氮沉降与低硫复合沉降间存在拮抗作用,氮沉降与高硫复合沉降间存在协同作用.可见,硫沉降和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影响了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速率,进而影响了凋落叶的分解过程. 铁烈华 符饶 张仕斌 周世兴 韩博涵 黄从德关键词:凋落叶分解 氮沉降 硫沉降 常绿阔叶林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 周世兴 邹秤 肖永翔 向元彬 韩博涵 唐剑东 罗超 黄从德关键词:氮沉降 微生物生物量碳 天然常绿阔叶林 模拟氮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效氮形态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氮沉降处理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NH_4^+-N和NO_3^--N分布及其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CK,0g/(m^2·年))、低氮(L,5g/(m^2·年))、中氮(M,15g/(m^2·年))和高氮(H,30g/(m^2·年))4个氮沉降水平,从2013年11月开始,每15d进行1次模拟氮沉降,于2014年5月和11月采集0~20cm土层土样,并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和pH值等理化指标,分析不同氮沉降处理土壤NH_4^+-N和NO_3^--N与其他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无氮沉降背景下(CK),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无机氮含量为14.66~16.97mg/kg,NO_3^--N占无机氮含量的59.46%。夏季土壤中NH_4^+-N含量较高,而冬季土壤中NO_3^--N含量较高。模拟氮沉降降低了土壤的pH值,并且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pH下降作用更明显。各处理不同土层土壤NO_3^--N和NH_4^+-N含量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大,表现为CK 向元彬 黄从德 胡庭兴 涂利华 周世兴 肖永翔 唐剑东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氮沉降 硝态氮 铵态氮 巨桉纯林皆伐后营建混交林初期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通过明晰人工纯林转变为混交林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巨桉纯林皆伐后营建的红叶碧桃+西府海棠混交林(林分类型Ⅰ)、杉木+桢楠+红叶碧桃混交林(林分类型Ⅱ)、香樟+水杉混交林(林分类型Ⅲ)和巨桉纯林(CK)为对象,测定了林分营建4年后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粒径分布、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对其全土有机碳(SOC)的贡献。【结果】①与对照相比,林分类型Ⅲ显著促进了各土层小粒径团聚体向>2 mm大团聚体的转化,显著提高了各土层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水稳性大团聚体比重(R0.25),显著降低了分形维数(D)和团聚体破坏率(PAD);>2 mm大团聚体质量占比是驱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②各林分类型各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介于7.54~27.06 g/kg间,>2 mm大团聚体是携带SOC的主要组分,林分类型Ⅲ显著提高了各土层>2 mm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其对SOC的贡献率;SOC是驱动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③林分类型Ⅰ和Ⅱ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其对SOC的贡献总体上影响不显著。【结论】在混交林营建初期,香樟+水杉混交林在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和固碳能力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可选择香樟+水杉混交林来改造研究区的巨桉纯林。 蒋明朱 樊戢 李哲 徐晶楠 肖欢 胡峻嶍 周世兴 黄从德关键词:巨桉人工林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模拟降水量变化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020年 土壤酶是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参与者,在森林土壤有机物的矿质化和腐殖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降水量变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于揭示全球降水格局变化背景下土壤有机物的矿化与腐殖质的合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从2013到2015年,以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布设减雨架和人工喷洒方式对降水量进行调控,设置了对照(Ctr)、减少10%降水量(Dr)和增加10%降水量(W)3种处理,研究降水量变化对土壤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r处理下土壤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0%、4.3%和2.1%,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3.9%、5.9%和10.3%;W处理下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了12.4%、6.4%和14.4%,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5.8%、3.9%和3.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NH4^+-N含量和含水量是土壤酶活性变异的主导因子.Dr处理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而W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水解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与氧化还原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说明降水量变化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了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的土壤酶活性,进而影响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雄 罗超 向元彬 向元彬 周世兴 周世兴 胡峻嶍 韩博涵 韩博涵 黄从德关键词:降水量变化 土壤酶活性 土壤有机质含量 天然常绿阔叶林 成都市龙泉山不同混交林类型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旨在探究营建不同混交林类型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为柏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上由抛荒地营建的香樟×乌桕混交林、栾树×香樟混交林、乌桕×柏木×龙爪槐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柏木纯林为对照,测定了土壤磷组分含量(全磷、微生物磷、速效磷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并分析不同混交林类型土壤磷组分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探究影响土壤磷组分的主控因子。【结果】①3种混交林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磷、速效磷和全磷的含量。在3种混交林中,香樟混交林提高土壤全磷和微生物磷含量的效果更显著;栾树混交林提高土壤速效磷和微生物磷含量的效果更显著。②3种混交林均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与土壤总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容重和pH。③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和土壤有机碳是影响土壤磷组分含量的主要因子,解释度分别为49.8%和27.6%。【结论】3种混交林总体上通过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pH来提高土壤全磷、微生物磷和速效磷含量。 曲别三约 骆晓 樊戢 康雨诗 林润哲 刘梦丹 肖欢 周世兴 黄从德关键词:混交林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基质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6年 为理解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采用立地控制实验和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低氮沉降(L,50 kg N hm^(-2)a^(-1))、中氮沉降(M,150 kg N hm^(-2)a^(-1))和高氮沉降(H,300 kg N hm^(-2)a^(-1))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基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沉降抑制了凋落叶的分解,并随着N沉降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N沉降遏制了凋落叶的C、N释放和纤维素降解,促进了P释放。N沉降提高了凋落叶的C/P比,中氮和高氮处理提高了凋落叶C/N比。N沉降显著增加了凋落叶N、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含量,分解1年后,各N沉降处理的木质素/N和纤维素/N均显著高于对照。N沉降提高了质量残留率与C/N、木质素/N和纤维素/N的相关性,降低了与C/P的相关性。可见,模拟N沉降显著影响了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基质质量,进而影响了凋落叶的分解过程。 周世兴 肖永翔 向元彬 黄从德 唐剑东 韩博涵 罗超关键词:凋落物分解 N沉降 天然常绿阔叶林 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量的响应,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通过野外原位试验,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系统测定对照(CK,0g/(m^2·a))、低氮(L,5g/(m^2·a))、中氮(M,15g/(m^2·a))和高氮(H,30g/(m^2·a))4个氮沉降水平的土壤呼吸速率,分析土壤呼吸速率与10cm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关系,以及氮沉降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呈单峰型,在夏季较高,冬季较低。模拟氮沉降处理4次后,各氮沉降处理开始表现出对CO_2释放的抑制作用,在夏季抑制作用最明显,且氮沉降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全年L、M和H氮沉降处理的CO_2释放量分别比CK降低6.88%,15.76%和28.17%。模拟氮沉降使得土壤呼吸Q_(10)值减小,CK、L、M和H处理的Q10值分别为2.77,2.60,2.45和2.40,这表明随氮沉降量增大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降低。单因素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与土壤温度相比,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较小。经过连续1年氮沉降后,L、M、H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分别比CK降低9.65%,14.51%,25.47%和11.40%,19.51%,23.31%,且均与CK差异显著。【结论】在氮沉降持续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氮沉降使得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向大气中排放的CO_2量减少。 向元彬 黄从德 胡庭兴 涂利华 周世兴 肖永翔 高保丹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氮沉降 土壤呼吸 密度调控对刺竹子叶片氮、磷养分特征和竹笋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22年 密度调控对于维持林木养分平衡和提高林地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6月到2019年10月,以四川盆地南缘古蔺县刺竹子(Chimonobambusa pachystachys)纯林为对象,研究了5种密度调控(CK:10万株·hm;D1:4万株·hm;D2:5万株·hm;D3:6万株·hm-2;D4:7万株·hm)下刺竹子叶片氮、磷养分特征和竹笋产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处理下刺竹子叶片氮磷比均大于16,表明刺竹子生长易受到磷限制。D1和D2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氮含量;D3和D4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磷含量,显著降低了叶片氮磷比,缓解了磷限制。D3处理显著提高了刺竹子笋产量,增幅为21.60%,笋产量为3690.05 kg·hm·a。刺竹子笋产量与叶片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说明,研究区刺竹子生长易受到磷素限制,可对竹林适当施磷肥;密度调控显著改变了刺竹子叶片氮、磷养分特征,将研究区立竹密度保留在6万株·hm时,能获得较高的笋产量。 刘雄 蒋璐 朱维宇 周艺琳 牛界 裴俊 周世兴 陈刚 陈刚关键词:密度调控 叶片养分 笋产量 一种测定植物可燃性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植物可燃性的装置及方法,所述燃烧测试桶内部嵌入安装有燃烧内胆,所述燃烧内胆内侧边端均等角度安装有燃烧管道,所述燃烧管道边部均等距开设有火焰孔,所述连接套管内部嵌入连接有燃气管,所述燃气管一端位于燃烧内... 崔兴雷 黄从德 周世兴 何方 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