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呼吸氟喹诺酮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地位被引量:4
- 2012年
- 呼吸氟喹诺酮(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吉米沙星)在过去十年已逐步取代其他抗生素成为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首选药物。本文主要对氟喹诺酮单一疗法治疗CAP的临床效果及其成本效益等进行了综述。该疗法虽与(β-内酰胺+大环内酯)联合疗法的患者存活率相近,但住院时间(LOS)更短(对CAP重症患者或在采用大剂量给药时尤为明显)。呼吸氟喹诺酮是目前乃至今后若干年里临床对付各种肺炎的重要手段。
- 张婷婷刘明亮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
- 7-(3-酰胺基-4-甲肟基-1-哌啶基)氟喹诺酮羧酸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氟喹诺酮羧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它们的抗菌药物组合物。更具体的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喹诺酮抗菌候选物IMB-070593的一系列氨基酸前药,其7-位取代基为3-(取代)酰胺基-4-甲肟...
- 刘明亮张婷婷王明华郭慧元徐川龙吴金韦沈伟艺王哲林勇利陈仕洪
- 文献传递
- 临床研究中的抗生素新药被引量:9
- 2013年
-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不合理用药,致病菌的耐药性逐年增加,已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相对于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新药创制,对已知抗生素结构改造以逐步实现对多药耐药性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控制与治疗更具现实意义。本文对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各类抗生素新药,包括1个氨基糖苷(plazomicin)、2个头孢菌素(头孢吡普,ceftolozane)、4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三唑巴坦/ceftolozane,亚胺培南/MK-7655、avibactam/头孢洛林、avibactam/头孢他啶)、1个单环β-内酰胺(BAL30072)、2个大环内酯(cethromycin,solithromycin)、2个噁唑烷酮(tedizolid phosphate,radezolid)、3个喹诺酮(delafloxacin,奈诺沙星,JNJ-Q2)和2个四环素(omadacycline,TP-434)进行较系统的介绍和综述。
- 张婷婷魏增泉刘明亮
- 关键词:抗生素
- Gremlin1抗体抗肺纤维化的用途
- 本发明属于药学领域,涉及一种治疗肺纤维化的药物,特别涉及抗Gremlin1抗体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肺纤维化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Gremlin1抗体可以应用于肺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有效改善博来霉素(BLM)诱导的小鼠肺...
- 李珂李云炫严业超郭春佚王凤张婷婷赵晨曦
- 一种可靶向降解MYC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靶向降解MYC的化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该化合物进入患者体内后可靶向降解MYC,从而有效抑制淋巴瘤、骨肉瘤等肿瘤细胞及结直肠癌等癌细胞的增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和抗癌效果;该化合物还可以抑制...
- 李珂钱昱臻张婷婷李云炫王凤
- 白血病骨髓微环境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22年
- 骨髓微环境亦称骨髓龛,在造血干细胞维持正常造血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正常生理条件下,骨髓多种细胞相互调控、共同维持造血稳态;特殊病理情况下,骨髓中的细胞种类、比例、功能发生变化进而促发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耐药。白血病不断恶化不仅由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异常所致,同时白血病特有的骨髓微环境诱导细胞间黏附,引发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分泌异常,促发免疫耐受进而加速疾病进展。本综述重点阐述骨髓微环境中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趋化因子受体4等关键促发白血病的信号通路,关注白血病骨髓微环境所致细胞耐药形成机制,展望靶向骨髓微环境治疗白血病、提高患者预后和生存的新策略。
- 杨兆娜王凤张婷婷李平平李珂崔冰
- 关键词:骨髓微环境白血病耐药免疫微环境肿瘤干细胞
- 海洋来源γ-吡喃酮类化合物Asperpyrone A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领域,公开了从真菌发酵产物中获得的结构如式I所示的γ‑吡喃酮类化合物或其药用盐。本发明以3株血液肿瘤细胞株(Namalwa,NALM‑6,Raji)为模型,测定所述的γ‑吡喃酮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
- 陈明华李珂肖同美张婷婷司书毅武京帅苏冰洁陈渝川赵铭暄闫璧滢常珊珊
- 组织蛋白酶A维持肿瘤干细胞性状促进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
- 2024年
-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侵袭性强、复发率高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预后最差的乳腺癌亚型,因此寻找针对TNBC的有效靶向疗法成为当务之急。组织蛋白酶A(cathepsin A,CTSA)是一种酸性丝氨酸羧肽酶,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但是CTSA在TNBC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发现CTSA在TNBC中表达上调,高表达的CTSA与TNBC患者不良预后呈现正相关。实验结果进一步显示,敲低CTSA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克隆形成能力,提高其药物敏感性,抑制TNBC疾病进展。机制研究表明,CTSA通过阻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otein,PML)与其E3泛素连接酶RNF4相互作用,抑制PML蛋白泛素化和降解,进而维持PML核小体(PML nuclear bodies,PML-NBs)结构稳定性。体外结果显示,CTSA抑制剂具有抑制TNBC干细胞性状的治疗效果。综上,本研究表明抑制CTSA促进PML的降解可能作为TNBC的潜在治疗策略。本实验所有动物实验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IMB-20240326D502)。
- 吴洁张婷婷李珂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泛素化
- 海洋来源γ-吡喃酮类化合物Asperpyrone A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领域,公开了从真菌发酵产物中获得的结构如式I所示的γ‑吡喃酮类化合物或其药用盐。本发明以3株血液肿瘤细胞株(Namalwa,NALM‑6,Raji)为模型,测定所述的γ‑吡喃酮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
- 陈明华李珂 肖同美张婷婷司书毅 武京帅 苏冰洁 陈渝川 赵铭暄 闫璧滢常珊珊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黄病毒科肝炎病毒属的单股正链的RNA病毒。丙型肝炎是一种由HCV感染引起的全球性肝脏疾病。该病毒主要通过接触受污染的血液传播,通过感染肝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引起急性和慢性肝脏炎症以及并发症。现有的药物虽然有效,但价格昂贵,并伴有不良的副作用。HCV基因组变异性强,研制丙肝疫苗的难度大,目前还未研发出可预防丙型肝炎的疫苗。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有效的疫苗来预防HCV感染。了解HCV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疾病进展,并可能为开发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揭示可能的新细胞靶点。本文综述了HCV感染,包括病毒学方面的细节,免疫细胞的感染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旨在为日后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张佩佩张婷婷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外周血单核细胞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程序性细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