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明根

作品数:121 被引量:600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5篇切除
  • 64篇腹腔
  • 63篇腹腔镜
  • 49篇手术
  • 37篇切除术
  • 33篇肝切除
  • 27篇胰腺
  • 26篇肿瘤
  • 19篇外科
  • 18篇细胞
  • 18篇肝切除术
  • 12篇胆管
  • 12篇胰岛
  • 11篇细胞癌
  • 11篇机器人手术
  • 10篇胰腺肿瘤
  • 9篇胰岛素
  • 9篇胰岛素瘤
  • 9篇微创
  • 9篇镜检

机构

  • 121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21篇胡明根
  • 102篇刘荣
  • 53篇赵国栋
  • 27篇赵之明
  • 20篇许大彬
  • 20篇黄志强
  • 17篇李成刚
  • 14篇许勇
  • 13篇罗英
  • 12篇张煊
  • 9篇董家鸿
  • 9篇高元兴
  • 9篇王雪飞
  • 8篇唐文博
  • 8篇薛瑞华
  • 8篇赵向前
  • 8篇王刚
  • 7篇汪洋
  • 7篇谭向龙
  • 6篇黄晓强

传媒

  • 28篇中华腔镜外科...
  • 11篇腹腔镜外科杂...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7篇解放军医学院...
  • 6篇军医进修学院...
  • 5篇肝胆外科杂志
  • 5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消化外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3篇2012
  • 2篇2011
  • 17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12篇2007
  • 9篇2006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4月~2007年12月,123例HCC患者在本单位接受腹腔镜肝切除,其中男82例,女41例,平均年龄53.8(31~69)岁。肝功能Child A级89例,ChildB级27例。结果手术方式包括中转开腹肝切除4例(肝静脉出血),完全腹腔镜肝切除93例(规则性切除52例,不规则切除41例),腹腔镜辅助肝切除26例(规则性切除12例,不规则切除10例)。平均手术时间205.5±92.5(115~290)min。出血量100 ml~1500 ml,中位数250 ml。116例患者中21例输血,输血量400 ml~800 ml。切除肝体积最大18 cm×16 cm×12 cm。病灶直径1.8~8(平均4.5±2.7)cm。5例出现少量胆漏,经引流后愈合;8例出现少量腹水(均为肝功能Child B级),经对症治疗消失。1例术中死于肝中静脉出血及气体栓塞。术后平均住院3~15(5.8±1.6)d。术后随访28.1±10.5(4~61)月,复发5例,未发现腹腔及穿刺孔转移。结论LH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是治疗HCC的一种新方法。
胡明根刘荣赵向前董家鸿黄志强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术肝细胞癌
机器人Mayo Ⅲ~Ⅳ级下腔静脉瘤栓手术经验总结(附9例报道)
目的 探讨机器人Mayo Ⅲ~Ⅳ级下腔静脉瘤栓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9例肾肿瘤伴Mayo Ⅲ~Ⅳ级下腔静脉瘤栓患者,其中Ⅲ级瘤栓4例、Ⅳ级瘤栓5例,瘤栓长度为10.4cm(7~14.2...
王保军马鑫李宏召黄庆波刘侃范阳肖苍松胡明根张国栋刘凤永张旭
关键词:机器人肾肿瘤下腔静脉瘤栓
吲哚菁绿在机器人肝脏FNH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总结应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在机器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切除术中荧光显影定位导航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行ICG荧光显影术中导航机器人肝脏FNH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肿瘤大小将患者分为肿瘤<5 cm组和肿瘤≥5 cm组。术前48 h,患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ICG,剂量0.25 mg/kg。术中在机器人荧光模式下实时定位肿瘤边界并联合应用术中超声完成FNH切除术。结果36例患者中,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龄28.7岁。35例完成机器人肿瘤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肿瘤平均直径(5.9±4.4)cm,13例患者肿瘤<5 cm、23例患者肿瘤≥5 cm。机器人手术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12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9 d。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荧光显影术中可实时显示肝脏FNH肿瘤边界,引导外科医师机器人下完整切除肿瘤。
李成刚赵之明胡明根谭向龙张煊周志鹏姜楠贾育泽
关键词:吲哚菁绿机器人手术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切除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附5例报告)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治疗胰体尾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6月~2005年12月我院行LDP5例(保留脾脏1例),平均39.8(31~48)岁。其中胰腺体尾部实性占位2例,囊实性占位3例。结果:手术均在全腹腔镜下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05(95~465)min,平均出血140(50~300)ml。1例发生胰漏,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平均住院9.8(5~18)d。结论:LDP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胰体尾肿瘤安全、可行的方法。
刘荣胡明根周宁新黄晓强黄志强
关键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胰腺肿瘤
复发性肝癌的腹腔镜再切除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复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3年8月至2008年5月,同一手术组完成大约500例肝癌切除手术,其中LH120例。500例患者中,约有100例复发,我们仔细选择6例病例进行了腹腔镜复发性肝癌再切除术,手术适应证评估指标包括肿瘤位置、大小、转移范围、血管侵犯与否以及肝功能状况等。手术方式包括4例局部切除及2例解剖性左外叶切除。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140.8±35.7)min,平均出血量为(283.3±256.3)ml,术后平均住院日为(5.7±1.6)d。结论对于严格选择的病例,LH是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胡明根赵国栋许大彬刘荣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术肝癌术后复发
机器人与开腹肝尾状叶肿瘤切除的对比研究
2025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开腹手术肝尾状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0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机器人和开腹手术的77例肝尾状叶肿瘤患者,男性61例,女性16例,开腹组50例,机器人组27例,平均年龄58.03±9.64岁。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围手术期结局及生存结局等临床资料。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ing match,PSM)平衡基线数据。PSM后开腹组纳入28例,机器人组纳入18例,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及预后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SM后机器人组中位(inter quartile range,IQR)手术时间117.50(107.00,185.00)min,出血量50.00(20.00,100.00)ml,术后住院时间5.00(4.00,6.00)d,无中转开腹,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开腹组中位手术时间180.50(160.75,240.00)min,出血量300.00(100.00,425.00)ml,术后住院时间8.50(7.00,11.00)d,2例患者(7.14%)出现严重腹腔积液,后行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然而,两组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为(29个月vs.31个月,P=0.798),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55个月vs.60个月,P=0.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分析显示,AFP>400μg/L(P=0.008)、肿瘤直径>5 cm(P=0.020)、多发肿瘤(P=0.010)、肿瘤低分化(P=0.009)为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和肿瘤低分化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肝尾状叶切除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开腹手术。在RFS和OS方面,两种手术方式差异不显著。机器人肝尾状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微创的术式。
刘凯刘鹏炯李振琪冯晨曹雨胡明根胡明根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开腹手术预后分析
完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的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分析3例完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操作要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2例患者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130min和15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0ml和450ml,术后住院时间均为5d。1例因术中血管瘤破裂出血而中转开腹,中转开腹前出血量约800ml。3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无出血、胆漏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选择患者、术中细致操作、果断中转开腹,完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涂玉亮胡明根焦华波赵国栋许勇王大东刘荣
关键词:右半肝切除腹腔镜
内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内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为86例患者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半肝切除术11例,右半肝切除术12例,右后叶切除(Ⅵ、Ⅶ段)术14例,肝段切除(Ⅴ、Ⅵ段)术4例,肝左外叶切除术45例,共使用切割闭合器86次,使用钉仓236枚,总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86例均完成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出血,行二次腹腔镜探查止血治疗,1例发生胆漏,予以通畅引流后痊愈出院。结论:切割闭合器在腹腔镜肝切除术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过程,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应用。
许大彬李成刚胡明根赵之明刘荣
关键词:解剖性肝切除术腹腔镜检查
机器人与开腹手术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清扫的对比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与开腹手术在行淋巴结清扫时的围手术期结局、病理特征及淋巴结清扫效果,以评估机器人行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术及淋巴结清扫术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机器人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术并淋巴结清扫组(机器人组,n=42)和开腹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术并淋巴结清扫组(开腹组,n=106),经倾向性匹配消除基线特征中的混杂因素后,比较围手术期指标、病理特征及淋巴结清扫效果。结果经倾向性匹配后机器人组纳入35例,开腹组纳入33例,两组间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匹配后组间比较显示,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165.00 min vs.190.00 min,Z=-2.33,P=0.020);机器人组展现出更少的失血量(50.00 ml vs.200.00 ml,Z=-5.78,P<0.001);更短的引流管留置时间(5.00 d vs.8.00 d,Z=-4.40,P<0.001);更短的术后住院时间(7.00 d vs.11.00 d,Z=-4.75,P<0.001)。两组间的肝门阻断次数(P=0.603)、肝门阻断时间(P=0.51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0,P=0.663);在病理特征方面,两组间的肿瘤数量、分化程度、脉管癌栓、卫星结节、神经侵犯、微血管癌栓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效果方面,两组在检出淋巴结总数(4.00个vs.5.00个;Z=-1.19,P=0.236)及淋巴结阳性数量方面(1.00个vs.1.00个,Z=-0.89,P=0.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器人行淋巴结清扫可以在损伤更小的情况下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清扫效果。
刘博源张柯迪陈嘉瑞胡明根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清扫术机器人手术
Ⅹ型胶原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胰腺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Ⅹ型胶原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胰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2016年11月-2017年5月的20例胰腺癌手术切除组织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Ⅹ型胶原蛋白α1链(collagen type X alpha 1 chain,COL10A1)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组织芯片中的63例胰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OL10A1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COL10A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胰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COL10A1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11.5±4.9vs2.0±0.9,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中COL10A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58.7%vs23.8%,P<0.01)。COL10A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和组织分化程度不相关(P均>0.05),COL10A1的高表达与T分期较高(P=0.001)、N分期较高(P=0.014)相关,并且胰腺癌患者较差的预后相关(P<0.001)。结论COL10A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COL10A1在胰腺癌中表达上调,且与胰腺癌患者较差的预后相关。
陈况柳俨哲王子政王瑨张雪倩经纬胡明根
关键词:胰腺癌预后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