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鋆
- 作品数:1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去行政化:基层检察院主任检察官制度的实践探索
- 2015年
- 基层检察院办案模式的改革是当前检察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基层检察院主任检察官制度的提出,就是为解决检察官在办案中遇到的权责不明确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办案模式改革方案。其中,去行政化是基层检察院办案模式改革的一个总体方向。根据当前我国基层检察院主任检察官制度实施的现实情况,总结在办案模式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将完善主任检察官制度的各项措施具体化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 刘鋆
- 关键词:去行政化
- 跨行政区划检察院组织体制研究
- 在当前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跨行政区划检察院引起了法律实务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在有关于跨行政区划检察院的讨论中,基本上都是在以一种政治性的宏观的角度去评判跨行政区划检察院,而未深入探究在现行的法律体制之下,跨行政区划...
- 刘鋆
- 关键词:内设机构
- 民事公益诉讼中起诉主体顺位设置之检视被引量:3
- 2023年
- 纵观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规范与实践发展,民事公益诉讼中起诉主体顺位设置存在规范不一致、顺位模糊、偏离立法目的等问题。基于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公共利益代表人和法律监督者的角色定位,民事公益诉讼中起诉主体顺位设置不能一味强调检察权行使的谦抑性。应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顺位体系,取消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诉前公告程序,避免对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诉权的不当限制。
- 刘鋆张嘉军
- 关键词: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机关起诉主体
- 论人民法院经费保障模式的定位及其制度构建
- 我国人民法院的传统经费保障模式脱胎于“统收统支-分灶吃饭-分税制”的财税体制变化以及相应之宪政安排。其主张的“分级管理、分级负担”在当今这个对权利保障、权力维护和控制提出更高要求的制度环境中已不成之为科学安排、合理路径。...
- 刘鋆
- 关键词:人民法院财务管理绩效评估
- 论虚假调解的成因及其防范与规制被引量:1
- 2014年
- 近年来,虚假调解这一不良现象悄然兴起,甚至逐步蔓延。虚假调解这一在司法实践中具有普遍性和利益相关性的问题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虚假调解是随着诉讼主体权利不断扩大而产生的一种规避法律强制性规定的产物。防范、规制虚假调解,应提高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法官在主持调解的过程中应提高对于虚假调解的警惕,掌握虚假调解的表现形式,查明案件的基本事实。同时在立法上应当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制虚假调解行为。
- 刘鋆
-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律规制检察监督
- 公证机构签发执行证书制度之检讨被引量:3
- 2022年
- 公证机构签发执行证书的制度尚无直接的“法律”依据,与域外的执行文告制度亦存在重要区别。该制度无法达成其原有的制度目的,盖因公证机构仅有证明权而无调查权、裁判权。在我国执行法院对强制执行开始要件具有审查的权限和职责之情况下,执行证书制度的推行会造成强制执行理论的不协调、执行制度的不统一,并使得强制执行之启动程序复杂化、执行开始要件之审查重复化以及债权人之负担加重化。故为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应当适时废除这一制度,并健全公证机构出具公证书的程序,理顺和完善执行程序中当事人之相关救济程序。
- 刘学在刘鋆
- 关键词:公证机构执行法院
- 开发区管委会法律地位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我国的国家开发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验区和试水区,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其管理体制具有过渡性特点。我国开发区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并形成了适用于不同区域的各具特色的管理体制。但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其法律地位的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发区经济的发展,使得开发区综合改革的功能出现了异化。如何准确界定开发区管委会性质,构建可促进开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管理体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将开发区管委会定位为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继续强化开发区的综合体制改革,保持开发区的体制优势。
- 刘鋆
- 关键词:开发区管委会法律地位
- 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的探索与展望
- 2015年
- 基层检察院的内设机构改革是保障基层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重要环节。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改革和调整是当前我国基层检察院机制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传统的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存在着不符合检察职权运行规律、内设机构职能重叠、受行政化思维影响过多等问题。分析当前传统的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比较当前各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的模式,坚持在基层检察院内部推行"大部制",以深入推进检察事业改革,促进中国特色检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 刘鋆
-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检察职权
- 论刑事诉讼目的与刑事诉讼结构的关系
- 2015年
- 刑事诉讼目的和刑事诉讼结构是研究刑事诉讼法学的其他理论问题的出发点和关键。国家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我国的刑事诉讼构造理论的研究现状,研究刑事诉讼结构,也不能离开决定结构的刑事诉讼目的。刑事诉讼目的与刑事诉讼结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研究二者的相互关系,即研究刑事诉讼目的对于刑事诉讼结构的影响,刑事诉讼结构对于刑事诉讼目的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刑事诉讼整体的影响。
- 刘鋆
- 关键词:刑事诉讼刑事诉讼目的刑事诉讼结构
- 变更判决之诉的司法考量因素
- 2022年
- 我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第21条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218条、第248条对定期金给付、定期金调整事由起诉与既判力基准时的规定不足以构建完整的变更判决之诉制度。由于缺乏统一的司法规则对变更判决之诉进行规制,法院在具体案件的审判中难以识别变更判决之诉。变更判决之诉的理论论证与适用规则应充分对接、统合民事实体法与民事程序法的规定。为统一司法尺度,应着重关注变更判决之诉的适用条件的设置问题。变更判决之诉的适用条件应为原裁判中应包含法官的主观预测、前诉确定裁判内容尚未完全实现、基准时后发生“新的事实”以及依原确定判决结果将显失公平。
- 刘鋆
- 关键词:既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