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漆红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1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四联疗法
  • 2篇枸橼酸铋
  • 2篇螺杆菌
  • 2篇雷贝拉唑
  • 2篇雷尼替丁
  • 2篇雷尼替丁枸橼...
  • 1篇阳性
  • 1篇阳性十二指肠...
  • 1篇治疗幽门螺杆...
  • 1篇十二指肠
  • 1篇十二指肠溃疡
  • 1篇十二指肠球
  • 1篇十二指肠球部
  • 1篇十二指肠球部...
  • 1篇通气
  • 1篇清醒
  • 1篇清醒患者
  • 1篇球部

机构

  • 3篇遂宁市中心医...
  • 2篇南部县人民医...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漆红
  • 2篇何明顺
  • 2篇李志
  • 1篇聂晓琴
  • 1篇赵晓梅
  • 1篇刘玉兰

传媒

  • 2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观察含雷贝拉唑的四联4日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效果及其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10mg/次,雷尼替丁枸橼酸铋(RBC)350mg/次,阿莫西林1000mg/次,呋喃唑酮100mg/次,均2次/d,共4d。对照组1:2服奥美拉唑20mg/次,阿莫西林1000mg/次,克拉霉素500mg/次,均2次/d,共7d。抗Hp治疗后继续服用雷贝拉唑10mg/次或奥美拉唑20mg/次,1次/d,疗程2周。观察治疗后4~6周时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及随访半年、1年时的溃疡复发率和Hp再感染率。结果治疗后4—6周,治疗组和对照组渍疡愈合率分剐为98.2%和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分别为96.4%和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半年溃疡复发率分剐为3.8%和15.7%,随访1年分别为5.9%和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Hp再感染率分别为7.5%和21.6%,随访1年分别为11.8%和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雷贝拉唑和RBC的四联4日疗法是一种短程、高效、安全的根除Hp和促进溃疡愈合的方法。
何明顺漆红李志
关键词:雷贝拉唑雷尼替丁枸橼酸铋十二指肠溃疡
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不同管饲法致胃肠道反应的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机械通气清醒患者用持续管饲法和间歇管饲法给予肠内营养致胃肠道反应的差异,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管饲方式。方法将108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间歇管饲组58例)和对照组(持续管饲组50例),比较这两种管饲方式引起的呕吐、返流、腹胀、腹泻的发生情况以及病人的饥饿感。资料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中呕吐、返流和腹泻发生率及饥饿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的清醒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宜采用间歇管饲法,它能减少病人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更合乎病人的生理需要。
赵晓梅刘玉兰聂晓琴漆红
关键词: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胃肠道反应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四联方案4日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12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四联方案)和对照组(三联方案)各60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10 mg、雷尼替丁枸橼酸铋(RBC)350 mg、阿莫西林1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d,共4d。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d,共7d。活动期溃疡抗HP治疗后继续服用雷贝拉唑10 mg,1次/d,疗程2周。观察HP根除率、活动期溃疡和糜烂性胃窦炎的愈合率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按治疗意向(ITT)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83.33%、71.67%,按完成随访病例(PP)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94.55%、77.78%(P<0.05);两组对活动期溃疡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糜烂性胃窦炎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8.33%、11.67%(P>0.05)。结论雷贝拉唑与RBC四联4日疗法是一种短程、高效、安全的根除HP的方法,值得进一步试用。
何明顺漆红李志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雷贝拉唑雷尼替丁枸橼酸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