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风 作品数:36 被引量:43 H指数:3 供职机构: 解放军第210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肿瘤细胞图像分析及DNA含量测定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2009年 张劲风 左中 王珏 王晨 冯亮 唐凤仙关键词:DNA含量测定 卵巢肿瘤 原发性肝癌内HBV DNA及HBAg的分布与意义 1993年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及双标记技术,对44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癌旁肝组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DNA及其表达产物X抗原、核心抗原检测。癌组织中HBV DNA、HBxA、HBcAg检出率分别为70.5%、65.9%及20.5%;癌旁组织依次为76.5%、76.5%、29.4%。HBV DNA及HBxAg主要位于肝细胞浆中,在HBc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高于HBcAg阴性组(P<0.05)。9例枯否细胞胞浆有HBxAg检出。HBV DNA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检出有“伴随现象”。HBcAg多位于核内,部分为核浆型,且总是伴随HBV DNA和(或)HBxAg检出,无一例单独检出HBcAg者。此外,HBxAg可由肝内游离型HBV DNA所表达;肝内核型或浆型HBc Ag均可反映HBV的复制。因此,肝内HBxAg的检测可作为HBV感染的灵敏指标之一,进一步证实HBV感染与HCC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韩慧霞 王文亮 王春杰 张劲风关键词:原发性 癌旁组织 HBV HBXAG 原位分子杂交 人肝癌石蜡切片N-ras,C-myc癌基因的表达 1992年 为了探讨癌基因在人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用生物素标记的N-ras,C一myc癌基因探针,在21例肝癌石蜡切片上进行了原位分子杂交,并进行光镜组织学观察。 张劲风 刘彦仿 苏勤关键词:癌基因 原位分子杂交 人黑色素瘤细胞系中MTS_1/p16CDK_4基因的突变 1999年 目的 探讨MTS1/p16CDK4基因在人肿瘤细胞中的突变及意义。 方法 采用PCRSSCP方法和基因序列测定技术对人黑色素瘤细胞系Bowes、Hela细胞和正常人肺细胞HFL中p16基因exon2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Bowes细胞和Hela细胞中p16基因exon2扩增的单链DNA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泳动加快,表明其DNA顺序存在单链构象改变。核酸序列测定证实第341号核苷酸发生T→C的颠换。 结论 p16基因的突变导致其编码蛋白质异常,引起细胞异常增殖。p16基因的突变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张劲风 韩素文 贺晓慧 王秉仪 陈广祥 赵先碧 李庆关键词:黑色素瘤 点突变 肿瘤抑制基因 核酸序列分析 单链构象 肝硬变及肝癌癌旁肝组织中小多角肝细胞性质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 1997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60例HCC、癌旁肝组织和47例肝硬变组织中HBxAg和IGFⅡ表达进行实验观察,以探讨小多角肝细胞(SPLC)的性质。结果显示,在癌旁肝和肝硬变的SPLC中HBxAg和IGF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14%和6667%,其中HBxAg阳性的SPLC中IGFⅡ阳性率为8214%,而HBxAg阴性的SPLC中IGFⅡ阳性率为3200%。IGFⅡ在HBxAg阳性的SPL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BxAg阴性SPLC组(P<005)。结果表明,SPLC为癌旁肝和肝硬变等病变肝组织中一种幼稚的肝细胞成分,具有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分化潜能,其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可能与肝细胞再生。 张劲风 贺晓慧 贺晓慧 刘彦仿关键词:肝硬变 肝肿瘤 癌旁肝组织 肾盂淋巴上皮瘤样癌的病理诊断(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肾盂的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肾盂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形态类似于鼻咽部淋巴上皮瘤样癌;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7阳性,CK20阴性,CEA呈灶状阳性,EBV阴性。结论肾盂淋巴上皮瘤样癌是极罕见的肿瘤,预后较好,类似于鼻咽部淋巴上皮瘤样癌的典型组织学形态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左中 冯亮 王珏 张劲风 唐凤仙 王晨关键词:肾盂 淋巴上皮瘤样癌 EBV 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122例远期疗效观察 2001年 张新娅 张劲风关键词:胺碘酮 心律失常 疗效 阵发性房颤 PAE Zuska病一例 2013年 Zuska病(乳腺乳晕下脓肿)较少见,国内仅薛宁和阚秀在《诊断病理学杂志》报道1例。外科专著及期刊未见报道,外科医师对其知之甚少。国外文献又称其为输乳管瘘,由于对其缺乏认知,常常导致误诊误治,甚至实施了不必要的乳腺切除术。最近我们收治1例,报道如下。 高建军 李明霞 左中 张劲风关键词:乳腺切除术 外科医师 病理学杂志 误诊误治 乳管瘘 肝细胞癌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的关系 1996年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肝细胞癌的发生是多步骤,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肝癌组织中多种癌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肝癌发生关系密切。已报道,至少有7种癌基因参与了肝细胞癌的恶性转化过程;即IGF-2、C-myc、N-ras、p53、C-fos,C-ets-2和C-fms。上述癌基因的激活因素和过程则是复杂多变的,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作用。本文仅就肝细胞癌与IGF-2和HBV的关系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张劲风 刘彦仿关键词:肝细胞癌 胰岛素样 乙型肝炎病毒 抗原 外阴白斑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和意义探讨 被引量:2 1994年 采用多克隆RK1抗体和单克隆K(27)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了74例女阴白斑在不同病变的表达方式。研究结果表明,K(27)可作为角化或正在角化细胞的标志物。应用K(27)单克隆抗体,外阴白斑CK异常均发生在疾病不同类型的细胞增殖状态,提示角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与引起角朊细胞的高度增生因素有关。用K(27)单克隆抗体,有助于增生病变与萎缩病变及良性与恶性病变的区别。 余春艳 关鹏举 谢德豪 苏勤 张劲风关键词:外阴白斑 细胞 角蛋白 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