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X线
  • 4篇螺旋CT
  • 3篇腰椎
  • 3篇CT
  • 3篇MRI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食管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弥散
  • 2篇扩散
  • 2篇扩散加权
  • 2篇甲状腺
  • 2篇核磁共振
  • 2篇后处理
  • 2篇后处理技术
  • 2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21篇四川省中西医...
  • 12篇成都市第七人...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21篇陈馨
  • 12篇莫云海
  • 9篇周礼平
  • 8篇冉隆富
  • 5篇谈嘉祺
  • 4篇杜涛明
  • 4篇程培
  • 3篇段春华
  • 3篇蒋晓兰
  • 2篇张瑞
  • 2篇卢意
  • 1篇袁蓉
  • 1篇范杰
  • 1篇陈培
  • 1篇刘煜炜
  • 1篇周映华
  • 1篇李娜
  • 1篇文菊
  • 1篇陈光文

传媒

  • 6篇现代临床医学
  • 3篇医学信息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中国CT和M...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智能科学与技...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伤性颈椎脊髓损伤临床MRI表现及预后分析
2023年
探究外伤性颈椎脊髓损伤临床MRI表现及预后。方法 选取2020.1~2022.8收入外伤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总计40例展开MRI检查,分析预后。结果 40例中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分别为42.50%、30.00%、27.50%。慢性期无死亡病例,亚急性期、急性期死亡病例分别为1例、4例。32例不完全瘫痪中10例(25.00%)合并中央脊髓综合征,8例患者完全瘫痪。结论 外伤性颈椎脊髓患者诊断过程中展开MRI后,能依据获得图像表现明确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损伤程度,对患者后续治疗开展与预后评估提供合理依据,整体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陈馨周礼平
关键词:预后核磁共振
低剂量胸部CT联合smooth算法重组对冠状动脉钙化的评估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胸部CT联合smooth算法重组对冠状动脉钙化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冠状动脉钙化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开展心电门控CT平扫(ECG-gated CT)和非门控胸部低剂量CT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并将其设为A组和B组,其中B组每个患者图像都分别采用smooth、standard、sharp三种算法重组,再依次设为B1组、B2组、B3组。比较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四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背景噪声、整体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以及A、B1、B2、B3组图像质量的主观和客观指标情况和A、B组CT辐射剂量情况。结果两位放射科医师对A组、B1组、B2组、B3组背景噪声评分结果ICC分别为0.779、0.775、0.752、0.772,对整体图像质量评分结果ICC分别为0.854、0.856、0.873、0.810;B1组背景噪声、整体图像质量评分与A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B2组和B3组与A组背景噪声、整体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与A组相比较,B1、B2、B3组噪声值均较高(P<0.05),且B1组噪声值均小于B2、B3组(P<0.05);与A组相比较,B1、B2、B3组CNR、SNR值较低(P<0.05),且B1组CNR、SNR值均大于B2、B3组(P<0.05);与A组相比较,B组CTDlvol、DLP、ED剂量均较低(P<0.05)。结论将低剂量胸部CT扫描配合smooth算法重组应用于冠状动脉钙化的评估中,可获得较高的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使用。
王淑颖陈馨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
基于MRI与深度学习算法对腰椎间盘髓核退变的智能鉴别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2025年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成像(MRI)与U-Net深度学习模型,构建腰椎间盘髓核退变的智能鉴别系统,并评估其辅助诊断的临床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2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将其作为训练集,采用U-Net模型进行训练。通过数据预处理(包括图像归一化、弹性变形增强)构建智能鉴别系统;另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至2024年8月本院收治的123例LDH患者,将其作为验证集,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智能鉴别系统与影像医师的诊断效能。结果: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节段等基线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智能系统鉴别腰椎间盘髓核退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49%、100.00%、96.75%,高于影像医师的89.47%、88.89%、89.43%。智能系统与金标准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801),优于影像医师(Kappa值为0.501)。结论:基于MRI与U-Net模型的智能鉴别系统可显著提升腰椎间盘髓核退变的诊断灵敏度与一致性,为临床快速筛查提供了高效工具。
何林任义财李旭雪陈馨陈兵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腰椎间盘突出症人工智能
MSCT引导下肺部肿块穿刺的有效性探讨
2014年
目的:研究MSCT引导下经皮肺穿的优势与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近5年75例患有肺部肿块的患者,常规MSCT容积扫描,25例行增强扫描。术前通过MSCT后处理软件,对病灶形态、范围、密度、强化特点及周围组织毗邻关系逐一分析,术后常规病检。结果:65例穿刺成功,5例穿刺失败,5例经后处理图像分析及增强扫描后放弃穿刺。明确恶性病灶56例,良性病灶9例。发生大量气胸2例、少-中量气胸4例;肺内出血3例;咯血2例;皮下气肿6例;血胸2例。结论:术前MSCT容积扫描后通过各种成像技术的不同方位显示病变,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准确性,减少并发症,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简单的诊断方法,可作为肺内肿块的常规检查。
莫云海冉隆富杜涛明程培陈馨
关键词:肺部肿块穿刺
CT、MRI对胆囊癌转移途径的评价与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及其转移途径的CT、MRI表现,评价CT结合MRI诊断胆囊癌转移途径的优势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胆囊癌并伴有转移的患者,将其CT、MRI表现总结分析,研究两者相结合对胆囊癌转移途径的诊断价值。结果:胆囊癌转移途径主要分为直接侵犯、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胆管内转移及腹腔内种植转移。CT、MRI的结合应用对其原发灶及转移灶的诊断有极高的准确性。结论:CT、MRI相结合能较为准确地对原发灶及转移灶进行诊断及分型,并能准确地描述和评价胆囊癌的扩散程度及浸润范围。
莫云海陈馨杜涛明程培冉隆富
关键词:CTMRI胆囊癌
垂体瘤与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MRI鉴别诊断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垂体瘤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致垂体增生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为两者治疗前作出准确的诊断。方法:对术中已确诊垂体瘤46例及治疗后确诊甲减致垂体增生15例的MRI影像表现回顾性分析。结果:两者均可表现为垂体的增大,可呈球形甚至结节性。垂体瘤常侵袭附近组织结构,且因其血供差而易发生囊变、出血和坏死,MRI上呈混杂信号影;甲减所致垂体增生MRI表现为垂体前叶体积增大,信号均匀,呈等T1信号,其上缘呈对称性隆起,形态呈钟形,增强后扫描垂体明显均匀强化。结论:两者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影像表现,通过MRI、治疗性诊断及实验室检查大部分病例可明确诊断。
莫云海陈馨袁蓉陈培范杰冉隆富
关键词:垂体瘤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增生MRI
常见鼻副窦病变的CT诊断与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常见鼻副窦病变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增进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提高鼻窦内镜手术的疗效,降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10例常见鼻副窦病变的影像学资料。结果:一般炎性病变45例,为窦腔内密度较均匀软组织影;单纯性鼻息肉17例,鼻息肉伴黏液潴留囊肿19例,呈球形肿物,边缘光滑;真菌性鼻窦炎12例,表现为窦腔内不均匀软组织影,可见斑片状或破棉絮样高密度影,多呈中央性分布,3例伴上颌裂孔区域的骨质破坏;肿瘤17例,为窦腔内膨胀性生长块影伴窦壁不同程度骨质破坏。结论:CT是诊断鼻副窦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清楚地显示病灶以及受累的程度、范围,为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莫云海冉隆富周映华卢意陈馨
关键词:常见病变鼻副窦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肺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2
2016年
目的探究对肺栓塞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某院接收的40例被疑诊为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并以溶栓治疗效果以及多种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CT检查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肺叶动脉显示数198支、栓塞数为69支,栓塞率为34.84%,肺段动脉显示数为639支,栓塞数为258支,栓塞率为40.38%,主肺动脉显示数为76支,栓塞数为18支,栓塞率为23.68%,亚段动脉显示数为1934支,栓塞数为92支,栓塞率为4.76%,其他分支动脉显示数为4587支,栓塞数为40支,栓塞率为0.87%;40例被疑诊为肺栓塞患者由多种检查结果最后被明确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40例,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检查出肺栓塞37例,3例漏诊。CT敏感度为92.5%。结论在肺栓塞患者中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扫描其肺动脉与其分支,显示结果清晰,且肺动脉栓塞诊断特异性与敏感性较高,与动脉造影技术相比对患者机体无创伤性,临床上可当做肺栓塞影像学检查的首选。
莫云海冉隆富杜涛明程培陈馨
关键词:肺栓塞螺旋CT
螺旋CT对食管癌继发食管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螺旋CT对食管癌继发食管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食管癌继发食管瘘患者的螺旋CT和食管造影加胸片资料,重点观察瘘口、纵隔内积气积液、气胸、胸腔积液、肺炎及支气管、胸膜腔出现对比剂等征象。将螺旋CT与食管造影和胸片比较。结果螺旋CT和食管造影加胸片发现瘘口、纵隔积气积液、气胸、胸腔积液、肺炎及支气管、胸膜腔出现对比剂分别为19/23、7/0、3/3、25/25、24/24、24/16。食道造影未发现瘘口的4例患者中,3例漏诊,而螺旋CT发现纵隔积气、积液;螺旋CT未发现瘘口的8例患者中,均由其它征象提示诊断,4例由食管造影发现瘘口。螺旋CT在发现纵隔积气积液、支气管和胸膜腔对比剂及肺炎的范围方面明显优于食管造影加胸片。结论螺旋CT能够很好显示食管癌继发食管瘘引起的管外病变。对一些症状、体征不典型的患者,螺旋CT表现可能是唯一的诊断依据,但对瘘口的显示不如食管造影。
陈光文陈馨周礼平谈嘉祺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瘘吻合口螺旋CT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收集本院80例临床拟诊阑尾炎患者,术前均采用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用adw4.6后处理工作站中后处理技术对图像重建,观察阑尾的形态、大小、位置及毗邻结构,评估其炎性浸润程度及范围,了解有无并发症。结果:其中76例阑尾不同程度增粗、水肿,周围少许渗出影;58例阑尾周围明显炎性渗出灶,相邻脂肪间隙模糊;18例阑尾内粪石嵌顿;16例阑尾周围脓肿形成;9例阑尾粪石嵌顿并脓肿形成;8例阑尾穿孔;3例阑尾脓肿并粘连性肠梗阻形成。3例右侧附件囊性病灶伴感染;1例低位肠梗阻。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前评估,多层螺旋CT的后处理技术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方式,可多平面、多方位观察病灶,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及手术入路提供明确依据。
陈馨周礼平
关键词:阑尾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