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华
- 作品数:10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简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肌电图刺激电极一次性护套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肌电图刺激电极一次性护套,包括护套,所述护套的前表面设有开口,所述护套的后表面设有第一贴片;扩张机构,所述扩张机构包括弹力环,且弹力环与开口连接,所述弹力环的上表面设置有手指环,所述手指环的下表面位于弹力...
- 严华
- 血脂水平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探究血脂水平对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简阳市人民医院LAA型脑梗死患者115例,均行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采用超声检查评估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并将其分为稳定组(n=68,无斑块+稳定斑块)和不稳定组(n=47,不稳定斑块)。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血脂水平,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脂指标对斑块稳定性的预测效能。结果不稳定组TC、LDL-C均高于稳定组(P<0.05),HDL-C低于稳定组(P<0.05)。不稳定组年龄、吸烟史占比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高于不稳定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OR=5.298,95%CI:2.960~9.482)、HDL-C(OR=0.194,95%CI:0.091~0.411)、hs-CRP(OR=4.635,95%CI:1.624~13.226)、HbA_(1)c(OR=2.474,95%CI:1.207~5.069)、Hcy(OR=4.281,95%CI:1.853~9.885)是影响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LDL-C、HDL-C及二者联合预测斑块稳定性的灵敏度分别为72.30%、74.50%、91.50%,特异度分别为77.90%、66.20%、64.7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783、0.890(P<0.05)。结论LDL-C、HDL-C是LAA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检测LDL-C、HDL-C水平可较好地预测患者斑块稳定性。
- 严华龚柳盛汪婷婷林燕
- 关键词:斑块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血脂ROC曲线LOGISTIC模型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倒,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对照组加用胞磷胆碱钠,治疗前、治疗后7d及14d检测患者血清SOD、MDA水平,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SOD活力较治疗前明显增强,MDA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可有效保护机体SOD活性,降低血清MDA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 严华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 基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外周血NLR、PLR水平构建预测其并发心源性脑梗死的列线图模型
- 2025年
-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预测其并发心源性脑梗死(CC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260例NVAF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随访1年CCI发生情况分为单纯NVAF组、并发CCI组。统计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NLR、PLR,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NVAF患者外周血NLR、PLR与其并发CCI的关系;应用R(R4.1.0)软件包及rms程序包,建立外周血NLR、PLR水平预测NVAF患者并发CCI的列线图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列线图预测NVAF患者并发CCI的价值。结果260例NVAF患者,72 h内并发CCI 63例,发生率为24.23%。并发CCI组CHADS2评分及PLT、NC、PLR、NLR水平高于单纯NVAF组,LVEF、LYM水平低于单纯NVAF组,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吸烟患者占比高于单纯NVAF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ADS2评分高、合并高血压、吸烟、PLR、NLR高水平是NVAF患者并发CCI的危险因素(OR>1,P<0.05),LVEF高水平是NVAF患者并发CCI的保护因素(OR<1,P<0.05);列线图内部验证C-index值0.978,绘制ROC曲线检验列线图预测NVAF患者并发CCI的价值,AUC为0.982(95%CI 0.964~1.000),敏感度0.919,特异度0.980,约登指数0.899。结论基于NVAF患者外周血NLR、PLR水平构建列线图能够有效预测患者CCI发生风险。
- 严华林燕龚清平龚柳盛
-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心源性脑梗死列线图
-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接收的脑梗死患者80例,将其平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丹红注射液及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付钟程明礼陈艳龚柳盛严华
- 关键词:脑梗死依达拉奉疗效
- 伴脑脊液蛋白显著增高的腓骨肌萎缩症1例并文献复习
- 2009年
- 严华曾艳张世洪
- 关键词:腓骨肌萎缩症脑脊液蛋白文献复习神经系统查体大小便障碍行走无力
- 运动-认知双重任务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合并肌少症患者的认知及下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 通过对老年脑卒中合并肌少症患者进行运动-认知双重任务训练,观察其对患者平衡及移动能力、肌肉力量及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脑卒中合并肌少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以抗阻训练为主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运动-认知双重任务训练。训练前及12周后,所有患者进行计时起立-行走(TUG)、双任务TUG测试,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POMA)评价平衡及移动能力,握力、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与成套简短肌肉功能测试(SPPB)评估肌肉力量及功能,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连线测验(TMT)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TUG及双任务TUG低于对照组(P<0.05),POMA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握力、ASMI及SPP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CA高于对照组,TMT及AD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动-认知双重任务训练联合以抗阻训练为主的康复训练能使老年脑卒中合并肌少症患者的平衡及移动能力有更好地提高,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更有优势。
- 严华
- 关键词:脑卒中老年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入院时及溶栓后24h、7d、14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结果:溶栓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8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1例和恶化1例,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3例和恶化2例,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发生率14.29%,与对照组的20.0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尿激酶,但未增加出血风险。
- 罗怡严华
-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
- 经基因确诊的一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 2009年
- 张树山严华聂忠宇曾艳
- 关键词: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进行性双下肢无力双上肢无力步态异常
- 谷红注射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恢复、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24年
- 目的探讨谷红注射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恢复、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栓素-A2(TX-A2)、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变化,比较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接受治疗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给与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与尼麦角林治疗,观察组给与谷红注射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治疗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Barthel指数量表(BI)]、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栓素-A2(TX-A2)、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液流变学变化(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比较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管内皮因子(VEGF、ET-1、NO、TX-A2)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
- 严华汪婷婷龚柳盛程明礼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谷红注射液尼麦角林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