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红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5篇2型糖尿
  • 5篇2型糖尿病
  • 3篇代谢
  • 3篇脂代谢
  • 3篇肥胖
  • 2篇代谢紊乱
  • 2篇调脂
  • 2篇调脂治疗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脂代谢紊乱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肥胖症
  • 2篇2型糖尿病患...
  • 2篇病患
  • 1篇代谢异常
  • 1篇多囊
  • 1篇多囊卵巢

机构

  • 8篇成都市温江区...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8篇王小红
  • 3篇周仕龙
  • 2篇陈德才
  • 1篇王攀
  • 1篇姚秋生
  • 1篇贺奕

传媒

  • 3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司美格鲁肽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1例
2024年
回顾性分析1例在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合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诊疗过程。患者为30岁女性,因“发现月经不规则17年,血糖升高2年余”入院。患者17年前因月经不规则反复于当地医院就诊,先后予以中药、黄体酮、达因-35等药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未进一步诊治。2余年前,患者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测随机血糖12 mmol/L,当地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以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50 mg∶850 mg)1片,2次/d治疗,血糖控制可。1余年前,院外肾上腺CT示:双侧肾上腺内外侧枝增粗,查17羟孕酮、皮质醇明显下降,孕酮、11去氧皮质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结合基因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7α-羟化酶缺陷症非经典型(CAH-17OHD),复合杂合突变。加用地塞米松750μg,每日睡前口服1次治疗,3个月后调整为地塞米松375μg,每日睡前1次口服。半年前,患者自觉乏力、脸变圆,伴有体重增加,血糖控制欠佳,调整方案为司美格鲁肽0.25 mg(1次/周)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850 mg(2次/d),继续地塞米松375μg,睡前1次治疗。随访半年后,糖化血红蛋白降至5.2%,空腹血糖维持在5~6 mmol/L,餐后2 h血糖维持在5~7 mmol/L,体重减轻24 kg,腰围减少15 cm,患者无明显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王小红聂凤芹
关键词:肥胖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利拉鲁肽治疗新诊断的肥胖2型糖尿病1例被引量:2
2022年
回顾性分析1例在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新诊断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利拉鲁肽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最后只用利拉鲁肽序贯治疗最终血糖逆转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26岁女性,因“口干、多饮、多尿1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酮症、代谢综合征”。予以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后,逐步调整为利拉鲁肽0.6 mg、1次/d联合达格列净10 mg、1次/d,二甲双胍0.5 g、3次/d,最终单用利拉鲁肽1.8 mg、1次/d治疗,血糖控制良好,血脂、血尿酸达标,体重及腰围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利拉鲁肽是一种新型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可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
王小红聂凤芹
关键词:肥胖症利拉鲁肽
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对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机制的影响及干预研究
田景伦何书经王攀姚秋生周仕龙王小红
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四川省卫生厅科研项目,NO110116。研究背景: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中国年龄标化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发病率分别为9.7%和15.5%,估算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已经达到9...
关键词: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疾病预防
司美格鲁肽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1例被引量:1
2024年
回顾性分析1例在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转而改用司美格鲁肽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明显缓解、血糖控制良好、体重明显下降、月经基本恢复正常的诊疗过程。患者为27岁的青年女性,因“婚后未避孕未孕2年”就诊,身高166 cm,体重91.7 kg,腰围106 cm,体重指数33.3 kg/m^(2),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明确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2型糖尿病、肥胖症、高雄激素血症,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1 g(2次/d)口服治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丙氨酸转氨酶10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57 U/L,立即停二甲双胍缓释片,改为司美格鲁肽(0.25 mg起始逐渐加量至1 mg后维持该剂量,1次/周)治疗后6个月内随访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在参考范围内,体重下降15 kg,体重指数27.8 kg/m^(2),空腹胰岛素15.75 mU/L、餐后2 h胰岛素42.9 mU/L,糖化血红蛋白5.6%,血脂正常,睾酮正常,肝功能正常,月经基本恢复正常。
王小红姚俊玲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
体质指数(BMI)、体力活动及静息心率与糖尿病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调查分析BMI、体力活动及静息心率与糖尿病患病人群的关系。方法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2017年08月至2020年08月入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423例糖尿病患者实施问卷调查和体征检查,分析BMI、体力活动及静息心率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FPG、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与静息心率水平、BMI、体力活动呈正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2.121)、静息心率过度升高(OR=1.619)、体力活动较少均(OR=0.711)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BMI和静息心率升高、体力活动降低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预防BMI和静息心率的升高,适当增加体力劳动,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尤为重要。
王小红周仁娟胡山虹李宜臻
关键词:BMI静息心率糖尿病
调脂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脂代谢紊乱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目的:大约76%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伴有脂代谢紊乱,4S、HPS、CARDS、ACCORD亚组分析等研究证实调脂治疗能够给T2DM患者带来显著的心血管获益,但是,调脂治疗对T2DM伴脂代谢紊乱患者病理生理机制...
田景伦周仕龙王小红陈德才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
调脂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脂代谢异常患者早期胰岛素分泌改善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调脂治疗对T2DM伴脂代谢异常患者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71例新诊断T2DM伴脂代谢异常患者为治疗组,根据不同血脂水平,予辛伐他汀和(或)非诺贝特治疗12周;另选血脂正常的新诊断T2DM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降糖治疗,且血糖控制均达标。分别在0、6和12周行OGTT,计算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结果治疗后两组ΔI30/ΔG30均有升高的趋势,且治疗组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一定时期内,调脂治疗对新诊断T2DM伴脂代谢异常患者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田景伦周仕龙王小红贺奕陈德才
关键词:糖尿病脂代谢异常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及CRP和IL-6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王小红聂凤芹胡山虹夏美
关键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