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莹
- 作品数:17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汉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门诊患者应用甲砜霉素肠溶片的处方分析
- 目的:了解甲砜霉素在门诊患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门诊处方评价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月份门诊743张"甲砜霉素肠溶片"处方从书写、用药适宜性、处方金额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 赵语魏莹
- 关键词:甲砜霉素处方分析合理用药
- 文献传递
- 我院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变迁的影响因素与AMS干预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系统研究我院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变迁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相关性,通过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有效遏制细菌耐药。方法:以季度为统计时间段,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统计我院2016年1季度至2018年1季度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和抗菌药物DDDs,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分析其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头霉素类抗菌药物DDDs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0.82(P<0.05);与抗菌药物总DDDs呈中度正相关,r=0.72(P<0.05)。肺炎克雷伯菌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DDDs呈高度正相关,r=0.80(P<0.05);与头霉素类及抗菌药物总DDDs呈中度正相关,r分别为0.69、0.71(P<0.05)。通过AMS干预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头霉素类抗菌药物DDDs分别下降43.03%、28.63%,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下降1.98%、3.98%。结论:我院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头霉素类抗菌药物DDDs有相关性,随着DDDs增加耐药率日渐增长,AMS干预使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头霉素类抗菌药物DDDs下降,成效显著,同时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得到有效控制。
- 赵翠红汤利荣魏莹李娟孟庆勇刘星星王盛海汤进
- 关键词: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变迁
-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网络药理学研究
- 2025年
- 目的 探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Batman-TCM数据库,获取药物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获取PSD疾病靶点,通过R语言“Veen”包筛选舒肝解郁胶囊与PSD的共有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采用Cytoscape 3.8软件和Cyto NAC插件逆向筛选,通过最大邻域组件中心性(DMNC)、最大邻域分量(MNC)、最大群体中心性(MCC)算法筛选核心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采用Bioconductor信息网站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MOE软件对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得145种活性成分及575个作用靶点,116个疾病靶点,活性成分-疾病共有靶点27个,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4(IL-4)、神经生长因子(NGF)、肿瘤坏死因子(TNF)、趋化因子配体8(CXCL8)为核心靶点,槲皮素、黄连素、咖啡酸为核心活性成分。GO功能分析获得条目1 687条,包括生物过程1 513条,分子功能112条,细胞组分62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富集到115个信号通路,主要包括IL-17、Toll样受体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舒肝解郁胶囊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16.74 kJ/mol)。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可能通过作用于MMP-9,IL-4,NGF,TNF,CXCL8等核心靶点抑制氧化应激、抗凋亡、抗炎等多条通路协同治疗PSD。
- 魏莹徐守竹刘星星何旭邬东东陈峥付茜
- 关键词:舒肝解郁胶囊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医院获得性肺炎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及其耐药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抽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儿的痰液标本,分离病原微生物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120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儿中,共检出细菌性病原微生物120株,其中肺炎链球菌43株(35.83%),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18.33%),流感嗜血杆菌26株(21.67%),其他细菌29株(24.17%)。43株肺炎链球菌中,对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哌拉西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25.58%(11/43)、20.93%(9/43)、4.65%(2/43)、11.63%(5/43)、65.12%(28/43)、74.42%(32/43)、2.33%(1/43)、6.98%(3/43),其中多重耐药12株,占比27.91%。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病原微生物感染类型多样,肺炎链球菌感染比较常见,具有一定的多药耐药性。
- 王婷陈思航魏莹李娟
- 关键词: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肺炎链球菌多药耐药
- 门诊处方的评价方法
- 目的:了解门诊处方的评价方法,以期规范门诊处方和进行门诊用药的合理性评价。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找出门诊处方的评价方法。结果:对门诊处方的评价,通常有处方书写、用药合理性、药物经济学三种评价方法。结论...
- 赵语魏莹
- 关键词:处方分析合理用药药物经济学
- 文献传递
- 循证药学服务模式在减少铂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循证药学服务模式在减少铂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进行抗肿瘤药物治疗的39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服务;选择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进行铂类抗肿瘤治疗的393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循证药学服务。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药学服务在铂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中的运用可有效降低抗肿瘤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满意度。
- 魏莹汤利荣赵翠红孟庆勇岳丽娟
- 关键词:药学服务抗肿瘤满意度
- 我院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评价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及理论支持。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3月住院患者病历,每月随机抽样100例,填写调查表,采集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剂量、数量、金额、用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诊断等数据,结合临床特点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频率、使用强度、药物利用指数等指标的合理性。结果随机抽样600份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品种选用、用药剂量、使用时机、使用频度、药物利用指数等指标管理水平较高。结论我院产科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较高,但在预防用药疗程上应进一步加强控制。
- 赵翠红王盛海李娟魏莹张小齐
- 关键词:用药指征用药方案药物利用指数
- 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付茜魏莹赵强
- 关键词:康复新液泮托拉唑消化性溃疡
- 利用PDCA循环持续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
- 目的:通过PDCA循环管理工具,持续提高抗菌药物管理水平及临床应用合理性,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目标.
方法:全面综合分析2011-2014年抗菌药物专项指标及临床使用合理性,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利用PD...
- 赵翠红李娟魏莹彭敏王婷
- 关键词:抗菌药物PDCA循环管理
-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脑梗塞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在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56例前循环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将其分为阿替普酶组(发病4.5h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和尿激酶组(发病6.0h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2、24h及7、90d的临床疗效、m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阿替普酶组患者溶栓后2h及7、90d的疗效优于尿激酶组(P<0.05);两组溶栓后24h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患者溶栓后90d预后显著优于尿激酶组(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口腔、牙龈、皮肤黏膜出血及溶栓后再梗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前循环脑梗塞患者的疗效优于尿激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峥罗国刚王康军贺峰张森岭李剑王舰魏莹
- 关键词:阿替普酶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