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咏梅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遂宁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 2篇衰竭
  • 2篇他汀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利钠
  • 2篇利钠肽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脑利钠肽
  • 2篇坏死因子
  • 2篇伐他汀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房颤动患者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机构

  • 4篇遂宁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赵咏梅
  • 3篇邓学军

传媒

  • 2篇华西医学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脑钠肽(BN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将血脂正常的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他汀组(25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他汀组再加用辛伐他汀(20 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均测LVEF,以及BNP、TNF-α、NF-κB活性。结果:BNP、TNF-α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治疗12周后,2组TNF-α、BNP、NFκ-B活性均下降(P<0.05),LVEF升高(P<0.05),且以他汀组变化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LVEF、BNP及降低TNF-α、NF-κB活性。
席海林邓学军赵咏梅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辛伐他汀肿瘤坏死因子-Α脑利钠肽
依那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复发及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复发及对左心房内径(LAD)、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4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3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月后测定LAD、CRP、IL-6水平,并随访6月房颤复发次数。结果:依那普利组房颤复发次数及LAD、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能减少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发,抑制左房重构,降低IL-6及CRP水平。
席海林邓学军赵咏梅
关键词:依那普利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心房颤动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BN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将血脂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他汀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剂、ACEI、或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他汀组再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均测LVEF、血清BNP、TNF-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结果:BNP、TNF-α、NF-κB活性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正相关,治疗12周后,两组TNF-α、BNP、NF-κB活性均下降(P<0.05),LVEF升高(P<0.05),且以他汀组变化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LVEF、降低BNP、TNF-α及NF-κB活性。
席海林邓学军赵咏梅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阿托伐他汀肿瘤坏死因子-Α脑利钠肽
基层医院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探索
2008年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如何安全、有效地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使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方法:对1998年6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施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42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8例中成功420例,术后复发4例,并发房室传导阻滞4例,无气胸、心包填塞、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基层医院在完善必要的设备,培训一支训练有素、配合默契、技术专业化的介入队伍等条件下能够安全、有效地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从而使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席海林赵咏梅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快速型心律失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