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
- 作品数:42 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海南省类鼻疽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及其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类鼻疽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热带人兽共患病.流行区域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间,以澳大利亚北部,泰国东北部以及我国海南、香港、台湾、广东等地区常见.该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经破损皮肤传播,临床表现多样化,有"似百样病"之称,易误诊.主要侵犯人体肺部,造成肺炎、肺脓肿以及肺部空洞,还可引起皮肤、肝脏、脾脏等多器官脓肿,严重者可发展为败血症.目前无有效的疫苗预防,死亡率高,已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列为生物恐怖制剂和I级病原微生物.海南省是我国类鼻疽主要疫源地,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分离率和临床患者数为全国之最.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经济战略位置提升和南海安全军事战略要求,海南与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愈发频繁,人员流动性大,若缺乏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极易引起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的广泛传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加强类鼻疽相关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
- 陈海朱雄郑宵林容黎元莉
- 关键词:人兽共患病类鼻疽疫苗预防分离率海南国际旅游岛
- 三亚地区综合性医院213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基因的检测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三亚市人民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及耐药基因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各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肺炎克雷伯菌,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药敏试验,按照标准纸片扩散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的筛选和确证,依据当年的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读结果,用WHONET 5.6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13株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常见的几种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分离并确认213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标本来源主要是痰、呼吸道分泌物,占78.4%;其次是分泌物标本和中段尿,分别占8.92%和5.2%。对头孢噻肟耐药率最高(98.1%);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2.86%)。213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95株能检测到1个或多个耐药基因,分别为CMY,CTX,TEM,SHV,DHA1和KPC,其检出率分别为6.10%、76.53%、59.62%、76.06%、12.21%和2.82%。结论该院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离自痰、呼吸道分泌物,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应进一步了解该院产ESBLs菌株的耐药基因的分布,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 黎元莉麦珍陈海朱雄李欢黎礼达李康生
-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医院感染
- 构建双质粒系统对ISCR28元件功能的初步研究
- 2025年
- 目的构建一种双质粒系统评估ISCR28元件的功能,初步评估ISCR28转移armA基因的方式。方法比较分析Genbank库里含有完整ISCR28元件序列的基因环境,推测ISCR28转移armA基因的三种可能方式。用无缝克隆技术将三种可移动元件分别引入温度敏感型质粒pKD46中,构建重组质粒(供体),之后与pSTV28(受体)质粒一起导入大肠埃希菌DH5α,构建双质粒系统。引入卡那霉素抗性在42℃条件下培养抑制温敏质粒的复制,使用双抗性平板筛选重组pSTV28质粒的大肠埃希菌。三代基因组测序验证重组质粒的构建和耐药基因的转移情况。通过反向PCR及产物测序检测环状中间体并确定耐药基因转移的最小单元。结果序列分析表明ISCR28是活跃的元件。双质粒系统构建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供体质粒携带armA-ISCR28或ISCR28-armA-ISCR28时,即当armA基因下游的ISCR28完整时,能形成环状中间体,通过测序发现这些环状中间体含有armA和下游的ISCR28,而当供体质粒携带ISCR28-armA-ΔISCR28时,即下游ISCR28不完整时,未能获得环状中间体。结论环状中间体的形成是ISCR28作为转座酶有功能的确切证据。只有armA下游的ISCR28序列完整时,才可介导armA基因和ISCR28序列剪切成环。环状中间体是界定armA基因转移的最小单元,其移动到靶位点序列可能需要整合酶的进一步辅助。本研究首次通过实验证实ISCR28的转座酶功能,填补了ISCR家族元件功能研究的空白。研究成果为解析耐药基因通过可移动元件的传播路径提供了直接证据,对遏制临床耐药菌播散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宿哲弟杜逸瑶袁敏王立程邱小彤徐帅刘志国朱雄李振军
- Carba NP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在院内感染监测中的应用
- 目的:通过对三亚市人民医院某病区分离的三株Carba NP阳性菌株同源性及耐药机制的研究,探讨Carba NP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在院内感染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arba NP法筛检出我院某病区6个月内先后分离的三株产...
- 朱雄袁敏刘佳龚林陈霞禹蕙兰陈海李娟
- 关键词:碳青霉烯酶
- Carba NP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在院内感染监测中的应用
- 目的通过对三亚市人民医院某病区分离的三株Carba NP阳性菌株同源性及耐药机制的研究,探讨Carba NP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在院内感染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axba NP法筛检出我院某病区6个月内先后分离的三株产碳青...
- 朱雄袁敏刘佳龚林陈霞禹蕙兰陈海李娟
- 关键词:碳青霉烯酶
- 文献传递
- 海南省关节炎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莱姆病调查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了解我国海南省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的莱姆病感染状况,并确认海南省是否存在莱姆病人。方法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提供血清542份,均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Fluorescent-Antibody Test,IFA)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对血清标本进行莱姆病抗体检测;并采用巢式PCR法对WB抗体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IFA方法检测血清样本542份,54份阳性,阳性率为9.96%。应用WB法对上述54份IFA阳性血清样本进行检测,12份阳性。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12份WB阳性样本,2份阳性,测序结果表明两份均为B.garinii基因型。结论本研究证实了海南省人群中存在莱姆病。建议当地医生在诊治关节炎和神经性疾病患者时,可以考虑其是否罹患莱姆病。
- 朱雄张琳侯学霞耿震陈海陈婷俞书义郝琴
- 关键词:莱姆病血清标本抗体检测病原学检测
- 不同临床特征胰腺癌患者CA19-9、CA242及CE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究不同临床特征胰腺癌患者血清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242(CA242)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匹配同期体检的70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2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并据其得出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胰腺癌患者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及CE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健康组(P<0.05)。随着病理分期的增加,胰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及CEA的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肿瘤直径≥5 cm的胰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及CEA的水平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P<0.05)。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为96.25%,特异度为74.28%,准确率为86.00%,准确率和敏感度均优于单项检测。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及CEA水平较高,且随着病理分期以及肿瘤直径的增加,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逐渐升高。联合检测CA19-9、CA242及CEA可作为胰腺癌患者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
- 陈婷朱雄陈海蔡庆果王茂泽
- 关键词:胰腺癌病理分期肿瘤直径
- 乙肝病毒传统标志物不同模式与乙肝病毒前S1抗原结果的探讨
- 2007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传统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29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乙肝两对半和前S1抗原测定。结果模式(1)HBsAg(+),HBeAg(+),HBcAb(+),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为56%;(2)HBsAg(+),HBeAb(+),HBcAb(+),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为52.9%。(3)HBsAg(+),HBeAb(+),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为52.8%。(4)HBsAg(+),HBeAg(+),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为54.5%。经x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见的乙肝病毒传统标志物4种模式的前S1抗原阳性率相似。
- 朱雄
- 关键词:乙型肝炎前S1抗原
- 2013-2017年海南省三亚地区气象因素与类鼻疽发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变化对类鼻疽发病的影响,为类鼻疽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海南省三亚地区2013-2017年类鼻疽月平均发病数据进行分析,对可能影响发病的降水量、风速、气温3项研究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收集类鼻疽患者123例,平均年龄51.20岁,41~60岁组患者占53.66%。男性多于女性,占81.30%。临床表现为败血症的79例(64.23%),肺炎64例(52.03%)。7-10月为高峰期,其病例数占全年的66.67%。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类鼻疽发病与平均降水量、风速等均有显著相关(r=0.765,P=0.004;r=0.614,P=0.034),与气温无显著相关性((r=0.358,P=0.25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类鼻疽发病与平均降水量显著相关(P=0.001)。结论三亚地区气候因素是类鼻疽发病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降水量与发病数呈正相关,类鼻疽在降水量大的月份易流行,风速大加速类鼻疽的传播。三亚地区全年气温波动较小,与发病数无显著相关性。
- 朱雄何吕芬匡慧慧李欢李沙陈海郑霄王立程陈如寿
- 关键词:类鼻疽降水量风速气温
- 2023年海南省三亚市疑似肺部感染患者病原体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检测
- 2024年
- 目的应用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mNGS)技术检测疑似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体,评估mNGS筛查病原体的应用价值,提高临床对于肺部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2023年2-9月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疑似肺部感染患者的肺泡灌洗液,采用mNGS与常规微生物综合试验(CMT)方法筛选病原体,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下呼吸道微生物特征。利用Spearman分析病原体每百万序列数(RPM)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在45例患者中,利用mNGS技术,检出41例阳性,单一感染7例,混合感染34例,包括37例细菌、19例真菌、26例病毒、1例肺炎支原体和1例鹦鹉热衣原体阳性;检出46种病原体,包括26种细菌、8种真菌、10种病毒、2种其他病原体。CMT检出23例阳性,单一感染13例,混合感染10例,包括14例细菌、16例真菌和3例病毒阳性。采用mNGS技术分离出的病原体中,细菌检出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0.00%)、纹带棒杆菌(17.78%)、鲍曼不动杆菌(15.56%)、肺炎链球菌(13.33%)、肺炎克雷伯菌(11.11%),真菌和病毒检出率最高的分别是白色念珠菌(24.44%)和人类γ疱疹病毒4型(22.22%)。病原体RPM与炎症因子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mNGS可以初步筛选肺泡灌洗液的病原体,能提高病原体检出率,炎症因子可为评估病原体感染提供参考,但需进一步验证。
- 何吕芬赵光强林于金王彬李沙王立程钟山朱雄
-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