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利东

作品数:13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4篇急性
  • 3篇缺血
  • 3篇急性脑梗死
  • 2篇短暂性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尿激酶
  • 2篇卒中
  • 2篇疗效
  • 2篇纳洛酮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发作
  • 2篇脑卒中
  • 2篇激酶
  • 2篇痴呆
  • 1篇低血糖
  • 1篇低血糖症

机构

  • 13篇佳木斯市中心...

作者

  • 13篇王利东
  • 4篇于淑花
  • 2篇司爱丽
  • 1篇吴盛华
  • 1篇乔春艳
  • 1篇乔艳春
  • 1篇张丽伟

传媒

  • 3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糖尿病新世界
  • 2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丁苯酞对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2015年
目的:研究丁苯酞在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恢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吡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认知状态评分相似,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认知状态均有改善,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丁苯酞在治疗脑梗死后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可以明显的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且治疗安全,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王利东
关键词:丁苯酞认知功能障碍
持续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TIA的临床观察
2008年
目的研究持续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后联合抗血板聚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治疗价值。方法对90例TIA患者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54例,给予尿激酶10Bu+0.85%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点1h,连续静点五组共计5~8h后,续用同对照组:奥托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80mg,口服阿斯匹林100mL21d。两组在年龄、性别、分型每次症状持续时间以及到治疗时发病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对TIA患者用小剂量尿激酶持续静点5~8h治疗是有效的。
司爱丽盖庆义张丽伟乔艳春王利东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短暂性尿激酶溶栓治疗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伴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6年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伴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伴昏迷患者共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给予参照组常规治疗。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脑出血伴昏迷患者总有效率为91.9%,脑血肿量为(18.20±2.35)ml,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伴昏迷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利东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盐酸纳洛酮注射液
糖尿病对脑梗塞发病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探讨糖尿病对脑梗塞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其是否合并有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40例,未合并糖尿病的脑梗塞患者32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脑梗塞病情轻重程度、梗塞灶特点以及预后改善情况等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单独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的40例患者进行血糖分析,观察其血糖值与脑梗塞病情轻重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比较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患者与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患者的梗塞灶特点可见,糖尿病组患者大梗塞灶、多发灶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而对两组患者脑梗塞病情轻重程度进行比较,则糖尿病组患者中,中度和重度梗死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预后改善的比较,糖尿病组无效或者恶化的比例高,各项指标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的40例患者进行血糖分析,可见,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与脑梗塞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即空腹血糖值越高,则脑梗塞病情越严重。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患者相较于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病情严重,预后差,且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血糖值的升高呈正相关,因而在进行脑梗塞治疗的过程中也要给予积极的降糖、降脂治疗,病情稳定之后也需要继续维持血糖、血脂等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王利东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塞发病影响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92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于淑花王利东
关键词:脑卒中
巴曲酶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高龄(≥75岁)急性(6-48h)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7s岁的高龄组和〈75岁的对照组各40例。入院当日巴曲酶10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1h静滴完毕,第3d与第5d均给巴曲酶5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1h静滴完毕。同时辅于脑保护,改善脑供血等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并发症不随年龄增加而增多。结论≥75岁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积极进行降纤治疗,年龄不应作为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进行降纤治疗的标准。
于淑花王利东
关键词:巴曲酶降纤治疗高龄脑梗死
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65例报告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诊断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不辅以任何药物治疗,观察并分析比较。结果有效率95%。结论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起效快、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司爱丽吴盛华乔春艳易春英王利东
关键词:良性位置性眩晕耳石复位法疗效
急性脑梗死经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对TNF-α、Ang-1、VEGF水平、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采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1(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治疗的共计86例A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TNF-α、Ang-1、VEGF水平、神经功能、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93.02%)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F-α、VEGF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1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V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1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颈动脉狭窄占比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1.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13.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经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奥扎格雷联合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TNF-α、Ang-1、VEGF水平及颈动脉狭窄程度,提高神经功能,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张柏扬王利东刘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奥扎格雷肿瘤坏死因子-Α颈动脉狭窄程度
低血糖症误诊为急性脑梗死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于淑花王利东
关键词:低血糖症误诊急性脑梗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iR-132、sFasL及IL-1β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微小RNA-132(miR-132)、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配体(sFasL)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收治的103例AIS患者,根据是否发生VD分为VD组(36例)和非VD组(67例)。统计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两组血清miR-132、sFasL、IL-1β水平。分析血清miR-132、sFasL及IL-1β对AIS患者发生VD的预测价值。结果VD组年龄≥60岁、多发性梗死、基底核梗死患者比例高于非VD组,脑梗死面积>非VD组(P<0.05)。VD组患者血清miR-132水平低于非VD组,而血清sFasL、IL-1β水平高于非VD组(P<0.05)。VD患者血清miR-132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血清sFasL、IL-1β水平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面积、年龄、基底核区梗死、血清miR-132、sFasL及IL-1β水平是AIS患者发生V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miR-132、sFasL、IL-1β及联合检测预测AIS患者发生V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0、0.797、0.824、0.926,联合预测的AUC及敏感性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miR-132、sFasL、IL-1β水平与AIS患者VD的发生有关,miR-132、sFasL联合IL-1β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VD发生风险。
张柏扬步婷婷王利东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痴呆白细胞介素-1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