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联钦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营山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矫治
  • 3篇正畸
  • 2篇牙合
  • 2篇正畸治疗
  • 2篇支抗
  • 2篇上颌
  • 2篇种植支抗
  • 2篇矫治器
  • 1篇导板
  • 1篇牙根
  • 1篇牙根吸收
  • 1篇牙釉质
  • 1篇牙釉质脱矿
  • 1篇硬组织
  • 1篇釉质
  • 1篇釉质脱矿
  • 1篇直丝弓
  • 1篇直丝弓矫治
  • 1篇直丝弓矫治器
  • 1篇上颌前突

机构

  • 5篇营山县人民医...

作者

  • 5篇李联钦
  • 1篇杨曾

传媒

  • 3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平面导板矫治深覆(牙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上颌前牙平面导板在矫治深覆的作用,以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应用平面导板矫治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纯使用固定矫治技术,观察组采用上颌前牙平面导板进行矫治。结果:对照组前牙覆时间6.1±1.2分钟,打开咬颌时间5.2±1.5个月,矫治结束时间18.2±3.9个月。观察组前牙覆合时间5.8±1.2分钟,打开咬时间2.9±1.1个月,矫治结束时间13.9±3.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曲角88.61°±3.61°,治疗后87.99°±4.32°;Z角治疗前72.9°±7.59°,治疗后69.12°±7.56°,颈凸角治疗前85.24°±5.98°,治疗后83.65°±5.73°,下唇缘点到E线治疗前0.05±0.03mm,治疗后0.04±0.02mm,上唇缘点到E线治疗前0.26±0.14mm,治疗后0.26±0.16mm;对照组曲角88.60°±3.60°,治疗后86.72°±4.13°;Z角治疗前73.0°±7.60°,治疗后68.11°±7.34°,颈凸角治疗前85.31°±5.65°,治疗后82.13°±5.21°,下唇缘点到E线治疗前0.06±0.04mm,治疗后0.02±0.01mm,上唇缘点到E线治疗前0.27±0.15mm,治疗后0.26±0.14mm;两组比较只有唇缘点到E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平面导板矫治深覆(牙合)合临床疗效好。
李联钦
关键词:矫治
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38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11月治疗的74例,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进行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观察。结果 7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牙釉质脱矿现象38例,牙釉质脱矿发病率为51.35%,其中男21例,女17例,在74例患者1456颗牙齿中发生釉质脱矿213颗,其中上颌牙740颗,发生釉质脱矿122颗,发生率为16.5%,下颌牙716颗,发生釉质脱矿91颗,发生率为12.7%,总发生率为14.6%。结论正畸固定矫治引起的牙釉质脱矿应引起重视,降低或避免发生。
李联钦
关键词:正畸固定矫治器牙釉质脱矿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需要强支抗的患者15例,共计26枚微型种植体,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5例患者经过9个月的治疗,患者耐受了微型种植体,矫治结束后正畸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差:27.61°±7.10°,上中切牙凸距差4.01mm±1.61mm,磨牙位移371±0.32,均达到了正常的覆牙合、覆盖,面形良好,无感染、无明显不适感。结论:微型种植体能可以作为稳定的骨性正畸支抗,本法治疗口腔正畸操作简单、方便,疗效显着等优点。
李联钦
关键词:牙根吸收种植支抗口腔正畸
微型种植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患者矫治效果及咀嚼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患者矫治效果及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充市营山县人民医院收治上颌前突畸形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外支抗矫治方法,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支抗矫治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头影影像资料、咀嚼功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颌突度(SNA)、上颌中切牙与前颅底相对倾斜度(U1-SN)、颌凸角(NA-PA)、上齿槽座点A至鼻根N与眼耳平面垂直距离(Nv)(A-Nv)、上颌切中相突度(U1-NP)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分别为(150.62±20.12)1bs、(90.56±1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35±14.36)1bs、(80.35±9.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支抗有助于改善上颌前突畸形患者前突面型,提高咀嚼功能。
李联钦杨曾
关键词:上颌前突畸形微型种植支抗咀嚼功能
探讨Ⅱ类2分类错合正畸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
2012年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成年患者Ⅱ类2分类错正畸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方法:收治Ⅱ类2分类错合患者13例,运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结果:13例患者治疗前后硬组织变化指标变化:L1-Apo(mm)、0.05)。结论:Ⅱ类2分类错患者经过上颌拔牙矫治后,面形有所改善,取得了理想的矫治效果。
李联钦
关键词:直丝弓矫治器正畸治疗硬组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