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可
-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型糖尿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心理状态及行为调查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的心理状态及行为改变,为更好地进行血糖管理和心理、行为指导提供依据。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 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MMC)内576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编问卷结合焦虑、抑郁筛查量表开展横断面调查,并与同期未入MMC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焦虑、抑郁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68.4%的患者近2周指尖血糖浓度控制在空腹4.4~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以下,69.1%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量较前减少。MMC管理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7.1%和23.6%,低于同期未入MMC管理的患者,独居状态(OR=0.393,95%CI:0.160~0.965)、存在合并症或存在合并症个数多(OR=15.544,95%CI:9.632~25.084)的患者发生焦虑症状的风险高(均P<0.05);年龄较小(OR=0.541,95%CI:0.389~0.751)、独居患者(OR=0.398,95%CI:0.167~0.948)、存在合并症或合并症个数多(OR=7.409,95%CI:4.962~11.065)、血糖控制水平差(OR=0.659,95%CI:0.506~0.859)的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高(均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MMC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非MMC管理的患者低,多数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达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较充分且行为以积极健康为主。
- 尹星琪于彩果柯静赵冬于可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焦虑抑郁
- 肢端肥大症合并节细胞神经瘤1例报道
- 患者男,63岁,'发现血糖升高3年,反复低血糖10d'入院.患者3年前发现血糖升高,未重视.4个月前因腰痛行腹部CT发现腹膜后占位,活检病理为'节细胞神经瘤'.同时血糖15.9 mmol/L,HhA1c13.6%,诊断为...
- 于可赵冬
- 肢端肥大症合并节细胞神经瘤1例报道
- 病例资料:现病史:患者赵某,男,63岁,病案号521316,主因"发现血糖升高3年,反复低血糖10天"入我院治疗.患者3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空腹静脉血糖7.1mmol/L,未重视.4个月前因腰痛就诊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
- 于可王旭红赵冬
- 强化血糖健康教育对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心理状态的效果评价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评价强化血糖健康教育对1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随访管理的1型糖尿病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及常规组,对强化组进行为期1年的血糖健康教育干预,常规组正常门诊就诊,评价2组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及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焦虑、抑郁状态正相关(r=0.370,P<0.01;r=0.372,P<0.01),糖尿病病程与抑郁状态呈正相关(r=0.331,P<0.01)、文化程度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与焦虑(r=-0.523,P<0.01;r=-0.212,P<0.05)、抑郁状态负相关(r=-0.554,P<0.01;r=-0.233,P<0.01)。干预后强化组糖化血红蛋白值为(7.7±1.4)%,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为(53.1±6.7)分,焦虑评分为(31.2±6.3)分,抑郁评分为(29.3±7.8)分,均优于常规组及干预前自身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对一"模式线下血糖健康管理,联合线上及电话随访进行血糖健康教育的方式对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改善血糖控制水平,并有助于调节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状态。
- 尹星琪张铁强赵冬于可
- 关键词:1型糖尿病抑郁
- 社区高尿酸血症不同管理模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的特点为患病率高、患者知晓率和治疗达标率低,且社区高尿酸血症的规范长效治疗机制尚在探讨阶段。本研究以北京通州觅子店社区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以社区为中心的高尿酸血症强化综合管理组,通过培训社区医生,对患者定期健康宣传讲课、发放宣教材料、电话门诊随访、饮食指导及部分患者3日住院强化治疗等进行强化干预;另一组为门诊常规治疗组,按现有高尿酸血症诊治指南对其进行治疗。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以社区为中心的高尿酸血症强化综合管理对社区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
- 于可张强王旭红赵冬
- 关键词:疾病控制高尿酸血症随访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相关的microRNA及相关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相关的microRNA及相关应用,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检测来自待测个体的样品中以下microRNAs水平的试剂材料和/或仪器设备在制备用于评估LADA患病风险的检测系统中的应用:h...
- 于可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相关的microRNA及相关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相关的microRNA及相关应用,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检测来自待测个体的样品中以下microRNAs水平的试剂材料和/或仪器设备在制备用于评估LADA患病风险的检测系统中的应用:h...
- 于可
- 文献传递
- 减重代谢手术的减重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1年
-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总含量的增多或分布异常而造成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可以引起糖、脂、尿酸等代谢异常,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肥胖患者睡眠呼吸暂停、骨性关节炎等生物力学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比普通人高[1]。相比于改善生活方式及药物减重的治疗方式,减重代谢手术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并持久的减重,提高肥胖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合并症的发生[2]。减重代谢手术的机制与能量摄入减少、激素水平变化、肠道菌群变化、免疫反应、脂肪组织有关。
- 李淑婷尹星琪赵冬于可
- 关键词:肥胖症
- 单卵双生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糖代谢状况不一致的单卵双生子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探索新的糖代谢异常的标志物。方法自2014年1月至9月,由社会募集双生子55对,选择18-70岁、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确诊糖代谢情况不一致的单卵双生子,将其分为糖代谢异常组[包括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IGT)]和血糖正常组。检测血液生化指标,以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胆红素与血糖等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入选9对双生子,均为女性,年龄50-62岁。其中,4对为1人患糖尿病(DM)、另1人糖耐量正常(NGT1);5对为1人患IGT、另1人糖耐量正常(NGT2)。(2)糖代谢异常组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3.1±0.8)μmol/L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4.5±1.2)μmol/L(t=-5.26,P〈0.05),而腰臀比(0.89±0.05)、甘油三酯水平(2.3±1.4)mmol/L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0.85±0.07)、(1.0±0.6)mmol/L (t=2.38、3.14,均P〈0.05)]。(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糖代谢异常组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与OGTT 2 h血糖呈负相关(r=-0.625,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直接胆红素水平与糖代谢异常相关(OR=0.246,95%CI:0.660~0.922,P〈0.05),但校正甘油三酯、腰臀比后,未能发现直接胆红素与糖代谢异常有关(OR=0.366,95%CI:0.050~2.665,P〉0.05)。结论在同卵双生子中,血清胆红素水平较低者可能是糖代谢异常的高危人群。
- 于可杨光燃杨毅赵冬杨金奎
- 关键词:糖耐量异常胆红素DIABETES
- HPT轴内分泌激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内分泌激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疲劳(PSF)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缺血性脑卒中后非疲劳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PT轴内分泌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观察组随访6个月,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亚组与预后不良亚组,比较两亚组HPT轴内分泌激素水平,采用二列相关性分析HPT轴内分泌激素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S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HPT轴内分泌激素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血清T_(4)、FT_(4)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T_(3)、FT_(3)水平低于对照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预后不良亚组血清T_(3)、FT_(3)水平低于预后良好亚组,TSH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1)。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_(3)、FT_(3)与PSF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r=–0.708、–0.724,P<0.01),TSH与PSF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71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因素前后,血清T_(3)、FT_(3)、TSH均为PS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ROC曲线显示,血清T_(3)、FT_(3)、TSH联合预测PSF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单个指标显著提高(P<0.01)。结论PSF患者HPT轴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血清T_(3)、FT_(3)下降和TSH升高;血清T_(3)、FT_(3)和TSH与PSF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密切相关,且联合预测患者预后不良价值良好。
- 王宗威王晓波马瑞艳于可张媛媛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后疲劳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甲状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