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应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护理
  • 1篇胆结石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动脉瘤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干预
  • 1篇预后
  • 1篇早期介入
  • 1篇首发
  • 1篇首发精神分裂...
  • 1篇栓塞
  • 1篇栓塞术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利培酮
  • 1篇利培酮治疗
  • 1篇颅内
  • 1篇颅内动脉

机构

  • 4篇广元市第四人...

作者

  • 4篇王应
  • 1篇张晓婷
  • 1篇尹小勇

传媒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16年
观察胆结石患者护理中应用全面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本院治疗的98 例胆结石患者分为2 组,A 组和B组各49 例,A 组患者给予全面护理,B 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结果 A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结石患者护理中,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后,可提升护理质量,促使患者术后尽早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王应
关键词:胆结石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2017年
研究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氨磺必利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57%(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13.0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7.83%(P<0.05)。结论:与利培酮相比,氨磺必利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能够取得更高的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蒲新王应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
早期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病人血清MMP-9、NSE水平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病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2月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17例颅内动脉瘤病人,将110例行早期介入栓塞术的病人纳入A组,将107例行开颅夹闭术的病人纳入B组,比较两组Hunt-Hess分级、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血清MMP-9水平、血清NSE水平、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A组病人术后Hunt-Hess分级改善优于B组(P<0.05);A组术后3 d、术后7 d MMP-9、NSE水平均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MMP-9、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N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NDS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低于B组的23.36%(P<0.05);A组术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优于B组(P<0.05);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有效改善病人预后,减轻脑神经功能损伤,加快病人术后恢复,降低血清MMP-9、NSE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王应郭锦尹小勇王耿熙张晓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预后
心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7年
研究心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56.34±1.27)分和抑郁评分(59.31±1.0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中的具有良好的效果。
王应蒲新
关键词:心理干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