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琪

作品数:12 被引量:79H指数:4
供职机构:汉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出血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瘤
  • 2篇血肿
  • 2篇引流
  • 2篇神经功能
  • 2篇手术
  • 2篇颅内
  • 2篇膜下
  • 2篇高血压
  • 2篇MRI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破裂
  • 1篇血压
  • 1篇血肿清除
  • 1篇血肿清除率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机构

  • 12篇汉中市中心医...
  • 2篇天津医院

作者

  • 12篇陈琪
  • 8篇李惊涛
  • 6篇李国强
  • 5篇张超
  • 2篇魏小兵
  • 1篇刘宁
  • 1篇冯波
  • 1篇黄喆
  • 1篇黄琦
  • 1篇刘宁

传媒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中国CT和M...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贵州医药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术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体会被引量:3
2006年
李国强魏小兵李惊涛张超冯波陈琪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式锥颅血肿外科常见病钻颅引流
MRI在大脑镰旁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MRI在大脑镰旁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81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大脑镰旁脑膜瘤的MRI影像特征及病理特点。结果 81例患者共发育肿瘤92个,其中单发患者74例,多发患者7例,前、中、后1/3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分别有23例、28例、30例;瘤体直径在1-8cm之间,形态呈半球状有86个(约占93.5%),结节状有6个(约占6.5%);MRI对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肿瘤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1.3%(84/92),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6.42%,且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81例患者中有56例患者的肿瘤在T_1WI为等信号、19例T_1WI为稍低信号,45例在T_2WI为等信号,30在T_2WI为稍高信号,6例在T_1WI及T_2WI均为混杂不均匀信号。结论MRI在对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肿瘤的发育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并且对肿瘤的电信号及肿瘤内部血供量变化等能够表现出明显强化的作用,其大脑镰旁对脑膜肿瘤的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都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在临床中可以作为一种首先的检查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陈琪李国强李惊涛
关键词:大脑镰旁脑膜瘤磁共振成像
MRI对颅内脑膜瘤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脑膜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6例脑膜瘤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并对脑膜瘤患者的病变大小、位置、形态等MRI影像特征、检出率及其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96例脑膜瘤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其中肿瘤位于顶部大脑凸面、前颅底、中颅凹底、后颅底、大脑镰旁的患者分别有39例、23例、18例、10例、6例;以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为标准,MRI对本组脑膜瘤肿瘤的检出率为91.7%;肿瘤的形态主要为圆形或椭圆形、半月形,直径在3-5cm之间,大小在1.2cm×1.0cm×1.3cm-6.2cm×4.6cm×6.1cm之间;在T1WI呈等信号58例,呈稍低信号29例,呈混杂不均匀信号9例;在T2WI呈稍高信号46例,呈等信号21例,呈低信号21例,呈混杂不均匀信号8例;增强扫面后,明显强化的有88例,强化不均匀有8例;67例可见明显的脑膜尾,38例肿瘤周围显示有水肿带,63例肿瘤在T1WI上可见环状低信号,27例局部颅盖骨增厚。结论 MRI在脑膜瘤的诊断过程中,不仅能够定位诊断出肿瘤的发育部位、大小、形态,还能通过综合分析脑膜瘤的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陈琪李国强李惊涛
关键词:MRI颅内脑膜瘤影像学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来我病区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康复治疗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术后均给于生命体征监测,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再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等常规系统性药物治疗及以bobath疗法为核心的康复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道压力为5~10cmH2O的正压通气,疗程为10d。气道正压通气10d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待4w后康复训练疗程结束进行评定。比较其临床疗效,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评分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约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约0.05)。结论经临床实践证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疗效肯定,是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治疗有效的方法,值得应用推广。
黄喆陈琪魏小兵
关键词:气道正压通气高血压脑出血
一种带LED光源的手术用吸引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LED光源的手术用吸引器,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手持件;管道,设置于所述手持件的侧端,所述管道的内部开设有吸引通道与清洗通道;灯环,设置于所述管道的侧端,并且所述手持件的侧面装配有电位器,用于调...
江远龙汪怡君刘小印张超陈琪黄琦王传宝
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出院后对其均进行相关随访,随访时间为4~59月,平均随访时间(21.09±10.64)月。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对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鞍区脑膜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中,77.77%患者以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中75.55%(34/45)的患者存在视野障碍,86.66%(39/45)患者同时存在视力障碍合并视野障碍,33例(73.33%)患者存在头痛现象,少数患者存在眼肌麻痹者、恶心、呕吐、性格改变、疲劳、嗜睡者、眼球突出;脑膜瘤中心位于鞍结节者较多(31.11%),48.88%(22/45)的患者病灶最大直径≤3cm。肿瘤全切除者共35例,其肿瘤全切除率(SimpsonⅠ~Ⅲ级)为77.77%,次切除率(SimpsonⅣ级)为22.22%;手术后出现1例(2.22%)患者死亡。入院时KPS评分、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肿瘤与垂体柄的关系、肿瘤生长方向、肿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关系、手术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单因素(P<0.05);整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患者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肿瘤与垂体柄的关系、肿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关系、手术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鞍区脑膜瘤患者以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多伴有头痛症状。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肿瘤与垂体柄的关系、肿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关系、手术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琪李国强李惊涛刘宁
关键词:鞍区脑膜瘤回顾性分析
转移性脑肿瘤误诊为脑胶质瘤八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转移性脑肿瘤误诊为脑胶质瘤的原因,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14年4月误诊为脑胶质瘤的8例转移性脑肿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例,3例因头痛、头晕1周入院,3例因发热伴左偏侧肢体感觉和活动障碍3 d入院,2例因反应迟钝,嗜睡及精神症状4周入院。8例均在当地医院经MRI或CT检查误诊为脑胶质瘤,平均误诊时间为(3.25±1.56)d。均入我院拟行手术治疗,术前复查CT和MRI及肿瘤标志物,确诊为转移性脑肿瘤,原发肿瘤为肺癌4例,胃癌2例,肝癌及肺部恶性纤维瘤各1例。确诊后给予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等综合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结论转移性脑肿瘤与脑胶质瘤临床表现相似,易误诊;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仔细鉴别诊断,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减少误诊。
陈琪李国强李惊涛刘宁
关键词:脑肿瘤肿瘤转移误诊胶质瘤
神经节苷脂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被引量:33
2016年
目的: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接受基础治疗+神经节苷脂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脑血流灌注参数及血清神经功能、出血转化、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含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灌注参数CBF、CBV值高于对照组,MTT、TTP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神经生长相关因子MBP、GAP-43、TGF-β1含量低于对照组,BDNF、NGF、IGF-1含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出血转化相关指标MMP-2、MMP-9、GFAP、FN含量低于对照组,PAI含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凝血抗凝系统相关因子vWF、TM、PC、β-TG、PF4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长春西汀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重建、抑制脑出血及再次脑梗的发生。
陈琪李国强李惊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节苷脂神经功能
神经内镜与脑室外引流治疗中到大量脑室出血的疗效比较及对脑损伤程度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脑室外引流(EVD)治疗中到大量脑室出血的疗效,并分析对脑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汉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中到大量脑室出血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观察组在神经内镜下行脑室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常规EVD.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损伤因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引流管拔除时间、脑脊液复常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1d、3d血清TNF-α、IL-1β、CRP、NSE、S100β、GFA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中到大量脑室出血效果显著,预后效果好,但创伤较大,而EVD虽然创伤小,但是效果欠佳.
刘小印张超陈琪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率脑损伤日常活动能力
3D打印技术联合C-臂引导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皮微球囊压迫术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2025年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联合C-臂引导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B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汉中市中心医院120例PTN患者,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行常规C-臂引导PBC,研究组行3D打印技术联合C-臂引导PBC.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后即刻疼痛缓解情况、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应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PTN发病相关因子[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睡眠质量、健康状况、并发症及情况.结果研究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穿刺针调整次数、C-臂透视次数、术中射线量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即刻疼痛缓解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血清TNF-α、IL-6、NE、Cor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血清5-HT、β-EP、CGRP水平和PSQL、SF-36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面部麻木、复视、角膜炎、血管损伤、口唇疱疹、咬肌无力发生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联合C-臂引导PBC是PTN患者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能减少穿刺针调整次数、C-臂使用情况,有助于优化手术流程,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术后早期病情恢复.
刘小印张超陈琪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炎性因子应激因子睡眠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