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舒

作品数:32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干细胞
  • 4篇上睑
  • 4篇注射
  • 3篇蛋白
  • 3篇脂肪干细胞
  • 3篇脂肪来源干细...
  • 3篇脂肪移植
  • 3篇细胞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新生
  • 2篇愈合
  • 2篇上睑松弛
  • 2篇神经阻滞
  • 2篇神经阻滞麻醉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皮肤
  • 2篇切口
  • 2篇转染
  • 2篇自体

机构

  • 32篇南昌大学第二...

作者

  • 32篇吴舒
  • 29篇易阳艳
  • 25篇王朝慧
  • 10篇袁敬东
  • 9篇林涛
  • 6篇丁颖
  • 6篇朱元正
  • 6篇石晨龙
  • 4篇张静
  • 3篇黄艳
  • 1篇尹姗
  • 1篇龚连红
  • 1篇张静

传媒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层楔状切除法和边缘弧形切除法联合治疗小阴唇肥大23例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分层楔状切除法联合边缘弧形切除法治疗小阴唇中、重度肥大的手术效果。方法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23例小阴唇肥大患者,年龄17~38岁,均采用分层楔形切除联合边缘弧形切除小阴唇缩小术治疗。术后对切口愈合并发症进行观察,对小阴唇形态进行随诊。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术后均随访1~6个月,小阴唇宽度均未超过1.5 cm,外形自然、美观、年轻化,患者均满意。结论分层楔形切除联合边缘弧形切除小阴唇缩小术具有外观自然年轻化、二次手术修整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是治疗小阴唇中、重度肥大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吴舒袁敬东王朝慧易阳艳
关键词:术式改良
内剥切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肩背部瘢痕疙瘩
吴舒易阳艳袁敬东林涛王朝慧杨娟敏
一种激光手具辅助握持竖直保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医护人员脱离激光手具时激光手具容易发生偏移导致激光手具无法保持垂直状态的弊端,提供一种激光手具辅助握持竖直保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固定环和固定套,所述固定环上套设有只能围绕固定环中心...
石晨龙易阳艳丁颖王朝慧吴舒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伴发乳房恶性肿瘤1例报道
吴舒易阳艳袁敬东林涛王朝慧杨娟敏刘雪飞
可注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自体脂肪移植矫正上睑凹陷的疗效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可注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 platelet-rich fibrin,i-PRF)和自体脂肪移植矫正上睑凹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整形美容科门诊就诊的32例上睑凹陷患者,根据患者上睑皮肤松弛情况分为经皮肤及经重睑切口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将分离提取的脂肪颗粒注射填充于上睑凹陷处眼轮匝肌后脂肪(ROOF)层,同时将离心得到的i-PRF均匀注射于上睑皮肤老化部位的真皮深层和皮下层。结果术后1例患者矫正不足,行2次手术后获得满意效果。1例患者不满意,感觉上睑组织堆积显臃肿。30例患者在1次注射填充后即达到满意效果,上睑凹陷基本矫正,上睑皮肤老化症状较术前很大改善,无一例出现感染、脂肪液化、脂肪坏死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结论联合i-PRF及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可以有效地填充上睑凹陷,并且同时改善上睑皮肤老化症状,达到年轻化的满意效果。
张敏易阳艳王朝慧吴舒
关键词:自体脂肪颗粒上睑凹陷
上睑松弛去皮方法个人体会
易阳艳袁敬东林涛王朝慧吴舒
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慢病毒转染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复合纤维蛋白胶支架构建可注射型组织工程脂肪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构建可注射型组织工程脂肪的可行性,为临床软组织缺损修复及美容填充提供简便易行的方法。方法取脂肪抽吸术获取的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获得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 ADSCs),进行细胞形态观察、流式细胞术及成脂诱导鉴定。用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慢病毒HGF-GFP-LVs,以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分别为10、30、50、100)转染h ADSCs,计算转染效率以确定最适MOI。取SPF级6周龄单纯T细胞缺陷BALB/c雌性裸鼠10只,将经过最适MOI HGF-GFP-LVs转染并成脂诱导的h ADSCs与纤维蛋白胶混合注入裸鼠背部右侧皮下(转染组),单纯成脂诱导的h ADSCs与纤维蛋白胶混合注入背部左侧皮下(未转染组),单纯纤维蛋白胶注入颈后正中皮下(空白对照组),每点注射0.4 m L。移植后12周处死裸鼠,取出移植物,行大体观察、湿重测量、HE染色、GFP荧光标记检测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评价种子细胞的体内成脂能力以及移植物血管新生情况。结果经鉴定所培养细胞为h ADSCs。MOI为10和30时HGFGFP-LVs转染率较低,MOI为50和100时转染率较高(均>80%),确定最适MOI为50。移植12周,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均获得外观类似脂肪组织的新生物,湿重分别为(32.30±4.06)mg和(25.27±3.94)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9,P=0.001);空白对照组未见新生物。转染组新生脂肪细胞数为(126.93±5.36)个/视野,显著高于未转染组的(71.36±4.52)个/视野(t=30.700,P=0.000)。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部分单房脂肪细胞发出网状绿色荧光。免疫荧光染色示转染组血管密度为(16.37±2.76)个/视野,显著高于未转染组的(9.13±1.68)个/视野(t=8.678,P=0.000)。结论以h ADSCs为种子细胞,经慢病毒转染HGF基因并成脂诱导后与纤维蛋白胶支架复合可在体内成功构建成熟脂肪,能促进移
朱元正易阳艳阳水发张静吴舒王朝慧
关键词:组织工程脂肪纤维蛋白胶慢病毒
一种医用护理箱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护理箱,属于护理箱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铰接有箱门,所述箱体的内底壁上均匀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箱体内水平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均匀开设在支撑板顶壁上的限位槽,所...
龚连红吴舒尹姗
一种便拆式痤疮针清装置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痤疮患者的脓疱粉刺处处理时容易针刺过深以及导致脓液喷溅的弊端,提供一种便拆式痤疮针清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吸引筒和针刺管,所述吸引筒包括筒体,筒体下端固定设有与筒体内腔连通的连接管,...
石晨龙易阳艳王朝慧吴舒丁颖
一种外用药膏定量涂抹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用药膏定量涂抹装置,涉及药膏涂抹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药膏本体、位于药膏本体出药口一端的橡胶圈,橡胶圈一端的内壁转动配合有与药膏本体出药口相对应的两个挡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橡胶圈内设置两个挡板,并...
石晨龙易阳艳黎炜彭鹰陶丛敏丁颖吴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