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宁
- 作品数:20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济南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儿童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度及Th17细胞相关因子表达影响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疾病活动度、Th17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21、IL-22)]及Janus激酶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3-STAT3)通路表达影响。方法:收集22例诊断儿童IBD(轻度)并完成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SCD)干预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以15例健康入托查体儿童和因腹痛接受结肠镜检查无明显黏膜病变儿童为对照。采用IBD活动指数评分对患儿进行病情评定,获取患儿血清及结肠黏膜,分别采用ELISA、免疫组织化学法、qPCR法检测SCD干预治疗前后Th17细胞相关因子、JAK3、STAT3基因及蛋白表达,比较分析各组间数据差异。结果:IBD患儿SCD干预前疾病活动度评分较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D患儿SCD干预前、干预后血清及黏膜IL-17、IL-21、IL-2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BD患儿饮食干预后血清及黏膜IL-17、IL-21水平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D患儿SCD干预前、干预后血清及黏膜JAK3、STAT3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儿SCD干预后血清及黏膜JAK3、STAT3mRNA表达下调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BD患儿SCD干预前、干预后结肠黏膜JAK3、STAT3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儿SCD干预后黏膜JAK3、STAT3蛋白表达较干预前下调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D能降低儿童IBD的Th17细胞相关因子表达,抑制JAK3-STAT3信号通路活化,减轻疾病活动度,改善临床症状,对儿童IBD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 薛宁魏绪霞郭庆伟唐运萍符晓莉
- 关键词:儿童炎症性肠病
- 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小儿贲门失弛缓症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8年
-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小儿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餐后反流、胸骨后疼痛,反复肺部感染、生长发育迟缓等。
- 杨露徐俊杰魏绪霞唐运萍薛宁
-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吞咽困难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 小儿贲门失弛缓症6例并文献复习
- 目的:探讨小儿贲门失弛缓症诊断,对比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6年3月济南市儿童医院收治6例小儿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并发症、诊断、治疗方式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查...
- 杨露徐俊杰魏绪霞唐运萍薛宁
-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小儿吞咽困难HELLER手术气囊扩张术POEM
- 儿童嗜酸细胞性食管炎诊疗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食管壁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食管炎症性疾病。婴幼儿常表现为拒绝喂养或喂养不耐受;儿童则常表现出类似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出现胃灼热、反酸、呕吐、胸痛、腹痛、食欲减退、吞咽困难及食物嵌顿等。该病的诊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结合临床、内镜、病理组织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进行。其治疗方法主要采用3D疗法(饮食、药物、扩张),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消除食管嗜酸细胞浸润、改善内镜下状态、预防并发症为主要目的。
- 薛宁徐俊杰魏绪霞
- 关键词:嗜酸细胞食管炎
-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26例临床特点及内镜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性疾病,其发病与免疫紊乱、肠道菌群失调、防御功能障碍、感染、精神、遗传等因素有关。尽管儿童与成人的UC临床表现及治疗有较多相似之处,但儿童有自身特点及治疗需求。笔者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收治的26例UC患儿的临床与内镜特点,探讨其与成人UC的区别。一般资料我院2002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UC患儿26例,均为山东籍,男17例,女9例。
- 薛宁徐俊杰魏绪霞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析儿童结肠炎性疾病慢性非特异性肠道菌群失调
- 11例小儿上消化道狭窄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狭窄经内镜球囊扩张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上消化道狭窄儿童11例,并进行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回顾分析其资料。结果:11例术后,9例症状均得到缓解,治疗有效率为81.8%,2例无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球囊扩张术治疗小儿上消化道狭窄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陕、并发症少、花费小、可重复性好等特点,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魏绪霞徐俊杰薛宁张丽肖俊
- 关键词:球囊扩张术小儿上消化道狭窄
- 呋喃唑酮片灌肠在儿科感染性腹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呋喃唑酮片灌肠在儿科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本院近年来治疗的12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及治疗组60例,对比两组的腹泻消失时间、大便常规转为正常时间、临床治愈时间、疗效、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的腹泻消失时间为(3.38±0.62)d、大便常规转为正常时间为(4.32±0.41)d及临床治愈时间为(5.38±0.59)d,均短于对照组的(5.02±1.12)、(7.08±1.03)、(7.98±0.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为(5.5±2.4)d,住院费用为(4450.5±278.45)元,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7.3±2.8)d,住院费用为(5587.4±317.75)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呋喃唑酮灌肠能有效提高患儿感染性腹泻的治愈率,且疗效显著。
- 魏绪霞岳林明徐俊杰唐运萍薛宁
- 关键词:呋喃唑酮片灌肠感染性腹泻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儿童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评价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儿童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济南市儿童医院接受IFX治疗的2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儿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儿童UC疾病活动指数(PUCAI)、内镜严重程度评分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IFX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1例UC患儿中男12例、女9例。IFX疗效分析显示,第14周诱导缓解期临床应答率76.2%(16/21),临床缓解率66.7%(14/21)。第30周维持缓解期临床应答率76.4%(13/17),持续缓解率58.5%(10/17)。与治疗前相比,IFX治疗第14周及30周PUCAI、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粪便钙卫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血红蛋白、白蛋白均有显著改善(P<0.05)。14周复查结肠镜,8例达到黏膜愈合,6例由重度炎症减轻为中度炎症,4例黏膜炎症中度炎症减轻为轻度炎症,2例黏膜炎症无好转。IFX输液反应发生率为43%(9/21),包括急性输液反应、迟发性输液反应、转氨酶升高,其中治疗期间感染最常见,发生率为38%(8/21)。结论IFX对儿童UC疗效显著,但治疗期间需警惕不良事件的发生。
- 朱立平魏绪霞郝丽娜薛宁李霞
- 关键词:英夫利西单抗儿童溃疡性结肠炎疗效
- 儿童炎症性肠病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6年
-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在儿童中发病呈上升趋势。该病为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了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一类分类不明确的未确定型肠炎。目前病因不明,由于其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不但影响患者生命质量,而且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临床上仍无有效治愈该病的方法。当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药物治疗、生物制剂、益生菌、干细胞移植、粪菌移植及营养支持等。本文就近年来儿童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薛宁徐俊杰魏绪霞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儿童
- 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小儿贲门失弛缓症1例并文献复习
- 杨露徐俊杰魏绪霞唐运萍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