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
-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元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Mb、cTnT和hs-CRP检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为观察组,另将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Mb、cTnT和hs-CRP检测,评估血清Mb、cTnT和hs-CR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效能,并比较不同NYHA分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b、cTnT及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Mb、cTnT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b、cTnT和hs-CRP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分别为91.67%、70.83%、82.50%,特异度分别为78.33%、83.33%、63.33%。血清Mb、cTnT和hs-CRP联合检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检测。NYHAⅣ级患者血清Mb、cTnT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NYHAⅡ级和Ⅲ级(P<0.05),NYHAⅢ级患者血清Mb、cTnT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NYHAⅡ级(P<0.05)。结论血清Mb、cTnT及hs-CRP联合检测可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效能,且血清Mb、cTnT和hs-CRP水平可有效评估患者NYHA分级,可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
- 刘利君何元军张邱兵何平伏俊赵诤
- 关键词:肌红蛋白充血性心力衰竭
- 明胶海绵联合聚乙烯醇对大咯血供血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GS)联合聚乙烯醇颗粒(PVA)与单独应用GS及PVA对大咯供血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及复发分析.方法 对95例大咯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GS联合PVA共52例,对照组1应用PVA21例,对照组2应用GS 22例.全部随访3~12个月.结果 疗组即刻止血52例,有效率为100%,复发4例(7.7%).对照组1即刻止血为19例(90%),复发4例(19%);对照组2即刻止血17例(82%),复发6例(23%);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复发率较对照组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咯血患者GS联合PVA 栓塞所有参与病灶供血血管并对原发疾病处理,疗效显著,方法安全、持久,止血迅速,术后复发率低,有效提高大咯血介入治疗成功率.
- 赵世财石平马兵何平
- 关键词:大咯血动脉栓塞明胶海绵聚乙烯醇颗粒
- 3D打印辅助复杂胸主动脉血管病变分支支架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复杂胸主动脉血管病变Castor分支支架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18年9~12月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弓部血管病变拟行腔内介入支架手术的4例患者,年龄分别为65、55、45、39岁。患者均缺乏足够的左锁骨下近端锚定区,或病变累及弓部血管无法采用常规单纯支架置入术。手术均采用Castor分支支架,术前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及3D打印技术对主动脉弓部血管解剖进行精确刻画,并辅助手术策略制定及进行器械模拟植入。结果3例为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Stanford B型夹层(1例合并升主动脉瘤),1例为主动脉弓部穿通性溃疡。4例患者手术顺利,1例患者同期行体外循环升主动脉置换。患者术后CTA提示效果满意,无内漏、支架移位及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出现,30 d随访患者状态良好,无不良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3D打印辅助复杂胸主动脉血管病变分支支架腔内修复手术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及诸多潜在优势。
- 李晓莉何平张大勇王汉张本贵
- 关键词:3D打印
- 应用全3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精确引导房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治疗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应用全3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精确引导房间隔缺损(ASD)经皮封堵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间诊断ASD,并于我院行全3D-TEE引导经皮介入封堵患者17例,男4例、女13例,平均年龄(27.1±8.0)岁。手术过程采用全3D-TEE引导经皮ASD封堵技术。记录手术时间、成功率、3D超声图像质量、封堵器更换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结果经TEE示房间隔缺损直径(15.8±2.7)mm,3D-TEE测量房间隔缺损前后径(17.4±2.4)mm,上下径(17.9±5.3)mm,缺损周长折算径(18.0±3.5)mm。手术成功率100.0%,平均ASD封堵器型号(23.1±3.5)mm,无封堵器脱落,明显残余分流,心内结构损伤等严重不良事件,平均导管操作时间(30.7±5.5)min,封堵器换伞率11.8%(2/17)。15(88.2%)例患者图像佳并采用全3D-TEE引导。结论应用全3D-TEE精确引导房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治疗安全、有效,具有无辐射及引导精准的优势。
- 严富天李娜张本贵陈秋林何平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