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雨辰
-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负载纳米银的MCP表面改性材料的抗污和抗菌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首先在材料表面构建仿贻贝粘附蛋白的聚多巴胺,然后在其表面接枝刷装PMCP。最后,利用聚多巴胺容易吸附银离子并稳定纳米银的特性,将纳米银负载到材料表面,得到了抗污和杀菌的双重抗菌表面。通过水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研究了材料表面结构,通过平板计数法研究了材料表面的抗菌性能。最后,研究了材料的抗蛋白性能。研究表明,含有纳米银杀菌层和PMCP抗污层的双重抗菌材料表面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可望用来解决生物材料感染为题。
- 蒋雨辰苏玉玲赵礼礼孟凡翠王权新
- 关键词:两性离子
- 新型双季铵盐复合抗菌剂的合成与抗菌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为了解决细菌耐药性增强的问题,文中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双季铵盐/纳米溴化银抗菌复合材料.用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FTIR)和动态光散射(DLS)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分析,采用了最低抑菌浓度(MIC)对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双季铵盐/纳米溴化银复合材料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
- 姚永超关雅元刘畅蒋雨辰罗建斌
- 关键词:双季铵盐抗菌溴化银
- 表面接枝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的聚氨酯材料的抗粘附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通过利用聚多巴胺与氨基基团的共价反应,将不同分子量的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_2)固定于聚氨酯(PU)材料表面,并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修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的抗粘附性能.实验中采用了三种不同分子量的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分别是分子量1 000、2 000和5 000.对修饰后的材料表面进行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及静态接触角测试证实了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成功地接枝于聚氨酯材料表面.通过对材料表面在不同时间段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效果的分析,以及抗血小板粘附测试,系统地探讨了聚乙二醇分子量的不同对所修饰材料表面抗粘附效果的影响.并针对由分子量2 000与5 000的聚乙二醇修饰的材料表面进行了抗细菌生物膜测试.
- 许德秋关雅元刘畅蒋雨辰张吉亚罗建斌
- 关键词:聚乙二醇聚氨酯
- DMAEMA/HEMA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被引量:1
- 2021年
- 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PHEMA)以其具有高亲水性、高强度等特点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实验通过探索交联剂、引发剂、催化剂、温度因素对PHEMA性能的影响。选择出了拥有一定机械强度,最适合作为聚合物基底的PHEMA水凝胶用料配比以及聚合温度,并用此条件合成出了PHEMA-PDMAEMA水凝胶。通过红外来表征水凝胶的组成,测试了水凝胶的溶胀曲线、不同合成温度的溶胀曲线以及不同水温的溶胀曲线,并通过砝码拉力试验简单测试了水凝胶的强度。
- 蒋雨辰陈思怡
- 关键词:水凝胶溶胀机械强度
- 可降解阳离子聚氨酯胶束的制备及表征
- 2017年
- 以聚己内酯(PCL)、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ED8双季铵盐扩链剂等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制备了可降解阳离子聚氨酯胶束,研究了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加入少量亲水性链段聚乙二醇(PEG)后,季铵盐接入量为0.032 nmol的含20%PEG胶束(20EPU)的MIC为125μg·m L^(-1),而没有PEG加入的实际季铵盐接入量为0.02 nmol的0EPU的MIC为250μg·m L^(-1)。说明该胶束相对于游离双季铵盐改善了抗菌性能。
- 蒋雨辰苏玉玲赵礼礼孟凡翠王权新罗建斌
- 关键词:抗菌性季铵盐
- 一种水溶性锐钛型二氧化钛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溶性锐钛型二氧化钛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有机钛化合物加入醇类溶剂中,在20~80℃加热搅拌1~10h后得到黄色澄清的溶液,加入酸溶液和金属盐,在90~200℃下回流7~40h,生成黄色沉淀,经...
- 罗建斌姚永超翟涛关雅元刘畅蒋雨辰张吉亚冉亚林
- 文献传递
- 一种水溶性锐钛型二氧化钛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溶性锐钛型二氧化钛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有机钛化合物加入醇类溶剂中,在20~80℃加热搅拌1~10h后得到黄色澄清的溶液,加入酸溶液和金属盐,在90~200℃下回流7~40h,生成黄色沉淀,经...
- 罗建斌姚永超翟涛关雅元刘畅蒋雨辰张吉亚冉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