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文忠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睾丸
  • 2篇细胞癌
  • 2篇细胞瘤
  • 2篇免疫
  • 2篇免疫表型
  • 2篇免疫表型分析
  • 2篇精原细胞瘤
  • 2篇精子
  • 2篇基因
  • 2篇N-CADH...
  • 2篇表型
  • 2篇表型分析
  • 1篇蛋白-2
  • 1篇乙醛
  • 1篇乙醛脱氢酶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深圳...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深圳市孙逸仙...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7篇郑文忠
  • 6篇李贤新
  • 4篇陈剑波
  • 3篇李明华
  • 3篇刘冲
  • 2篇张士强
  • 2篇桂耀庭
  • 1篇江智茂
  • 1篇刘冲
  • 1篇史本涛
  • 1篇王燕
  • 1篇段永刚
  • 1篇陈琛
  • 1篇吴勇
  • 1篇张增
  • 1篇周靖程

传媒

  • 3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cdc70基因在小鼠睾丸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Ccdc70(Coiled-coil domain containing 70)基因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特征并分析其在生精过程中的潜在功能。方法:经表达谱芯片筛选出小鼠睾丸特异性基因Ccdc70,通过RT-PCR、real-time 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化检测Ccdc70基因在成年小鼠睾丸中表达特征,并对该蛋白做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RT-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Ccdc70基因在小鼠睾丸中高表达,在附睾中低表达;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cdc70蛋白在睾丸中主要表达于小鼠精母细胞和圆形精子胞质,在附睾中主要表达在附睾管上皮细胞。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存在一个CCDC结构域,并在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结论:Ccdc70为小鼠睾丸高表达基因,且主要表达于精母细胞、圆形精子及附睾管上皮细胞,提示其可能参与调控小鼠精子发生过程及附睾精子的进一步成熟。
陈剑波郑文忠李俞池林首任张增吴勇江智茂桂耀庭
关键词:精子发生睾丸小鼠
ALDH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检测乙醛脱氢酶2(ALDH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分析ALDH2与肾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7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病理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LDH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收集9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石蜡标本定制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LDH2蛋白的表达。结果 ALDH2在肾癌组织相比癌旁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ICC分期T1期和>T1期的低表达率分别为57.38%(35/61)、63.64%(14/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uhrman分级Ⅰ级和>Ⅰ级的肾癌组织中,低表达率分别为57.78%(26/45)、78.57%(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H2表达与肾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部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2~106个月,根据ALDH2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生存情况绘制KaplanMerier曲线及进行Log-rank检验,患者生存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LDH2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与病理分级相关。
范龙龙王燕史本涛周靖程郑文忠张士强张恩溥程冉朱昱宏马洪飞张洋李贤新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抑癌基因分子标记物
E-cadherin、N-cadherin及β-catenin在精原细胞瘤中表达的变化
2015年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神经-钙黏素(N-cadherin)及β-链蛋白(β-catenin)在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29例精原细胞瘤及10例正常睾丸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通过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技术(5例精原细胞瘤、5例正常睾丸)验证。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睾丸细胞间连接处可见N-cadherin表达,而精原细胞瘤中未见N—cadherin表达;精原细胞瘤E—cadherin、β-catenin表达水平较正常睾丸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精原细胞瘤E-cadherin、B-catenin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相关性分析结果无显著性(P〉0.05,r1=0.2669,r2=-0.2280)。免疫印迹及PCR结果显示,精原细胞瘤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in表达水平较正常睾丸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精原细胞瘤中E—cadherin-β-catenin复合体及N—cadherin表达较正常睾丸显著下降,且与肿瘤TNM分期无显著相关,提示E-cadherin、β-catenin及N-cadherin的降低可能参与精原细胞瘤的癌变过程,但与肿瘤侵袭及转移过程无显著相关。
郑文忠陈剑波张士强刘冲张恩溥李明华李贤新
关键词:精原细胞瘤Β-链蛋白
TGF-β1和N-cadherin在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神经-钙粘素(N-cadherin)在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精原细胞瘤及15例正常睾丸中TGF-β1、N-cadherin的表达水平。构建N-cadherin质粒载体,转染NCCIT精原细胞瘤细胞系,经外源性人重组TGF-β1干预,荧光法检测N-cadherin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睾丸间质细胞、生精上皮细胞、长形精子及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处均可见TGF-β1表达,N-cadherin则表达于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处。精原细胞瘤中未见N-cadherin表达,但TGF-β1表达水平较正常睾丸显著增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TGF-β1可降低精原细胞瘤细胞株中N-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论精原细胞瘤中TGF-β1高表达,N-cadherin低表达,且重组TGF-β1可降低精原细胞瘤细胞系N-cadherin表达,提示TGF-β1可能通过下调N-cadherin在精原细胞瘤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张恩溥郑文忠陈剑波张士强刘冲李明华李贤新
关键词:TGF-Β1N-CADHERIN精原细胞瘤
SMTNL2在肾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肾细胞癌是一类多基因相关的肿瘤,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肾细胞癌有不同的基因改变及临床特征,其对治疗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因此,对肾细胞癌相关基因的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肾细胞癌发病机制的了解,而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主要介绍了SMTNL 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及总结发现其可能为肾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关键基因。
陈琛郑文忠李贤新
关键词:肾细胞癌C-JUN氨基末端激酶
树突状细胞在睾丸原发性淋巴瘤组织中的免疫表型分析
2018年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s)在睾丸原发性淋巴瘤(PLT)患者睾丸组织中的免疫表型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10例正常人及7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CD11c、DC-SIGN、CD1a、BDCA-2、CD83、HLADR、IDO表达水平,并进行体视学分析与统计。结果正常睾丸及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均有CD11c、DC-SIGN、CD1a、BDCA-2、HLA-DR、IDO阳性细胞表达;其中CD1a、BDCA-2、HLA-DR、IDO阳性细胞表达分布于睾丸间质区域;CD11c及DC-SIGN在睾丸间质区域及生精细胞中均可见阳性表达;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CD11c、DC-SIGN、CD1a、HLADR、IDO表达水平较正常睾丸显著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睾丸及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均未见CD83阳性细胞表达。结论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CD11c+髓样DCs(mDCs),DC-SIGN+间质型DCs,CD1a+DCs、HLA-DR、IDO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提示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表现为耐受性DCs,并在睾丸免疫环境失稳态及肿瘤细胞免疫豁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朱昱宏刘冲郑文忠董道全张恩溥范龙龙李贤新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豁免
树突状细胞在无精子症睾丸组织中的免疫表型分析
2015年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中的免疫表型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例正常人及25例无精子症患者睾丸中CD3,CD1a,CD11c,CD123,DC-SIGN (DC-specific ICAM-grabbing non-integrin),CD83,HLA-DR表达水平,并进行体视学分析.结果 正常组及无精子症组均有CD1a、CD1 1c、DC-SIGN、HLA-DR表达,并主要分布于睾丸间质.无精子症组CD1a、CD11c、DC-SIGN、HLA-DR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无CD123及CD83表达,无精子症组CD123、CD83高表达.结论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中CD1a+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DC-SIGN+间质型DC(Stromal DC)、CD123+浆细胞样DC (Plasmacytoid DC,pDC)及CD11c+髓样DC (Myeloid DC,mDC)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并趋向分化成熟,提示DC在无精子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郑文忠陈剑波张恩溥刘冲李明华段永刚桂耀庭李贤新
关键词:无精子症树突细胞免疫表型分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