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兵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心梗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预后
  • 1篇肾病
  • 1篇肾脏
  • 1篇肾脏病
  • 1篇室性
  • 1篇室性心律
  • 1篇室性心律失常
  • 1篇死后
  • 1篇酸钠
  • 1篇终末期肾病
  • 1篇危重度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磷酸肌酸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篇韦兵
  • 1篇章福彬
  • 1篇王绪卫
  • 1篇李俊
  • 1篇孙磊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慢性梗阻性肾病患者继发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性及相关危重度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预测慢性梗阻性肾病(CON)继发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风险性,并对其相关危重度进行评判。方法连续性纳入解放军第105医院于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初次接诊的CON患者为研究队列,对其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以确认预后。完善研究对象初始入院时的各项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随访结果,进行远期风险性预测和相关危重度评判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最终纳入274例CON患者,最终255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69例患者于随访期内进展至ESRD。Cox回归分析显示,CON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模型由完全性梗阻、尿肾损伤分子-1(uKIM-1)含量、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NGAL)含量、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uNAG)含量组成,均为CON患者于发病后18个月内继发ESRD的独立风险因素;uKIM-1≥137.01 pg/m L或uNGAL≥173.25 ng/m L的CON患者病情更重、进展至ESRD阶段的时间更短,其中uKIM-1的临界值指标具有更高的危重度评判效能(P<0.05)。结论完全性梗阻、uKIM-1、uNGAL、uNAG是CON患者继发不良预后的风险因素,且uKIM-1≥137.01 pg/m L为衡量CON病情危重度的临界点。
李俊章福彬韦兵孙磊
关键词:梗阻性肾病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肾病预后
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96例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主要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等心功能指标。同时检测并比较其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B-型利钠肽(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均高于治疗前,LVEDD、LVESD和LVESV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为(0.51±0.10)%,高于对照组(0.48±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和LVESV分别为(48.06±3.18)mm、(35.42±3.96)mm和(101.38±9.22)m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CK-MB和BNP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K-MB和BNP分别为(49.25±8.64)U/L和(217.50±33.82)pg/ml,低于对照组的(61.47±7.60)U/L和(260.45±34.11)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对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绪卫韦兵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室性心律失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