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少萍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1篇针刺
  • 1篇针刺足三里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效应
  • 1篇证候
  • 1篇证素
  • 1篇证型
  • 1篇证型分析
  • 1篇少阳病
  • 1篇神昏
  • 1篇神阙
  • 1篇神阙穴
  • 1篇强啡肽
  • 1篇中医
  • 1篇中医证
  • 1篇中医证素
  • 1篇中医证型
  • 1篇中医证型分析

机构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4篇李少萍
  • 1篇付平
  • 1篇刘文琛
  • 1篇赵昕
  • 1篇齐文升
  • 1篇刘畅
  • 1篇杨秀捷
  • 1篇唐菁菁
  • 1篇曹洋
  • 1篇任伟明
  • 1篇王评
  • 1篇彭晓洪
  • 1篇黄永莲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消胀贴外敷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初步探讨消胀贴神阙穴贴敷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例与对照组16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或胃管注入,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予消胀贴神阙穴贴敷。两组疗程均为7 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72 h,总有效率为71.43%;治疗7 d后,总有效率为64.29%。对照组治疗后72 h总有效率为43.75%;治疗7 d后总有效率56.2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分别为(17.10±4.80)分、(20.70±5.70)分,分别低于治疗前的(26.70±4.00)分、(26.60±5.40)分(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鸣音次数为(1.80±1.20)次/min,高于对照组的(0.80±1.00)次/min(P<0.05);治疗组在治疗第7日时腹腔压、腹围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疗后第7日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喂服胃肠动力药物,使用消胀贴神阙穴贴敷更能有效地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
刘畅荆璐李少萍赵昕杨秀捷齐文升
关键词: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神阙穴
比较粗细毫针针刺“足三里”对实验性胃痛大鼠的镇痛效应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索不同粗细毫针针刺“足三里”穴位的镇痛效应。方法:建立实验性胃痛大鼠模型,分别使用粗细毫针针刺“足三里”,观察大鼠扭体反应并检测镇痛物质脊髓强啡肽的表达情况。结果:1治疗后15min内,细针组及粗针组大鼠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2在治疗后15min内,细针组、粗针组大鼠扭体反应次数差异不明显(P=0.723),在治疗后15~30min内,粗针组出现扭体次数明显少于细针组(P﹤0.05);3针刺治疗后,细针组、粗针组大鼠相应脊髓节段的强啡肽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4治疗后粗针组大鼠相应脊髓节段强啡肽浓度明显高于细针组(P﹤0.05)。结论:粗细针针刺“足三里”对胃痛均有镇痛效应,且粗针镇痛效应强于细针。
唐菁菁曹洋荆璐李少萍林悦桢付平
关键词:足三里镇痛效应强啡肽
脓毒症中医证型分析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①根据采集的中医四诊信息探讨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②脓毒症常见证型与年龄、性别、既往史、APACHE Ⅱ评分、WBC计数、CRP、PCT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李少萍
关键词:脓毒症中医证素
文献传递
辨少阳病和大柴胡汤在神昏伴腑实证候重症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被引量:1
2017年
神昏伴腑实证候为重症监护室中常见的危重证候。本文介绍了神昏伴腑实证候的患者辨合并少阳病的合理性、重要性以及少阳病存在的可能性,重点阐述了大柴胡汤作为仲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经方,用于治疗神昏伴腑实证候的适应性和安全性,强调了在临床上合用大柴胡汤治疗神昏腑实证更安全有效,并附病案1则。
彭晓洪任伟明刘文琛谭映辉黄永莲李少萍王评
关键词:大柴胡汤重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