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振波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人民医院仁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突变
  • 2篇突变检测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突变
  • 2篇基因突变检测
  • 1篇单胞菌
  • 1篇血培养
  • 1篇血培养阳性
  • 1篇血清
  • 1篇血清HBV
  • 1篇阳性
  • 1篇药敏
  • 1篇药敏分析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机构

  • 6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卫生部临床检...
  • 1篇宁乡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程振波
  • 2篇谢良伊
  • 2篇谭黎明
  • 2篇毛玉环
  • 2篇李建英
  • 1篇李浩
  • 1篇邓中华
  • 1篇曾玲
  • 1篇梁剑
  • 1篇王娟
  • 1篇郑淑娟
  • 1篇张景

传媒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16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马尔尼菲青霉菌鉴定要点及该菌酵母相体外药敏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马尔尼菲青霉菌(PM)鉴定要点及该菌酵母相体外药敏结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某院2009—2016年23例PM感染患者血或骨髓的分离株,观察其菌落形态,采用 E-test 法分析酵母相PM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PM形态:组织标本瑞氏染色直接镜检,可见典型卵圆形或圆形有明显横隔的孢子,常位于巨噬细胞内;血培养标本革兰染色镜检,可见菌体两端钝圆略弯曲呈腊肠样,偶有分枝状,可见有横隔。PM为双相型真菌,28° C为菌丝相,产生红色色素扩散入培养基中;35° C为酵母相,并有各自典型的菌落形态特征。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对酵母相(35° C)P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分别为0.002~0.016、0.012~0.125、0.002~0.500、0.500~16.000μg/mL。结论 PM的特征性菌落形态,以及骨髓和外周血发现的真菌孢子对该菌有诊断价值。该菌对伊曲康唑敏感性最强,其次是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而氟康唑敏感性相对较弱。
谢良伊王娟张景程振波李浩梁剑郑淑娟曾玲邓中华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病马尔尼菲青霉菌双相型抗药性
2015年全国PI3KCA基因突变检测室间质量评价预研
目的 随着PI3KCA 基因状态在肿瘤靶向治疗中意义的明确,国内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室和独立医学检验所开展了临床PI3KCA 基因突变检测,为了保证PI3KCA 突变检测质量,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5 年开始组织PI3K...
程振波谭黎明李金明
关键词:突变检测靶向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V-LP检测意义及其与PreS1抗原、HBV DNA之间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初步探讨HBV感染者血清中的乙肝大蛋白(HBV—LP)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对其与PreS1抗原、HBVDNA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92例HBV感染者血清中的HBV—LP,PreS1抗原及HBV分子标志物(HBV M),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结果192例HBV感染者血清HBV—LP.PreS1抗原、HBVDNA及HPeAg阳性率分别为67.18%、54.17%、52.60%和9.38%,HBV—LP阳性率高于PreS1抗原阳性率(χ^2=6.82,P〈0.05)、HBVDNA检测阳性率(χ^2=8.50,P〈0.05)及HBeAg阳性率(χ^2=135.80,P〈0.05);HBV—LP含量(A值)与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呈正相关关系(r=0.798,P〈0.05)。结论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DNA的拷贝数相关性较好,HBV—LP能准确的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情况,是HBeAg、PreS1抗原的重要补充。
程振波谭黎明李建英毛玉环
关键词:PRES1抗原血清HBVP检测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荧光定量PCR方法
PIK3CA基因突变检测的意义及其研究进展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盐-3-激酶催化亚单位(PIK3CA)与癌病理生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已逐渐被阐明,PIK3CA 有望成为靶向治疗的新型靶点.PIK3CA 基因突变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查阅近几年相关文献报道PI...
程振波谭黎明李金明
关键词:PIK3CA突变检测
术前前房深度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屈光状态的影响
2025年
分析术前前房深度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将于2023年4-2024年4月,选择我院共400名高龄相关白内障患者,根据术前前房状况,将其分为高危浅前房114例,轻度浅前房150例,正常前房136例。术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对两组病人的屈光状态、前房厚度进行比较。结果 ACD在不同组间和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危浅前房组、轻度浅前房组术前ACD小于正常前房组,且高危浅前房组小于轻度浅前房组(P<005):高危浅前房组,轻度浅前房组术后1d,3个月ACD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d三组屈光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浅前房组,轻度浅前房组术后3个月屈光误差大于正常前房组,且高危浅前房组大于轻度浅前房组(P<0.05)。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和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浅前房组和轻度浅前房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术后1天和3个月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且高危浅前房组的下降幅度大于轻度浅前房组(P<0.05)。三组患者术前眼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天和3个月的眼内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浅前房组和轻度浅前房组的眼内压在术后1天和3个月均较术前有所升高,且高危浅前房组的升高幅度大于轻度浅前房组(P<0.05)。结论 高龄白内障手术前的 ACD与屈光不正密切相关,术前准确评估 ACD对手术方案及改善患者屈光度至关重要。
唐灿波程振波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前房深度超声乳化手术屈光状态
预培养对血液常见感染菌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究不同预培养条件对血液常见感染菌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的影响,指导临床血培养标本合理运输与接收。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三种血液常见感染菌配成10CFU/ml和100CFU/ml浓度菌液,分别注入标准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人工模拟构建阳性血流感染标本。血培养瓶置于25℃和37℃预培养0、2、4、8、12、24h立即放入BacT/Alert 3D血培养仪,记录、分析阳性报警时间。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在25℃预培养8h、37℃预培养4h阳性报警时间均明显缩短,铜绿假单胞菌在25℃预培养12h、37℃预培养8h阳性报警时间明显缩短,与未预培养组(0h)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菌落数(菌液浓度)和不同培养瓶类型(需氧或厌氧)间阳性报警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铜绿假单胞菌25℃和37℃预培养24h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均报告阴性(假阴性)。结论从实验结果得出,三种实验菌的阳性报警时间主要受预培养温度和时间的影响,与注入菌落数及培养瓶类型相关性不大;不能及时放入血培养系统的标本应置于37℃预培养,预培养时间不能超过24h。
谭黎明谢良伊程振波李建英毛玉环
关键词:血培养预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