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浩亮

作品数:4 被引量:55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平台骨折
  • 4篇胫骨
  • 4篇胫骨平台
  • 4篇胫骨平台骨折
  • 4篇骨折
  • 3篇入路
  • 3篇后外侧
  • 3篇复杂胫骨平台
  • 3篇复杂胫骨平台...
  • 2篇手术
  • 2篇塌陷
  • 2篇前外
  • 2篇前外侧入路
  • 2篇外侧入路
  • 2篇骨板
  • 2篇关节
  • 2篇关节面
  • 2篇复位
  • 2篇复位固定
  • 2篇复位固定治疗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丁浩亮
  • 2篇安智全
  • 1篇薛子超
  • 1篇胡传真
  • 1篇秦晖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联合入路多钢板固定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究前外侧与后内侧联合入路复位、前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治疗合并后外侧关节面塌陷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 r VI,V)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
丁浩亮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骨折固定术骨板手术疗效
文献传递
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关节面塌陷骨折
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复位、后外侧支撑钢板联合前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关节面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收治并成功随访的19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
丁浩亮
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后外侧关节面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33
2015年
目的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后外侧关节面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收治并成功随访的19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49.5岁(30~65岁)。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Ⅴ型14例,Ⅵ型5例。所有患者的后外侧胫骨平台关节面骨折块通过前外侧入路复位,后外侧移位的皮质骨经后内侧入路复位,并用1块塑形的重建钢板固定于胫骨近端的后外侧,钢板近端不放置螺钉。胫骨平台外侧解剖钢板固定后外和外侧胫骨平台的骨折前外侧放置。随访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X线片所示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以及术后1年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H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64.7min(120—280min)。19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7.8个月(12~30个月)。所有患者的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5.2周(12~18周)。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的X线片示胫骨平台内翻角平均为87.2°±1.0°、87.1°±1.1°;后倾角平均为7.0°±1.1°、7.0°±1.0°,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28.7°(0~135°)。其中2例患者出现后外侧关节面高度丢失(关节面塌线≥2mm)。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平均为92.6分(88~97分)。结论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关节面骨折可通过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复位,同时通过后内侧入路置入后外侧支撑钢板及前外侧钢板联合固定,手术效果安全、可靠。
丁浩亮薛子超胡传真秦晖安智全
关键词:骨折骨板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21
2015年
胫骨平台骨折是非常常见的骨折,但累及后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较少见,目前国内外涉及此类型骨折治疗相关的文献相对较少.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损伤机制主要为屈膝暴力外翻[1-3].目前,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多采用Schatzkcr分型,其依据主要为膝关节的正、侧位X线片,共分为6型.但6种分型中均没有涉及到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导致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常为临床医生所忽略.手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常将注意力集中在内侧或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面,而对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没有足够重视[4-5].
丁浩亮安智全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后外侧骨折分型手术过程手术医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