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澍辽 作品数:8 被引量:4 H指数:1 供职机构: 郑州市动物园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冬季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2025年 冬季是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低温、密闭环境及病原微生物活跃等因素共同加剧了禽类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风险,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冬季禽舍环境调控关键点、生物安全强化措施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旨在为集约化养殖场提供科学、可持续的呼吸道疾病解决方案,推动禽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徐夏青 田澍辽圈养条件下应激反应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应激反应是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产生的各种反应总和,野生动物的串笼、保定、惊吓、运输、治疗等过程中,以及在温度、湿度、光照、声音等条件刺激下,都会引起动物的应激反应,而动物在持续应激条件下,会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水平升高,使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最终导致疾病发生,甚至死亡。因此,在野生动物的日常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减少动物的应激反应,对野生动物的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朝军 田澍辽 王建堂关键词:应激反应 野生动物 圈养 动物园基于生物声学监测的动物福利评价进展 被引量:1 2024年 随着动物园内圈养动物种类的增加和动物福利标准的提高,以及游客数量的不断增长,动物园对于推进声环境的监测、评价和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已有研究表明,动物园复杂的声环境既影响圈养动物的福利,也影响游客对动物园环境的美好体验。然而,以往对动物园及其圈养动物的声学监测、动物福利评价和声环境管理的研究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的文献资料,首先阐述了动物园声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相关声学监测技术,接着系统性总结了动物繁育、健康状况和声环境质量等与动物福利相关的声学监测与评价的研究进展。最后,本文探讨了中国动物园在声学监测、动物福利评价与声环境管理的现状,提出了3点建议:(1)加强声学监测技术的研发;(2)声学数据智能识别分析技术的创新;(3)声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便全面推进中国动物园的声学监测、动物福利评价和声环境管理。 李晓媛 张雯丽 田澍辽 王振龙 王振龙关键词:动物园 声学监测 动物福利 声环境 一例基于NADH5标记的豹亚种鉴别 2023年 以动物园为代表的圈养环境是开展野生动物迁地保护、繁育、科普宣传的重要场地,亦为开展科学研究等提供了宝贵资源。而圈养环境中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豹(Pantera pardus)的遗传资源则为了解其野生种群提供了窗口。本研究以郑州市动物园圈养的1只雌性豹为对象,通过提取该个体的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与测序,利用所获得的NADH5基因片段探究该个体属何豹亚种。经与NCBI数据库比对以及系统发生分析,本研究显示该个体属于豹华北亚种(P. p. fontanierii)。基于本研究,建议开展国内圈养豹遗传资源调查,以便系统地开展圈养豹的保护、繁育工作。 肖锐 周言言 侯超鹏 田军东 田澍辽幼龄蓝孔雀感染蛔虫病的治疗和预防 2023年 蓝孔雀又称印度孔雀,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也是公认的“百鸟之王”,因此蓝孔雀也成为了我国较为重要的一种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规模以及饲养密度也在逐年扩大,饲养过程中也创造了较大的经济价值。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蛔虫病是蓝孔雀养殖环节中常发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其主要威胁幼龄蓝孔雀,使消化道功能变得紊乱,饲料利用率下降,机体发育水平也不断下降,随着便秘、腹泻症状的交替发生以及不断加剧,患病的幼龄蓝孔雀最终也会衰竭而亡,从而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研究发现,幼龄蓝孔雀的机体抵抗力比较差,在饲养环节中又不注重于成年蓝孔雀的隔离饲养,极易会受到蛔虫的影响,因此该病造成的危害也更大。要求养殖户必须要掌握蛔虫病的发生特点,结合幼龄蓝孔雀的实际情况做好治疗与预防工作,以便可以降低该病的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幼龄蓝孔雀感染蛔虫病的治疗和预防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当前的养殖户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蓝孔雀的饲养水平。 侯超鹏 田澍辽关键词:蛔虫病 人工圈养条件下蓝黄金刚鹦鹉的饲养与自然繁殖 2023年 以郑州市动物园人工圈养的16只蓝黄金刚鹦鹉为研究对象,探讨蓝黄金刚鹦鹉在圈养条件下的饲养与繁殖,包括饲养管理、环境营造、饲料营养、巢箱设置等方面。表明繁殖期均衡的日粮营养、适宜的饲养环境、科学的繁殖巢箱设置对其自然繁殖的成功有积极意义。 肖锐 侯超鹏 李文悦 田澍辽关键词:饲养环境 饲料营养 东非黑白疣猴的人工育幼 2024年 东非黑白疣猴(Colobus guereza)栖息于热带丛林或接近草原的树林中。郑州市动物园于2017年引进6只东非黑白疣猴并饲养于珍猴馆。文章对郑州市动物园一例人工育幼成功的东非黑白疣猴育幼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东非黑白疣猴出生后,在初始温度30℃、相对湿度48%~60%条件下用奶粉配制人工乳并适当添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对幼猴进行喂哺,每天喂奶6~8次。随着日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并将温度降低至25℃。90日龄时通过投喂碾碎的新鲜榆树叶促使其过渡到采食高纤维素食物;150日龄时,在每天天气晴朗、温度适宜时段外放1 h,并逐渐增加外放时间,使疣猴能接受到阳光照射并适应外部环境;至180日龄时,疣猴生长发育良好。 李俊保 关洪敏 潘震震 邢广生 田澍辽关键词:人工育幼 温度 奶粉 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