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娜

作品数:17 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透刺
  • 4篇中风
  • 4篇中风后
  • 3篇卒中
  • 3篇芒针透刺
  • 2篇督脉
  • 2篇督脉治疗
  • 2篇针刺
  • 2篇针灸
  • 2篇针灸治疗
  • 2篇吞咽
  • 2篇吞咽障碍
  • 2篇卒中后
  • 2篇顽固性面瘫
  • 2篇面瘫
  • 2篇脑卒中
  • 2篇灸治
  • 2篇加点
  • 2篇毫针
  • 2篇毫针透刺

机构

  • 14篇安徽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亳州市华佗中...

作者

  • 14篇江娜
  • 11篇周婷
  • 8篇杨娅
  • 6篇燕炼钢
  • 6篇贾泽坤
  • 6篇李静
  • 6篇陈幸生
  • 5篇曹奕
  • 5篇何彦蓉
  • 2篇董海彦
  • 1篇程红亮
  • 1篇刘睿
  • 1篇谭辉
  • 1篇何俊良
  • 1篇王频
  • 1篇王磊

传媒

  • 4篇中医药临床杂...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科教文汇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4
  • 3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芒针透刺督脉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疗效研究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督脉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CPSP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各30例。针刺组给予芒针透刺督脉穴位针刺治疗,每周6次,药物组予以普瑞巴林口服,每次75 mg,每日1次,均治疗4周。疗程前后对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进Fugl-Meyer感觉、运动障碍评分、感觉阈值(CPT)、日常生活能力(MRS)。结果两组患者VAS、MRS较治疗前下降(P<0.05);Fugl-Meyer感觉、运动障碍评分显著提高(P<0.05),针刺组较药物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CPT数据下降明显(P<0.05),较药物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督脉穴位可作为CPSP治疗方法,减轻临床症状。
贾泽坤朋源凤周婷燕练钢江娜李静曹奕
关键词:督脉
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研究概况被引量:16
2014年
肩手综合征(以下简称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本病常发生在卒中后的1~3个月,发生率为12.5%~70.0%[1]。目前,国内对肩手综合征的分期标准[2]共Ⅲ期:Ⅰ期:肩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指肿胀,皮肤发红、皮温上升等血管运动性反应;Ⅱ期:肩手肿胀和自发性疼痛消失,皮肤和手部的小肌肉萎缩,有时可引起挛缩样掌腱膜肥厚,手指ROM日益受限;Ⅲ期:手部皮肤肌肉萎缩显著,手指完全挛缩。
何俊良周婷燕炼钢杨娅何彦蓉李静江娜陈幸生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中风后针灸治疗
芒针透刺督脉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督脉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芒针透刺督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共21 d。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评价患者肌张力情况;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及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并用MAS分级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AS、CS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FMA、MBI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针透刺督脉可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江娜曹奕
关键词:芒针透刺肌张力障碍脑卒中后遗症
芒针早期介入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芒针早期介入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治疗组33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传统针刺,治疗组予以芒针透刺阳陵泉透刺悬钟,丘墟透照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POMA)评分、足内翻角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步态、平衡测试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足内翻角度均小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足内翻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针早期介入可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足内翻角度,提高患者运动能力,疗效优于传统针刺。
王储蓄周婷燕炼钢陈幸生李静江娜杨娅贾泽坤殷红彪王磊王频
关键词:足内翻中风透刺早期介入
大思政视域下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5年
在新时代大思政的广阔视野下,该文剖析了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面对传统教学中的“知行分离”困境,提出一套融合思政精髓与临床实践的全新教学模式。通过重塑课程体系,巧妙地融入中医文化精髓与思政要素,不仅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滋养其仁爱之心与责任担当,旨在为中医药教育开辟一条“医道结合、德艺双馨”的人才培养新路径,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贡献智慧力量。
卢会琴柳星江娜周婷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教学
浅谈芒针的源流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12
2023年
芒针最早可追溯至《灵枢》“九针”之“长针”,其现代临床应用广泛。芒针在各类疾病中常用取穴各异,多位于肌肉丰厚处或腹、背处。从操作角度,较普通针刺而言芒针操作更应强调严格的消毒流程,进针时需掌握针尖方向及进针深度,行针针法与普通毫针不同,常以捻转为主,出针时缓慢捻转并顺势取出,切忌快速取针,且特殊部位的芒针针刺时需谨防脏器损伤。
周婷陈幸生贾泽坤江娜舒琳睿朱庆沁
关键词:源流疾病谱
基于铁死亡途径探讨针刺联合凉血散瘀汤对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
2025年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凉血化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协同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针刺组(在模型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药物组(在模型的基础上给予凉血散瘀汤治疗)、联合组(在模型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凉血散瘀汤治疗),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检测脑梗死体积,缺血皮质区铁含量、氧化指标水平、铁死亡相关指标表达。结果:治疗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学评分、脑梗死体积、铁水平、丙二醛(MDA)表达均显著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联合组大鼠神经学评分、脑梗死体积、铁水平、MDA表达均显著降低,GPX4、Nrf2、HO-1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分别与针刺组、药物组比较,联合组大鼠神经学评分、脑梗死体积、铁水平、MDA表达均显著降低,GPX4、Nrf2、HO-1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针刺联合凉血散瘀汤可能介导Nrf2/HO-1通路抑制铁死亡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症状。
江娜曹奕周婷贾泽坤杨娅蒋雷雷谭辉
关键词:针刺缺血性脑卒中
芒针透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住院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毫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芒针透刺天突,足三里透刺三阴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等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表面肌电图(sEMG)波幅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且观察组波幅上升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针透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肌运动功能并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柳星周婷卢会琴江娜杨娅程红亮
关键词:吞咽障碍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
天突芒针弯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4
2020年
目的观察天突芒针弯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60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天突芒针弯刺,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入组前及治疗后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WST)、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定。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WST分级、SSA积分、MMAS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WST分级、SSA积分、MMS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天突芒针弯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疗效更佳。
李静刘睿周婷杨娅陈幸生燕炼钢江娜何彦蓉贾泽坤
关键词:中风吞咽障碍天突深刺康复训练
针刺结合TDP治疗耳鸣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TDP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耳鸣患者,根据就诊时间顺序,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针刺结合TDP治疗的治疗组和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的对照组,每组34例,除了治疗中脱落病例,2组分别为33例、30例。疗程20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8.8%,优于对照组的53.3%(P<0.05);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致残量表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减退分级虽略有改善,便组内治疗前后、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TDP治疗耳鸣疗效较好。
董海彦曹奕江娜
关键词:针刺TDP耳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