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 作品数:22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红素氧合酶-1减轻大鼠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大鼠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空病毒组、诱导组和抑制组。分别于术前24h经阴茎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空白腺病毒、HO-1腺病毒和siRNA腺病毒0.5ml。腺病毒注射剂量为2×10^9TU/只。于再灌注1h、24h、7d和14d检测肝功能、胆汁成分。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脏和胆管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炎性细胞对胆管的浸润。Westernblot分析Ho-1、多药耐药蛋白、牛磺胆酸钠共转运蛋白和胆盐输出泵蛋白含量。结果手术后诱导组肝功能明显降低,肝脏及胆管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肝脏汇管区小胆管及肝门部胆管周围炎性细胞较少,肝脏HO-1、多药耐药蛋白、牛磺胆酸钠共转运蛋白及胆盐输出泵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抑制组,而抑制组血清结合胆盐、总胆红素、胆汁盐/磷脂显著高于诱导组。结论HO-1能有效预防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炎性细胞在胆管周围聚集和炎症反应,而抑制HO-1表达使胆汁中胆盐/磷脂比升高,加重胆管炎和胆汁淤积。
- 黄汉飞庞天龙许坚吉侯美玲段键李珍曾仲王昆华
- 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1胆道再灌注损伤
- 肾移植与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与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云南省肾脏病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或肾移植3个月以上的患者142例,所有患者均检测生化指标,并采用KDQOL-SFTM1.2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肾移植组在SF-36总分及其生理、心理领域得分均高于血液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肾移植组在KDTA总分及其分支领域除认知功能、社会交往的质量和睡眠以外的分值也均高于血液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表明:2组患者SF-36总分以及KDTA总分均与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2组患者的SF-36总分与血红蛋白和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肾移植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优于血液透析患者.
- 李珍张晓磬李红梅翁敏
- 关键词:肾移植血液透析
- 吗替麦考酚酯与麦考酚钠肠溶片对肾移植受体血药浓度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与麦考酚钠肠溶片(EC-MPS)在同等生物效应剂量下对肾移植受体麦考酚酸(MPA)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活体供肾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按肾移植术后服用不同药物分为两组,MMF组(M1组,62例)和EC-MPS组(M2组,44例)。两组受体的免疫抑制方案分别为M1组用他克莫司(FK506)+MMF+泼尼松,M2组用FK506+EC-MPS+泼尼松。分析两组受体服药后1、2、3周和1、2、3个月MPA血药浓度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服用药物所花费用。结果采取同等生物效应给药,服药后第1、2、3周,第1、2、3个月时M1组MPA血药谷浓度比M2组低,各个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M1组比较,M2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且症状较轻。采用同等生物学效应给药,M1组服用MMF所花费用1 710元/月,M2组服用EC-MPS所花费用2 736元/月,但M1组因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所产生费用远高于M2组。结论同等的生物效应剂量下服用EC-MPS的患者相对服用MMF的患者能维持更高的MPA血药浓度并且不良反应更少。
- 曾维胜张长升宋秘祝敏李同海李珍
- 关键词:肾移植吗替麦考酚酯胃肠道症状
- 血红素氧合酶-1在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促胆管周围血管丛再生的作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大鼠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胆道周围血管丛(PVP)的影响.方法 将1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Saline)、空病毒组(Adv)、诱导组(Adv-HO-1)和抑制组(HO-1 siRNA),每组各32只.分别于术前24 h经阴茎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空白腺病毒、H0-1腺病毒和siRNA腺病毒0.5 ml,腺病毒注射剂量为2&#215;109 TU/只.再灌注1h及1、7、14 d检测肝功能,Western blot分析HO-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肝脏和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比例,进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胆管周围的微小血管.结果 手术后诱导组肝功能损伤减轻,诱导HIF-1α、SDF-1α和VEGF的高表达(q =5.68 ~7.52,P<0.01),诱导组术后7d外周血及肝脏中EPCs的比例分别为盐水组的6、9倍(q=12.14、15.26),而抑制组EPCs的比例明显减少(q=4.83、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组术后14 d胆管周围微小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抑制组.结论 HO-1能诱导HIF-1α、SDF-1α和VEGF的表达,动员EPCs从骨髓向外周血释放,并向肝脏内迁移促进肝内、外PVP损伤的修复和再生.
- 黄汉飞侯美玲许坚吉庞天龙段键李珍曾仲王昆华
- 关键词:胆管疾病HEME
- 性别对肾移植受体霉酚酸血药浓度影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性别对肾移植术后受体霉酚酸(MPA)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以115例接受活体肾移植的受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将受体分为两组,男性为S1组(61例),女性为S2组(54例)。术后采用他克莫司(每次2 mg,每日2次)+吗替麦考酚酯(MMF,每次0.75 g,每日2次)+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至少1周,检测两组受体服药后1、2、3周和1、2、3个月的MPA血药谷浓度。分析两组受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服药后1、2、3周和1、2、3个月,S1组受体的MPA血药谷浓度均低于S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服药后不同时间点S1组与S2组受体MPA血药谷浓度均数的比值较稳定,波动在0.71~0.84。S1组MPA血药谷浓度<1.0μg/mL者的例数较多,尤其是服药后1、2周,达到44%、20%,而S2组MPA血药谷浓度>3.5μg/mL者的例数较多,波动在30%~78%。S1组中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3例因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物失功;S2组中7例发生胃肠道紊乱,3例发生肺部感染。结论性别对于肾移植受体术后服用MPA类药物的血药浓度有一定影响,女性受体术后MPA血药谷浓度明显高于男性受体。
- 曾维胜李珍宋秘张长升祝敏曾云俊
- 关键词:性别肾移植霉酚酸吗替麦考酚酯木黄酮
- 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的主要发病机制,减少IRI是预防DGF的关键。本文从受者和供者方面展开DGF影响因素的叙述:供受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血型、人类白细胞抗原错配数、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试验,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透析历程、免疫治疗,供者供肾动静脉长度、肾小球滤过率、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均会对受者术后DGF的发生率产生影响,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姚芝玲李珍
- 关键词:亲属活体肾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影响因素
- 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导MRP2表达下调对DCD供体肝移植术后胆红素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多耐药相关蛋白2 (MRP2)与肝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及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监测24例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胆红素水平,光镜及电镜分析冷缺血及再灌注后移植肝细胞形态变化及胆红素颗粒的分布,使用RT-PCR检测肝组织MRP2在冷缺血及再灌注后表达变化。结果高胆红素血症在肝移植术后早期出现,以直接胆红素血症为主(P <0.05)。光镜及电镜下检测胆红素颗粒在肝细胞内的聚集,而肝细胞外的胆管内未见胆红素颗粒增多,术后供体肝组织中MRP2的m RNA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 <0.001)。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可出现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胆汁淤积位于肝细胞内而胆管内未见,其原因与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导的MRP2表达降低有关。
- 徐王刚曾仲段键黄汉飞李珍
- 关键词:胆红素代谢MRP2缺血再灌注损伤
-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及肾移植者生活质量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比较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与肾移植术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术3个月以上的10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其中54例接受肾移植术[肾移植组,男35例,女19例,平均年龄(39±10)岁],51例接受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腹膜透析组,男30例,女21例,平均年龄(41±10)岁],采用KDQOL-SFXMl.2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结果肾移植组SF-36总分及其分支领域得分(精力状况除外)均显著高于腹膜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组KDTA总分、症状、肾病影响、肾病负担、性功能、睡眠及社会支持得分均高于腹膜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工作状况、认知功能、社交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移植者的生活质量优于接受维持性腹膜透析者。
- 翁敏张怡李珍
- 关键词:肾移植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生活质量
- 活体肾移植供肾肾小球滤过率对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供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对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3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供肾移植的108对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按供肾 GFR 数值大小将研究对象分为 G1组(GFR <40 ml/min)、G2组(GFR 40~45 ml/min)、G3组(GFR 46~50 ml/min)及 G4组(GFR >50 ml/min)。比较各组受者术后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血清肌酐(Scr)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1年的人及肾存活情况。结果与 G1组比较,G2、G3、G4组术后2周、3周、1个月的 Scr 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 <0.05)。术后1年内人、肾存活情况,G1组超急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失功1例、重症肺部感染死亡1例;G2组因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失功1例;G3组死于重症肺部感染者1例;G4组1例死于重症肺部感染;其余患者在随访期间人、肾均存活。结论活体肾移植供肾GFR 值低对术后移植肾早期(1个月内)肾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
- 苏子庭李珍曾仲刘涛段键黄汉飞林杰
- 关键词:肾移植活体供体肾小球滤过率
- 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5年2月我院肾移植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7例,对照组39例。对年龄、性别、移植肾功能受损、急性排斥反应、尿管和双 J 管留置时间以及尿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肾移植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96例患者共进行尿培养306次,其中培养结果提示大肠埃希菌感染126次(41.2%),粪肠球菌感染89次(29.1%),克雷伯菌感染37次(12.1%),其他23次(0.75%),培养结果阴性31次(10.1%)。尿路感染患者中男41例,女55例。对照组(22/39,56.4%)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23/57,40.4%),两组移植肾功能受损例数分别为9例、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例数分别为11例、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2例术后1周内拔出尿管和双 J 管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为54.8%(23/42),54例术后2-3周拔出尿管和双 J 管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为59.3%(32/54)。结论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高、易复发,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感染和肠球菌最常见。年龄、性别均可影响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而术后尿管和双 J 管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关系不明显。
- 王彪张雪山张长升宋秘李珍
- 关键词:肾移植泌尿系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