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国强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教学
  • 3篇学法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教学法
  • 3篇肠癌
  • 2篇外科
  • 2篇胃肠
  • 2篇胃肠外
  • 2篇胃肠外科
  • 2篇基因
  • 2篇PBL教学
  • 2篇PBL教学法
  • 2篇MDT
  • 2篇肠外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8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王国强
  • 6篇洪楚原
  • 2篇尹雪霞
  • 1篇杨辉
  • 1篇曹良启
  • 1篇邓武坚
  • 1篇魏宜胜
  • 1篇梁建忠
  • 1篇吴辉
  • 1篇吴雪莲
  • 1篇钟玲
  • 1篇何玉红
  • 1篇林云玲

传媒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PBL结合MDT教学法在胃肠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实践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教学法在胃肠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80名,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40名,对照组进行传统基于课堂的临床实习(lecture-based 1earning,LBL)教学方式,研究组进行PBL结合MDT教学方式。分析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出科考试成绩和病历书写评分。结果研究组实习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实习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和病历书写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BL结合MDT教学法让胃肠外科实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临床知识。
孙磊洪楚原王国强尹雪霞钟善娇
关键词:PBLMDT教学胃肠外科
改良Morse跌倒评估量表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自制改良Morse跌倒评估量表在住院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住院并完成Morse跌倒评估量表评分的196例患者,其中包括13例跌倒患者。采用改良后的评分表进行评估,了解改良前后的量表预测高危跌倒人群的情况。结果改良Morse跌倒评估量表得分较改良前高,筛查的高危患者多于原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49,p=0.02)。结论结合工作实际对Morse跌倒评估量表进行改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预测跌倒风险的能力,更好地避免跌倒意外的发生。
黄慕姮吴雪莲林云玲何玉红王国强洪楚原
关键词:跌倒风险
改进反射型超声传感器在家兔肠内容物判断与智能反馈的应用
2022年
目的:观察反射型超声传感器对家兔肠内容物不同状态的判断及反馈,为人工肛门括约肌智能反馈系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连接发光二极管(LED)灯、蜂鸣器和震动器3种不同反馈方式改装TCT40-18FS-1.2B型超声传感器。选取20只新西兰白兔,对其结肠远端肠管内固体、流体、气体和空虚内容物4种状态进行100次肠内容物判断和结果反馈实验,记录肠内容物状态反馈结果。结果:家兔肠管处空虚状态时判断正确99次(占99%),误判1次,误判为气体状态;对气体状态时判断正确100次(占100%);对固体状态时判断正确95次(占95%),误判5次,其中3次误判为气体状态,2次误判为流体状态;对流体状态时判断正确98次(占98%),误判2次,均误判为气体状态。结论:超声传感器可正确判断家兔肠内容物的不同状态并以适当的形式反馈,可为用于人工肛门括约肌智能反馈系统提供依据。
郭雄波王国强黄彬
关键词:超声传感器结直肠癌大便失禁
Toll样受体4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评估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77例TNM分期Ⅰ~Ⅳ的结直肠癌患者.PCR扩增产物测序法测定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DNA的TLR4基因启动子SNP位点rs10983755和ss77136219 SNP的基因型,并计算其单倍体型.患者的总生存(OS)和疾病无进展(PFS)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单变量log-rank法比较SNP不同的基因型和单倍体型对OS和DFS情况的影响,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分析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rs10983755发生G→A突变,其基因型GG、GA和AA的频率分别是37.9%、33.9%和28.2%;ss77136219发生A→G突变,其基因型AA、AG、GG的频率分别是41.2%、27.8%和31.0%.两位点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具有较强的连锁不平衡(R=0.58,D′=0.74),其单倍体型GA、GG、AG和AA频率分别为37.2%、11.5%、22.6%和28.7%.全部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68.4%和60.9%.单变量分析显示,rs10983755和ss77136219不同的基因型均具有明显不同的OS率和PFS率(P〈0.001).在校正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手术方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辅助化疗后,Cox多变量生存分析显示rs10983755和ss77136219不同的基因型和单倍体型同样具有明显不同的OS和PFS情况(P〈0.05).结论 TLR4基因启动子的SNP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梁建忠魏宜胜王国强洪楚原蒋慧湘
关键词:结直肠癌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预后
硕士研究生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知晓度的调查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调查外科临床硕士研究生对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MDT)模式的知晓度,以期更好对他们应用这种模式进行针对的教学。方法选取本院各年级外科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共60人,每年级20人,采用问卷或对话的形式进行调查,比较不同年级研究生对MDT的知晓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年级的新生对MDT的定义只有3个学生知道一些,对MDT的执行及意义的了解几乎为零。随着年级的升高,对MDT的定义、执行及意义的知晓度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外科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对MDT的了解度不尽人意,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在临床专业研究生教学过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MDT有深入的了解后积极参与MDT 执行、讨论,并在这一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诊治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王国强洪楚原邓武坚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知晓度教学
MDT结合PBL教学法培养胃肠外科住培研究生综合临床能力的探讨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 探讨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DT)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胃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研究生综合临床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轮科3个月以上的60名第2年及以上外科临床专业住院住培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轮转入胃肠外科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名。A组采用PBL法,B组采用MDT模式教学,C组采用MDT结合PBL模式法。比较3组的对MDT了解得分、多学科临床思维得分、主动学习能力得分、出入科成绩得分。结果 3组的对MDT了解得分、多学科临床思维得分、出科测试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的主动学习能力得分、入科测试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C组的对MDT了解得分[(3.85±0.67)分、(4.30±0.57)分]、多学科临床思维得分[(82.30±3.85)分、(85.55±3.38)分]均高于A组[(3.05±0.83)分、(77.90±5.86)分],C组的出科测试得分[(86.10±3.28)分]高于A组[(81.90±4.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对MDT了解得分[(4.30±0.57)分]、主动学习能力得分[(4.00±0.73)分]、多学科临床思维得分[(85.55±3.38)分]高于B组[(3.85±0.67)分、(3.45±0.51)分、(82.30±3.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B组的主动学习能力得分、入科测试得分、出科测试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C组的主动学习能力得分、入科测试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与C组的入科测试得分、出科测试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DT结合PBL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互补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培养胃肠外科住培研究生提供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
张实吴辉周洁琼蔡明岳钟玲曹良启王国强
关键词:外科临床教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抑制MCL-1可逆转PD-L1敲除引起的结直肠癌细胞对司美替尼化疗敏感性下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明确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敲除是否可引起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对司美替尼化疗敏感性下降,并探寻逆转PD-L1敲除引起的司美替尼化疗敏感性下降的方法。方法:人结肠癌RKO细胞及敲除PD-L1的RKO细胞接受司美替尼处理后,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中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C-Casp-3)蛋白水平的差异,流式细胞术及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两组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存活率。沉默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或AZD5991联合司美替尼处理后,Western blot检测RKO及敲除PD-L1的RKO细胞中C-Casp-3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及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存活率。司美替尼联合AZD5991处理小鼠结肠腺癌MC38细胞及沉默PD-L1的MC38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Casp-3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及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存活率。结果:Western blot结果发现,司美替尼可显著降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蛋白水平,敲除PD-L1可显著降低细胞中司美替尼诱导产生的C-Casp-3,而MCL-1 shRNA或联合使用AZD5991可显著增加细胞中司美替尼诱导产生的C-Casp-3。流式细胞术结果发现,敲除PD-L1显著降低了司美替尼诱导产生的细胞凋亡,而MCL-1 shRNA或联合使用AZD5991均可显著增加司美替尼诱导产生的细胞凋亡。细胞集落形成结果发现,敲除PD-L1显著提高了低浓度司美替尼条件下细胞的存活率,而MCL-1 shRNA或联合使用AZD5991均可显著降低细胞的存活率。更重要的是,MCL-1 shRNA或联合使用AZD5991均有效逆转了PD-L1敲除引起的C-Casp-3、细胞凋亡及细胞存活率的改变。结论:敲除PD-L1可引起CRC细胞对司美替尼化疗敏感性下降,沉默MCL-1基因或联合使用AZD5991可逆转PD-L1敲除引起的CRC细胞对司美替尼化�
孙磊洪楚原尹雪霞郭雄波张实钟北平王国强
关键词:结直肠癌
基于网络的PBL教学法在留学生临床见习的初步探讨与实践
2019年
目的:探讨通过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进行探索,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方法:运用基于网络的PBL教学法进行留学生临床见习,完成前期准备,实施及后期成效的评估。结果:基于网络的PBL教学法对留学生的临床见习有明显的优势,理论及操作考核均取得良好的成绩,学生反映良好,但是教材还需进一步完善。结论:基于网络的PBL教学法是留学生临床见习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及研究。
王国强黄月朝洪楚原杨辉
关键词:网络PBL教学法留学生临床见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