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春华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旅游
  • 3篇通达
  • 3篇通达性
  • 2篇游客
  • 2篇游客感知
  • 2篇铁路
  • 2篇美食
  • 2篇城市
  • 1篇地铁
  • 1篇饮食习俗
  • 1篇游客感知价值
  • 1篇嗜酸
  • 1篇区域旅游
  • 1篇区域旅游业
  • 1篇网络
  • 1篇网络结构
  • 1篇习俗
  • 1篇量表开发
  • 1篇旅游经济
  • 1篇旅游业

机构

  • 8篇四川旅游学院
  • 2篇浙江旅游职业...
  • 1篇贵州轻工职业...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8篇杨春华
  • 1篇严利强
  • 1篇冉杰
  • 1篇马晓路
  • 1篇马捷
  • 1篇郑强
  • 1篇李世麟

传媒

  • 3篇四川旅游学院...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南宁职业技术...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 1篇美食研究
  • 1篇未来城市设计...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城市公园功能提升与可持续运营研究被引量:1
2025年
城市公园是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场所,也是市民游客日常出游的主要目的地,具有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综合价值。该文探讨了城市公园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运营思维、创新体制机制、拓展收益来源、丰富旅游业态、构建营销体系五项城市公园功能提升与可持续运营策略,旨在让城市公园更好地发挥效用、更充分地服务人民,进一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周芳如杨春华王梁彭冰
关键词:城市公园
基于耦合模型的四川铁路通达性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基于2009~2018年四川省铁路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历时数据,在建构铁路通达性系统和旅游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对四川省铁路通达性水平、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两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08~2019的十年间,四川省铁路通达性水平整体提升明显,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状态,铁路通达性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有所改善,但整体协调效应较差,协调等级还不高,经历了从严重失调到濒临失调(2009~2015年)、从勉强协调到初级协调(2016~2018年)的阶段变化.由此,提出了加快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5项调整策略.
杨春华马晓路严利强
关键词:旅游经济
基于SWOT分析的仪陇红色旅游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在收集大量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从发展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四个方面对四川省仪陇县红色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仪陇县红色旅游发展程度较低,尚未形成品牌效应;旅游产品质量低,没有文化内涵;旅游形式单一,体验性弱。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解决目前仪陇红色旅游发展瓶颈的途径:加大对红色旅游文化内涵的开发力度;创新旅游形式以增强游客体验;将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结合发展。
李茂莎杨春华
关键词:红色旅游SWOT分析法
铁路通达性变化对区域旅游业的影响——以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对比为例被引量:24
2018年
采用2001-2016年铁路交通和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对比研究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铁路通达性变化及其对各自区域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十五年来:①京津冀地区铁路静态通达性水平更高,长三角地区铁路动态通达性水平更高。②两区域铁路通达性水平都有显著提高,但长三角地区提升的幅度更大且更加均衡。③两个区域入境旅游接待量、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接待量、国内旅游收入的年增速与各自区域铁路通达性水平的年增速基本同步。铁路通达性水平越高的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越大。④根据回归方程预测,若区域铁路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缩短到150min,则两区域入境旅游接待量、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接待量、国内旅游收入与2016年相比,都将增加15%以上,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都将增长2倍以上。
杨春华杨春华周芳如吴宝清
关键词:区域旅游业
地铁通达变化对城市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成都为例
2019年
利用时间通达性和空间关联程度,对比分析了2009年和2018年成都地铁建设对城市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地铁建设的发展,①成都中心区交通通达性水平有了极大提升,与未开通地铁的2009年相比,2018年整体上提高了30min,但东部区域仍落后于其他各区;②位于中心区的3A、4A景点绝大多数都已进入90min圈层,但位于东部区域旅游景点通达性水平提升幅度不大;③在大成都范围内,地铁建设对于成都周边区交通通达性水平的提高作用有限;④周边区的旅游景点的通达性水平变化不大;⑤中转站或景点附近的普通站与旅游景点的空间关联程度较大。
杨春华李世麟郑强严厉强
关键词:地铁通达性
贵州少数民族嗜酸饮食习俗的表现及其形成因素探析被引量:5
2022年
贵州少数民族饮食的嗜酸特色非常鲜明,酸汤、腌酸、独山三酸为贵州少数民族的三种主要酸品。贵州少数民族嗜酸饮食习俗有其典型表现,可从自然环境、物产、饮食历史传统、健康养生、族群性格等多方面分析其成因。贵州少数民族饮食嗜酸既是当地居民利用物产、顺应自然、适应环境的选择,也是科学饮食、健康养生的需要。
郑伟吴茂钊杨春华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嗜酸饮食习俗
目的地美食游客感知价值的量表开发与影响效应研究——以成都和西安美食对比为例
2025年
文章从游客感知角度出发,以成都美食和西安美食为例,在梳理游客感知价值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量表开发与验证步骤,设计出一套用于测量目的地美食游客感知价值的量表。在此基础上,通过建构“目的地美食游客感知价值—满意度—行为意图”模型(CPV-S-B),对比分析了成都、西安这两个目的地美食游客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图”的影响效应。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目的地美食游客感知价值量表由感官享受价值、学习认知价值、消费服务价值、环境氛围价值、情感体验价值等5个维度以及15个指标构成。(2)对成都、西安美食来说,5个感知价值维度均能对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图”产生正向影响,但各维度的影响路径和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两点提升目的地美食游客感知价值的管理建议,即创新美食旅游活动和挖掘饮食文化内涵。
杨春华张莞冉杰马捷
关键词:游客感知价值量表开发
基于游客感知的成都美食形象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以成都美食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177篇网络游记进行数据挖掘,从中提炼出437个美食特征词汇,通过聚类、占比、词数、词频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总体来说,成都美食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是丰富的、积极的、正面的;具体来说,可概括为美食种类繁多,食材丰富,传统品牌知名度高,以火锅和小吃为突出代表,味道醇厚,香气浓郁,尤以麻、辣、鲜为突出特点;负面形象主要体现在美食品牌辨识度不高,同质化严重,美食味道过于追求正宗,忽略了游客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在品尝美食过程中游客既能体验到成都繁华、现代、休闲的城市特征,亦能产生对安逸平和主活方式的向往。
杨春华冯明会陈迤
关键词:美食旅游游客感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