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红梅

作品数:11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北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病毒
  • 6篇细胞
  • 5篇流行性
  • 5篇流行性出血热
  • 5篇抗体
  • 5篇出血热
  • 4篇家兔
  • 3篇血清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流行性出血热...
  • 3篇流行性出血热...
  • 3篇肝炎
  • 3篇病毒感染
  • 3篇出血热病毒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特异性抗体
  • 2篇特异性抗体水...
  • 2篇淋巴

机构

  • 11篇湖北医学院

作者

  • 11篇彭红梅
  • 6篇向近敏
  • 6篇林雨霖
  • 4篇高又新
  • 3篇刘剑雄
  • 3篇张平安
  • 3篇李艳
  • 2篇高友新
  • 1篇蒋文玲
  • 1篇王高华
  • 1篇藏德馨
  • 1篇肖家宏
  • 1篇刘剑雄

传媒

  • 3篇湖北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实验临床...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病毒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检验...

年份

  • 3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5篇199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HF病毒感染家兔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动态观察
1990年
本文报告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 haemorrhagic fever virus,EHFV)J10、A9株分别感染实验家兔后,用反向间接ELISA(RI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动态观察了家兔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变化。发现特异性IgG于感染后第1周开始出现,以后抗体水平稳步上升,于第5—7周便达到最高水平,高滴度的抗体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结果还表明;RIELISA检测家兔抗体的敏感性明显优于IFA法。用IFA进行的交叉反应还证实;EHFV-J10、A9两种毒株的抗血清能与不同来源的数株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
林雨霖高友新彭红梅向近敏刘汉燕蒋文玲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特异性抗体病毒感染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家兔后血液淋巴细胞ANAE活性与其病毒抗原关系的研究
1991年
本文采用EHFV114株宾验感染家兔发现家兔的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在感染后第7关明显下降到41.82%±9.70%(P<0.01),第14天下降至最低水平(24.95%±5.16%),第21天已缓慢回升,至第10周恢复至感染前(69.13%±3.58%)水平(P>0.05);淋巴细瘾病毒抗原的可检出时间为感染后第6~15天,与细胞ANAE阳性率降低时间相物合,提示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降低与其病毒抗原的出现相关联。
彭红梅林雨霖高又新向近敏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家兔淋巴细胞病毒抗原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家免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动态观察——反向间接ELISA和IFA
1990年
林雨霖高友新彭红梅向近敏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FA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抗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测定
1992年
本文用间技陶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抗巨细胞病毒lgM执体均为阴性,和健康人相比无异,提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不大,不支持精神分裂症病毒假说。
王高华彭红梅藏德馨肖家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巨细胞病毒IGM抗体
唾液抗—HAV—IgM的检测及其动态变化
1993年
应用捕获ELISA法检测甲型肝炎患者唾液抗-HAV-IgM,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与血清法媲美,标本取样方便,可广泛应用于甲型肝炎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尤其适用于儿童患者。对一例甲型肝炎患者作了杭-HAV-IgM动态观察,发病前10天为阴性,而发病后一周和一个月抗-HAV-IgM滴度高达10以上,病后2个月滴度明显下降,4个月后转为阴性。
李艳张平安彭红梅刘剑雄雷亚平刘小平
关键词:唾液甲型肝炎抗体
环磷酰胺对家兔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活性的影响
1990年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为进一步了解 cy 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 cy 经腹腔途径处理家兔,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ANAE)阳性率进行了动态测定。
彭红梅林雨霖高又新向近敏
关键词: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剂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家兔后外周血细胞病毒抗原定位的研究
1990年
搞清病毒感染机体后侵犯的外周血细胞类型是阐明发病机理的基础。在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1~2)中已检出病毒抗原,而利用实验动物研究EHF病毒在外周血细胞中的定位尚未见报道。本文用EHF病毒114株感染家兔,用免疫荧光及免疫酶技术对感染家兔外周血细胞进行病毒抗原定位研究,现报告如下。
彭红梅林雨霖高又新向近敏
关键词:EHF病毒感染
末梢血纸片检测甲肝病毒IgM抗体的探讨
1993年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对病人血清中甲型肝炎病毒 IgM 抗体(HAV IgM)的检测,来早期诊断甲型病毒性肝炎,检测的血清主要采自静脉血。为了探讨末梢血代替静脉血的可行性,我们用酶联捕获法(macELISA)检测122人一滴末梢血与静脉血中的 HAV-IgM 抗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刘剑雄张平安彭红梅
关键词:甲型肝炎病毒抗体
PAP法检测末梢血白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及核心抗原的研究
1993年
用 PAP 法检测了32例乙型肝炎患者末梢血白细胞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及核心抗原(HBcAg),发现有2例患者的白细胞 HBcAg 染色阳性,其阳性细胞数分别为0.1%和0.2%,提示该细胞中仅有极微量的 HBcAg 表达.但未检出 HBsAg 染色阳性的白细胞,这与以前报道的结果有差距,这是否与本文收集的病例及末梢血中白细胞数相对减少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彭红梅张平安李艳刘剑雄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白细胞
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
1991年
我们借助抗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早期蛋白(2×10^(4)U)和晚期蛋白(13×10^(4)u)的二株单克隆抗体,用间接免疫酶法对29例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进行病毒抗原检测,同时检测了血清HCMV-IgM抗体。结果表明,29例患者中有12例病毒抗原血症阳性,与HCMV-IgM抗体阳性的符合率为83.33%(10/12),10例HCMV-IgM抗体阳性者中,有3例血清HCMV-IgM抗体出现时间晚于抗原血症约8天。本法具有早期、快速、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及经济等特点,可广泛用于早期诊断活动性HCMV感染。
刘剑雄彭红梅李艳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白细胞免疫酶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