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镇

作品数:43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9篇癫痫
  • 8篇血管
  • 8篇基因
  • 7篇干细胞
  • 6篇蛋白
  • 5篇卒中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教学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缺血
  • 4篇骨髓
  • 3篇疑难病
  • 3篇真核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受体
  • 3篇外显
  • 3篇小血管
  • 3篇慢病毒

机构

  • 20篇南方医科大学...
  • 15篇广州医科大学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广州市花都区...

作者

  • 42篇邓镇
  • 14篇雷水生
  • 13篇朱晓琴
  • 12篇潘速跃
  • 12篇蒋海山
  • 11篇胡亚芳
  • 9篇胡景鑫
  • 9篇王冬梅
  • 9篇王群
  • 9篇李璇
  • 8篇谢作善
  • 8篇余涵
  • 7篇李伟
  • 6篇周晓
  • 6篇姬仲
  • 6篇陈丽
  • 5篇汪鸿浩
  • 5篇周亮
  • 5篇冀雅彬
  • 5篇赵德强

传媒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6
  • 2篇2005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非增强CT影像组学分析预测静脉溶栓症状性出血风险
邓镇马建华吕闻冰姬仲徐慧辛享凤陈经
神经系统疾病的应激特点
邓镇
隐藏在卒中背后的恶性肿瘤
1.病例患者男,61岁;主诉:右侧肢体无力25天,言语不能18天;现病史;2017-8-17突发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可扶行、抬手,伴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口角左歪.当天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查头颅TT"颅内未见异常"既往体健...
邓镇
含GDNF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2015年
目的构建含GDN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SD大鼠脑中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PCR法扩增GDNF基因,测序鉴定后将GDNF基因克隆入p 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 CDNA3.1-GDNF;原代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以脂质体介导法将构建好的真核表达载体p CDNA3.1-GDNF转染至间充质干细胞;RT-PCR、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检测GDNF在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扩增的大鼠GDNF基因序列与Gen Bbank的参考序列完全一致,GDNF基因已经正确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 CDNA3.1中;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 h后,GDNF的mRNA和蛋白能在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 p CDNA3.1-GDNF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在大鼠间充质干细胞中正确表达,这为下一步研究携带GDN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癫痫奠定了实验基础。
马猛陈丽赵元淑邓镇王林杰冯雷罗亚楠雷水生朱晓琴
关键词:GDNF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癫痫
内皮微RNA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脑血管内皮细胞是脑微血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维持正常的脑血管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而缺血可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障碍,使血脑屏障破坏,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因此,脑血管内皮细胞可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靶点。微RNA(miRNA)在脑血管内皮中高表达,其广泛调控着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和功能,且与缺血后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故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未来,进一步明确内皮miRNA在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可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项薇邓镇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微RNA脑血管内皮细胞
VEGF和DLL4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VEGF及DLL4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婴幼儿血管瘤(增生期26例,消退期24例)组织中VEGF,DLL4和FⅧRAg的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VEGF和DLL4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增生期组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消退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期组DLL4的表达明显高于消退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和DLL4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高表达,两者的表达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共同促进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增殖,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罗亚楠黄远红冯雷邓镇余涵张远红朱璐雷水生
关键词:DLL4VEGF婴幼儿血管瘤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GAD65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SCs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构建谷氨酸脱羧酶65(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65,GAD65)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并进行鉴定。方法 PCR法扩增GAD65基因,构建LV5-GFP-GAD65慢病毒载体;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将慢病毒感染大鼠MSCs,荧光显微镜鉴定转染率,Western blot检测GAD65的表达。结果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LV5-GFP-GAD65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包装病毒产生的病毒液滴度为5×107TU/ml;慢病毒感染大鼠MSCs的转染率高于9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AD65蛋白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GAD65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包装得到高浓度病毒液,感染大鼠MSCs能稳定过表达GAD65蛋白,为进一步探索侧脑室注射基因化的MSCs治疗癫痫奠定实验基础。
赵元淑邓镇陈丽周玉波马猛罗亚楠胡景鑫雷水生朱晓琴
关键词:慢病毒GAD65间充质干细胞癫痫
36例神经系统疑难病的全外显子组或临床医学外显检测分析
目的 与方法:对通过基因包目标捕获测序检测阴性或临床上难以确定候选基因的病例进行DNA的全外显子组或临床医学外显致病基因分析,检测分析过程于华大基因、嘉检医学和迈基诺医学三家公司完成。
胡亚芳蒋海山王群管玉青刘晓加谢惠芳姬仲朱佳佳邓镇冀雅彬王冬梅张奇山赵德强谢作善李伟李璇陈映丽陈霞潘速跃
语义性痴呆患者汉语书写障碍的神经心理学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对1例以汉语为文化背景的语义性痴呆(Semantic Dementia,SD)患者的书写障碍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汉语失写检查法(Chinese agraphia battery,CAB)、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中的书写部分及其他神经心理学测试检查1例sD患者。结果(1)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知识、词汇定义分测验得分分别为6/29及8/80;范畴流畅性测试Imin内说出11个(划界分为≥25分);语义特征测试为37/60(其中类别8/20、功能7/20、自然特征8/20);(2)书写损害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看图书写(6/40)、主动书写(1/10)、听写(11/40)、系列书写(35/40);抄写相对保留(40/40);书写障碍表现为失语性失写,均有明显的构字障碍,字词错写和语法障碍;(3)MMSE得分20/30,Mo-CA得分19/30。其中执行功能损害明显,近事记忆相对保留。结论以汉语为文化背景的SD患者一般知识的储存丧失,词义理解差,其书写障碍表现为失语性失写,且书写错误类型及其分布与西方存在显著差异,推测差异源于汉字为象形会意文字,理解的通路为“音-形-义”通路,而拼音文字的单词形态结构仅仅是符号,其理解通路为“音一义”通路。
吴小琴刘晓加王群蒋海山邓镇
关键词:语义记忆汉字
21世纪的卒中新定义: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专业人员的声明被引量:8
2014年
尽管脑血管病的影响广泛且对其病理生理学的理解已取得一些进展,但“卒中”一词在临床实践、临床研究和公共卫生评价中的定义并不统一。经典的卒中定义主要是临床定义,不能反映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美国卒中协会召集了一个写作组,旨在对21世纪的卒中新定义制定一份专家共识文件。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梗死被定义为缺血导致的脑、脊髓或视网膜细胞死亡,并且具有永久性损伤的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和(或)临床证据。CNS梗死具有一系列临床表现:缺血性卒中特指伴有明显症状的CNS梗死,而无症状梗死则顾名思义不引起明显症状。广义的卒中还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卒中的新定义结合了临床和组织学标准,因此能被融入临床实践、研究和公共卫生评价。
Ralph L. SaccoScott E. KasnerJoseph P. BroderickLouis R. CaplanJ.J. (Buddy) ConnorsAntonio CulebrasMitchell S.V. ElkindMary G. GeorgeAllen D. HamdanRandall T. HigashidaBrian L. HohL. Scott JanisCarlos S. KaseDawn O. KleindorferJin-Moo LeeMichael E. MoseleyEric D. PetersonTanya N. TuranAmy L. ValderramaHarry V. Vinters王胜男吴齐恒邓镇周晓袁超潘速跃
关键词: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